倪匡走了,他带走了一段传奇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有那么短暂的失神,竟不觉得倪匡先生已经是87高龄,仿佛觉得看他的小说,追他的电影,只是昨天的事情。
倪匡,或者说是卫斯理,真的是充斥了很多人的少年记忆吧,我现在还清楚记得,自己上中学时,一放学就蹲在书摊边看卫斯理系列的场景,我感觉很多80后,甚至70后都可能有与我类似记忆吧。
倪匡、金庸、黄霑、蔡澜,号称香港四大才子,尤其是前面三位,他们的文字和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如果论读者群,我估计中国十几亿人口里,没看过他们小说,或没看过改编自他们小说的影视剧的人肯定不多。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寓意,是香港鼎盛期间的一个显著标识,那就是香港除了金融发达,文化影响力也同样不差。
但倪匡比金庸更能代表过去几十年的香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因而也是快乐、享受的(当然不是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受)。他最看重的是“个体自由”,而金庸还是有很多“家国情怀”。
尤其是倪匡对某地的洞见能力是很深的,远超过他的那些小说和剧本作品。这种理解力,来自他22岁那年。在内蒙古被打成反革命以后,他一路扒车逃港,千里潜越而能保全其身,也算一段传奇。
倪匡可以说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的趋势,至少代表了像我这样的80后所熟悉的时代正在过去。而其中的一个征兆,就是你熟悉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了。
今天看了一部香港电影,是任贤齐和任达华演的,叫《边缘行者》,讲香港黑社会的,演员阵容其实很强大,老戏骨很多,包括洪金宝、谭耀文等等,包括前不久刚刚在酒店里去世的曾江曾老爷子,但全然已经没了原有的精气神。
看完后,我的心里就很哀伤,这种哀伤仿佛就像是跟过去的一个告别,尤其是看到满脸褶子的任贤齐和头发稀松的任达华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说已经老了吧,但至少真的已经不小了。
我们所熟悉的时代真的过去了,这绝非一夜之间,而是抽丝剥茧的。
有人说:倪匡仰望一生星空,终赴星空;他写下无数传奇,自己也终入传奇。幕布已落,他独留幕前。
而最后,愿借一位友人题写的挽联:“行江湖有理皆卫,愿世间无错可匡”,表达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无上敬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