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张嘴,就炸掉热搜
▲
艺术、时尚、创意,
记忆里,她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蛾眉曼睩、温婉明媚,却又孤愁浅藏、惹人怜爱。
是《风月》中的郁秀仪。
眉目盈盈灵秀,嘴角柔情含春,添上几丝酸楚不甘,乍看惊艳,细看失魂。
是《大宅门》中的杨九红。
楚楚可怜又魅惑诱人,三分柔情三分娇嗔三分敏感一分烈性,韵味十足。
比演员身份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越剧表演艺术家。
19岁进入越剧团,曾与茅威涛、何英、董柯娣、方雪雯被誉为越剧五朵金花。
多年来,她为观众贡献了《双珠凤》、《送花楼会》、《五女拜寿》等多部精彩作品,收获无数喜爱与称赞。
如今,何赛飞年已60,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实在是未曾想到,竟一下引来全网关注,如此突然。
01
近日,话题#何赛飞#突然冲上热搜榜首,引发超4亿阅读,数十万讨论。
话题背后,是一桩充满争议的事件。
5月18日至24日,戏曲大赛《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在山西高平举办,何赛飞老师受邀担任评委。
比赛中,来自山西晋剧院的青年演员张军波,表演了一出经典戏剧——《清风亭》。
唱功了得,技艺扎实,博得满堂喝彩。
然而表演结束后,主持人白燕升却揭露了他的现状。
张军波毕业于山西省戏曲职业学院,后被省团看中,从山西吕梁来到太原做戏曲演员。
一晃5年过去,他至今仍未转正,依旧只是个月工资1500元的临时工。
收入实在太低,他只能把妻子和3个孩子留在老家,一个月回去一次是常态。演戏之余,他得去跑网约车、送外卖,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家庭和梦想。
好几次,爱人跟他半开玩笑的说离婚,他完全不知如何作答。
白燕升越说越动情,声音也愈发哽咽:
“每一个院团长,都应该善待这样好的年轻演员,我们老说戏曲的未来在青年,光喊口号有什么用。
我们需要有人为这样优秀的演员保驾护航,年轻演员才有出路,戏曲才有出路啊!”
面对戏曲演员的窘境,台下的何赛飞难掩心中激动,接过话筒:
“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坚守,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爱好,他喜欢,他从骨子里喜欢。
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这是对戏曲演员的痛惜,更是对戏曲现状的嘶声呐喊。
何赛飞几度哽咽,甚至失态。
哪怕意识到这番话有多么的“不妥”,仍旧大声喝斥,接连发出质问。
话语坚定,掷地有声。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拍一部戏,得了奖以后封在仓库里面,老百姓看不到。
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复兴、传承,你们的钱又到哪里去了?”
为艺术家境遇呐喊,为戏曲传承呼吁。
一段话,引得现场一片喝彩,更直接冲上热搜,让无数网友热泪盈眶。
“为什么骂,是因为爱啊!”
“看看吧!什么是振聋发聩的呐喊!比起那些流量,我们更需要文化的传承!!”
“看得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支持一个能保持初心的你,对戏曲有一颗赤诚之心的你,敢说话的文艺工作者!”
02
很多人都说,印象中的何赛飞一直都是温婉明媚、端庄优雅,从未见过她如此激动愤怒。
但一切好像又并不让人意外。
毕竟对戏曲愈热爱,便愈见不得戏曲人被埋没。
也因为在阴沟里仰望过星空,便更不吝于对他人施以温柔。
回顾何赛飞的戏曲之路,又何尝不是从泥泞之中爬出来,一步步走到阳光之下。
在《鲁豫有约》里,她曾这样说道:“小时候的生活是大家想象不出的艰苦。”
5岁那年,家里突发变故,父母的感情也逐渐破裂,最终决定离婚。
母亲带走了姐姐和妹妹,唯独留下了她。
看着被送到出租房门口的小赛飞,父亲咬了咬牙:“我不相信我养不大我的女儿。”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异常艰难。
6岁,她就学会了烧饭、做家务。每次做好饭,她就乖乖坐在边上,忍着饿等待父亲回家。
日子一天天捱着过,对母亲的印象越来越模糊,思念越来越浓厚。
直到12年后,她带着一匹布,以做衣裳为理由去看做裁缝的妈妈。
两人相顾无言,赛飞只能趁着妈妈量尺寸的功夫,在一旁偷偷地看她。
生活的改变源自于戏曲。
父亲爱好文艺,会三弦,何赛飞便跟着学会了弹唱。
后来,恰逢剧团招收越剧演员,她又临时改学越剧。
凭借努力与幸运,19岁那年,她成功考入了浙江岱山越剧团。
一切终于顺利了起来。
事业上,从戏曲到影视剧,她佳作频出,戏约不断。
观众最喜爱的十佳女演员奖、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她将观众的认可和各项荣誉统统收入囊中。
家庭上,她与师傅的儿子杨楠结为夫妻。一晃30多年,两人互相理解,彼此忠诚相待。
她发挥着天分,挥洒着艺术,至今仍一直活跃在越剧、影视和综艺舞台上。
走过黑暗,才知夜路的艰险。多年来对戏曲的爱,更是无法亵渎。
纵然如今已名利双收,但对戏曲人的担忧,对戏曲的热爱,容不得她在此刻视若无睹。
尽管是在这样的公开场合,她还是选择置自身境遇于不顾,直抒胸臆,大胆发声。
为戏曲人振臂高呼,为戏曲艺术摇旗呐喊。
这是在这个时代敢于面对不公说真话的人,这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也正是这次呐喊,逼着我们要去思考一些东西,同时试着去作出改变。
03
戏曲到底怎么了,戏曲人的现状又为何如此不堪?
正如何赛飞老师的一声声质问:戏呢?钱呢?
实际上,戏曲是不缺钱的。
或者说,剧团是不缺钱的。
这些年来,无论是对戏曲人的保障激励政策,还是对戏曲行业的资金投入扶持,说实话都不算小。
钱是到位了,花在哪就出了问题。
真正的戏曲演员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保障?是否有人从中谋取私利?钱是否正确的花到了戏上?这是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一些剧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新戏上,动辄几百上千万。
排新戏有错吗?没有,而且还应该被鼓励。
但如果只是为了包装、为了获奖,一切都是急功近利,那就有了问题。
这一点,也正如何赛飞老师所言。
几百万的新戏,参加一个艺术节,演个两三场,拿了奖转头就被收起来,爱戏曲的人看不见,老百姓看不见,那又有什么意义?
钱和精力都花在了新戏上,传统老戏的处境自然变得糟糕。
没有人在传统戏上下功夫,没有钱准备好的服装道具,实在是很难做好。
新戏看不到,传统戏演不好,吸引不了观众,随之戏曲便离观众越来越远,戏曲演员的创收更是无从谈起。
最后的结果便是:
钱呢?花没了。
戏呢?不见了。
一面是饱受诟病的行业现状,另一面,则是时代冲击下戏曲的落寞。
如今,各路神曲席卷网络,数不清的明星网红赚足眼球,快餐式娱乐让人们习惯于陷入短暂的欢愉,不再细细地去品味戏曲。
缺少了观众,戏曲的发展自然步步维艰。
与之对应的,便是愿意从事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低。
当一些戏曲演员咬牙坚持,却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时,我们又如何要求他们坚守本心,如何期待他们守住戏曲的阵地?
从事戏曲需要热爱,需要梦想,但也应该尽可能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更多优秀的戏曲演员,才能有更多好的作品,更多热爱戏曲的观众,戏曲才能越来越好。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戏曲本身。
严格地说,戏曲凋敝不是观众造成的,观众有权选择看什么。
问题的本身,在于戏曲能否实现优质的创新,能否吸引如今的观众,能否不靠扶持自己做出成果。
看隔壁的刘老根大舞台,看相声的落寞又翻红,何尝不是走过这样一条路。
古往今来,戏曲都是取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
时至今日,自然也不应该停滞不前,成为被束之高阁的文物。
让戏曲跟上时代的滚滚车轮,完成自我的创新,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戏曲的复兴与传承。
04
回想过往,那时的戏曲,是乡村大坝上的座无虚席,夜以继日;是街头巷尾黑白电视、收音机里的婉转唱腔,勾人曲调。
黏着泥土,裹着生活的气息,戏曲艺术就这样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老百姓的血液。
如今的戏曲,正面临着新的生存困境。
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戏剧要如何延续千百年的传统精妙技艺,如何走入现代生活,又守住自己的文化底蕴。
好在,我们还有何赛飞这样的人民艺术家,为戏曲发声,不顾一切。
好在,我们还有张军波这样的戏曲人,用心赶路,不问前程。
根还在,希望尚在。
魂不丢,星火犹存。
只是盼望,戏曲振兴这一天,不会来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