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级投资是个圈子社会,高校是其中一个明显的标签。
近日在盘点4月份的投融资事件时,笔者发现,有几笔融资额较大的企业均出自“上海交大系”。
比如能量奇点完成了近4亿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ENLIGHTENMENT、米哈游、云和方圆、黑门股权基金等。
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李永柱为上海交大电气工程系副研究员。
术锐机器人完成C3轮融资,融资额达数亿元,由正心谷领投,获得了源星资本、国投招商等老股东全力支持,并由德诺资本、新毅投资、三亚翠湖跟投。
该公司的创始人徐凯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共有11家上海交大系企业获得融资,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热门赛道,2023年以来,已有43家上海交大系的企业获得融资,总量处于国内大学前列。
一直以来,上海交大在创投圈的活跃程度都是国内高校数一数二的。
近几年上海交大系的上市公司快速增长,也得益于上海交大系活跃的创投氛围。
上海交大系在创投圈偏好什么赛道?
为什么上海交大系能够在创投圈风生水起,对于其他高校有着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
前有互联网,后有硬科技
上海交大系的创投赛道与国内宏观经济及世界技术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回溯上海交大系的创投史,可以说是经历了从互联网,到新能源、半导体、医疗、人工智能等多点开花的发展历程。2000年前后,海外互联网泡沫刚刚被刺破,然而国内关于互联网的创业却悄然兴起。嗅到这一变化趋势的上海交大学子季琦、沈南鹏、范敏等联合创办了携程,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传统旅游行业,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商。2005年,1993届校友其实(沈军)创办东方财富网,成长为中国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财经媒体。同年,还在上海交大读硕士研究生的曹洪涛创办了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求职服务的应届生求职网,可见当时在上海交大的校园里,创业已经深入人心了。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上海交大系诞生了小红书、饿了么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应用。互联网投资在国内的创投史上是一抹靓丽的风景,不过,并不是唯一的风景。近几年,医疗、新能源、AI、游戏赛道的投资兴起,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上海交大系在这些赛道上一路狂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战绩。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宁王”宁德时代,单凭这一家企业,上海交大就能稳坐高校中新能源赛道的头把交椅。2011年底,曾毓群将ATL(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在老家宁德成立纯中资公司CATL,即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曾毓群于1985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目前还在上市排队中的治臻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研发、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治臻股份董事长陈关龙曾任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董事、总经理蓝树槐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曾任上海交大助理研究员;董事、首席科学家彭林法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此外,上海交大系的新能源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还有氢晨科技、唐锋能源、美克生能源、钠创新能源、能量奇点等。上海交大系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海就有21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创始人是出身上海交大的学子及教授。除了富瀚微、芯原微等老牌半导体企业,近年来,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上海交大学子依托上海这一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积极投身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在DPU、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也不乏上海交大学子的身影。2019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的徐凌杰创立壁韧科技,致力于研发原创性的通用计算体系,建立高效的软硬件平台,同时在智能计算领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2022年,首款国产高端通用GPU芯片已成功点亮,是国内算力最大的通用GPU芯片。2021年完成了B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47亿元,其股东包括中国平安、新世界集团、碧桂园创投、源码资本、国盛集团国改基金、嘉实资本、招商局资本、BAI、中信证券投资、沂景资本、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中俄投资基金、和玉资本、华创资本、IDG资本、云晖资本、珠海大横琴集团等等,股东队伍堪称豪华。2021年,上海交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金贤敏在上海张江创立图灵量子,是国内首家光量子计算公司,主要基于铌酸锂薄膜(LNOI)光子芯片和飞秒激光直写技术,研发可集成大规模光子线路的光量子芯片。目前公司在光量子芯片、科研级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光量子测控系统、光量子EDA软件和光量子云平台等方面已具备领先优势。本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简称中网投)领投,华控基金、东证创新、联想创投等跟投。此外,上海交大系的半导体企业还有芯启源、沐曦、景略半导体等。仅2022年就有微创机器人、润迈德、智云健康等医疗企业上市,弈柯莱生物、天境生物、搏动医疗、乐纯生物都在排队上市。ChatGPT将人工智能重新带回投资人的视野,上海交大有不少学子投身该领域,上海交大系的AI企业包括云从科技、创新奇智、云天励飞、第四范式、来也科技、思必驰等。清华、浙大是游戏产业的开创者,上海交大则被称为游戏产业的黄埔军校。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的马晓轶,2007年加入腾讯,任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腾讯游戏的代理及战略并购投资等业务,投资的公司及项目包括Riot的《英雄联盟》、Epic的《堡垒之夜》、蓝洞的《PUBG》,以及Supercell等。当前游戏领域炙手可热的米哈游,其三位联合创始人,蔡浩宇、罗宇皓、刘伟均是上海交大硕士。据公开资料显示,米哈游2016年获得腾讯领投的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2018年、2020年,分别进行了A、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平投资、云启资本、OPPO等。可以说,近几年热门的赛道里,投资人都能看到上海交大系的创业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上海交大校友或教授作为实控人、董事长或总裁,创办的上市公司共有85家;而在2018年前,上海交大系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仅为36家。短短5年时间,上海交大系上市公司开始倍增。2021年、2022年分别增加上市公司15家、16家,甚至超过了经济大省河南省的数量。从一级市场来看,2022年有24家上海交大系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或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金,成为新晋独角兽;又有25家企业在2022年融资超亿,晋升为准独角兽,其中大部分是硬科技企业。上海交大系之所以有这么浓烈的创新、创业、创投的氛围,与其学长投学弟这种薪火相传的传统是分不开的。投资人才辈出,创投薪火相传
如果追溯上海交大的创投史,可能很少有人讲的清楚,但在上海交大系的创投史上,以沈南鹏为代表的上海交大系投资人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而上海交大系的一个个上市公司、独角兽、准独角兽背后便是这些上海交大系的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包括红杉中国的沈南鹏、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软银中国薛村禾、北极光创投姜皓天、云启创投毛丞宇等等。沈南鹏,1988年在上海交大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他先后成功创立携程、如家,并成功将它们送上纳斯达克后,创立了红杉中国,专注于科技、消费、医疗三个方向的投资,到现在红杉已经投资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130多家上市,100多家非上市公司成长为独角兽。红杉中国无论从投资的数量还是投资的质量上都是顶尖的,它的投资理念也被国内不少机构效仿,俨然成为创投圈的传道者。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是1996届上海交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他专注于互联网、无线和企业信息应用领域的创业投资,是著名的独角兽猎手,曾经投资饿了么、滴滴出行、映客等。薛村禾是1982届上海交大电子工程本科,是国内外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和高科技创业人士,2000年创立软银中国,担任执行主管合伙人,投资过阿里巴巴、分众传媒、聚力传媒,其学弟华平是1988届上海交大电子工程本科,目前是软银中国的合伙人,他曾投资华大基因、八爪鱼等。这两年最活跃的上海交大系投资人并非来自于这些功成名就的投资机构,反而是后起之秀米哈游,比起这些投资机构里的上海交大学子,米哈游的创始人都是85后,也算是新一代扛起上海交大创投圈大旗的接班人。在整个游戏行业哀鸿遍野的时候,米哈游凭着《崩坏》系列、《原神》赚的盆满钵满。手握巨额现金的米哈游也和学长学姐们一样走上了投资的道路。一开始米哈游主要围绕自己熟悉的游戏领域布局投资,投资了心动网络、奥秘之家、魔剑网络、阿佩吉等手游企业。后来米哈游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投资的领域也是千奇百怪。2021年,米哈游投资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合作的主要内容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由米哈游提供专项资金,双方共同组建“瑞金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此外,米哈游还投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国内AI创业公司MiniMax,XR芯片研发公司万有引力,近日还投了一家核聚变公司能量奇点。从互联网,到硬科技,上海交大系的投资人一直在通过创投服务于中国科技的发展,而新一代的上海交大投资人更相信科技改变世界。在投资上也以更积极的心态布局新兴科技,这一切与上海交大这篇土壤也是分不开的。诞生第一支校园母基金的地方
上海交大对投资的重视由来已久,这还是诞生首支由高校发起设立引导母基金的地方。比起海外大学基金会,国内的大学基金会还处于萌芽时期,仅有几个顶尖的高校试水,其中就有上海交大。早在2001年,上海交大就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多年来,多名上海交大学子向教育基金会捐赠,比如2015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捐赠1000万人民币;同年,1985级校友、上海风和投资董事长吴炯先生与夫人孙洁捐资1000万美元设立永久基金;2016年,沈南鹏捐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研究基金”等等,截至2019年基金会资产规模逾15亿元。目前,上海交大基金会已作为母基金出资多家头部机构,并构建上海交通大学C计划,频频出手支持和构建上海交大系创业生态。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支持上海交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2021年12月,上海交大启动未来产业母基金,这是首支由高校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母基金依托上海交大深厚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和庞大的校友创业基础,将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首期预计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与科技发展脱节的问题是学术界和产业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如何把产学研联动起来是困扰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而上海交大的这种打造创投生态的方式或不失为打通产学研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