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及其盟友计划以“以色列模式”向基辅提供安全保证,乌克兰未来将成为军事强国
关于乌克兰战争,中国人经常听到的外交表达是“俄罗斯的安全关切”,而在西方和欧洲,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乌克兰的安全”,并进而深入领会成这样一句话: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
哪个更有道理?应该是后者。这倒不是说因为俄罗斯大而乌克兰小,甚至也不在于前者拥有足以和美国抗衡的庞大核武库,而是因为,仅就现实安全而言,俄罗斯口中的威胁只是某个国家又加入或将要加入北约,而乌克兰所面对的是国家正处在战争中,五分之一国土已被俄军占领。用国人一听就热泪盈眶的那句歌词说,乌克兰民族现在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继续打下去。这一点毫无疑问,刚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再次声明了战争性质 ,表达了支持乌克兰将抵抗侵略进行到底的决心。对于俄罗斯试图以拖延战争来达到削弱西方意志并使其民众产生疲劳感,支持基辅的发达国家也正在表明态度:不会出现莫斯科想要的结果,战争需要打多久,对乌克兰的援助就会坚持多久。
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战争结束前的这段不确定时间里,基于乌克兰国家安全的设想到底应该怎样?
在乌克兰人看来,北约近在眼前,然而却像个苦涩的果子。如果乌克兰加入了北约,这场战争还会发生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样问过,欧洲领导人中也有这样问的。当然,也有人否认,比如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被批评其曾经冷对基辅申请时仍辩解道,当初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有道理的。
战争前没能加入,战争中就更不可能。但是,乌克兰的安全又绝对无法回避。正是在这种考虑下,基辅的西方支持者开始在支前之外,筹划一个更为稳妥的长期计划,即,以“以色列模式”为乌克兰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以色列无论人口还是国土面积,都只是一个效果,但它却是中东第一军事强国,在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越战越强,周围阿拉伯国家即使联手也无可奈何,只能感叹,人家小,但内核很硬。
凭什么?除了国民素质外,很大原因在于“以色列模式”。以色列和北约无关,不能像丹麦那样的欧洲小国得到军事联盟的保护。美国也并无条约规定义务向以色列提供援助。但是,多少年来,以色列和美国一直维持着特殊关系,是华盛顿在中东地区最坚定的合作伙伴,类似于亚太的韩国歌、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受惠于这种关系,以色列成为二战以来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大累计受援国。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目前在10年的协议中列出,以最近的一份协议为例,华盛顿承诺在2019年至2028年间提供38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华尔街日报》在5月22日的报道中提到美国及北约盟国正在考虑以类似于“以色列模式”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在23日的记者会上,法国外交部也在印证这种说法,发言人说:“法国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正在继续思考在所有领域中长期支持乌克兰的最佳方式。法国准备与乌克兰达成安排,提供安全保证,帮助其长期自卫并防止未来可能的侵略。”
据法媒报道,所谓“以色列模式”的概念是由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主任叶尔马克和北约前秘书长、丹麦前首相拉斯穆森在去年9月首次提出的。叶尔马克在一份声明中告诉《华尔街日报》:“乌克兰需要钢铁般的和持久的安全保证”。在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这种保证需要继续存在。
波兰总统杜达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2月访问华沙时提到了这一引起盟国兴趣的概念,它将列入7月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议程。熟悉会谈的官员说,一项被称为“基辅安全契约”的安全协议预计将在峰会后签署。
北约国家了解普京的想法:考虑到美国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一些欧洲国家也在就援助乌克兰的成本进行激辩,克里姆林宫的算计是,尽可能拖延战争,以图其间生变。
对此,杜达明确表示,“俄罗斯今天需要明白,乌克兰已经得到了这些安全保证,它们不会随着时间或西方的疲劳而失效”。他强调说,该提案不会与任何形式的和平进程或基辅和莫斯科之间的谈判相联系。
这说明什么?它表明,在乌克兰正式加入北约支前,美国和西方盟国将持续加强乌克兰的自身防卫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抵御俄罗斯军事威胁的堡垒。与结束战争相关的任何安排都不会影响到这种承诺。
尽管有很多细节需要商讨,但北约主要国家已原则上达成一致,北约和乌克兰官员均表示,预计“基辅安全契约”的缔约方将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如果“以色列模式”实施到乌克兰,毫无疑问,从长远看,乌克兰和西方将成为赢家,而最大的输家将是普京。原因很简单,在去年2月战争爆发之前,因为乌克兰的“不驯服”,普京将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目标对准泽连斯基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去纳粹化、去军事化”。战争爆发后,俄罗斯的说辞也是,要消灭乌克兰的军事力量。
然而,随着闪击基辅失败以及战争久拖不决,普京意识到,“去军事化”的打算已经黄了。乌军无论从装备到作战水平,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能力。未来,如果“以色列模式”顺利展开,那么可以预见,乌克兰的国防力量将迅速增长,成为欧洲甚至是世界上军事强国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这种可能性基于三点原因:首先是乌克兰的具体情况。乌克兰全国人口4600多万,比英国和法国少,和西班牙相当。重要的是,乌克兰在苏联时期是国内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具备相当的军事技术力量,并且在苏联解体后,接受大量军事装备。其次是2014年至战争爆发前的8年间,乌克兰与北约进行了密切合作,在装备和人员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三,预想中的“以色列模式”将以长期发展取代目前战时的单纯武器援助方式,通过多方合作,使乌克兰成为像以色列那样的具有相当国防工业力量的国家。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说,在收回被占领土后,乌克兰应该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从而能够抵御未来的俄罗斯侵略。
杜达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由于这场战争,乌克兰正在使其军队现代化,向着北约迈进。”
目前,俄罗斯仍占据乌克兰大片领土。但从长远看,普京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俄军的入侵唤醒了乌克兰人;莫斯科站到了和西方直接对抗的位置上;俄罗斯希望看到乌克兰匍匐在自己的影子下,但是这个欧洲粮仓却更加坚定地走向欧盟和北约;普京想看到军事上被彻底击垮的乌克兰,但是,乌克兰军队非但没被打败,坚持住了,而且已经几乎注定要走向更加强大。
想到这些,普京会为自己一年前的贼大胆感到后悔吗?没人知道。不过,现实无疑具有紧迫性,且头绪纷乱。仅就乌克兰未来的“以色列模式”说,哪怕仅在一年前,普京都不会想到,一个新的军事强国将不是出现在西欧、北欧甚至中欧,而是在东欧,就在俄罗斯身旁——普京本来认为自己会轻松打败的乌克兰,而且“手拿把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