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亿阿里再度“创业”
财报有亮点但隐忧不少
阿里巴巴集团迎来成立以来最为彻底的一场组织变革,从官宣分拆到六大子集团董事会搭建完成,只用了52天。 变革的速度极为罕见。对大公司而言,涉及到高层及核心业务分拆整合总需要较长时间。比如美国百年企业通用电气在2021年官宣将拆分为航空、医疗和能源三家上市公司,但预计最快2024年才能完成彻底拆分。调整时间长达四年。
但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逍遥子)看来,留给阿里的时间不多了。 他在去年中旬的全员内部信中就曾写道,面对外部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比这个时代变化得更快,必须更坚决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更快速地把共识转化为行动。”
张勇
阿里拆分的事迅速上了热搜以至于阿里发一季报大家都在关注拆分的事。5月18日晚,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显示,阿里此前拆分的六大业务集团都已完成5人董事会搭建。
从管理层人员配置上来看,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逍遥子)权力大幅收缩,只对云智能集团进行直接管理,而更多阿里合伙人被赋予领导变革的重任。 多位淡出阿里业务一线的合伙人进入多家子集团董事会名单,如蔡崇信、吴泳铭、彭蕾等。除菜鸟CEO兼董事万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董事长J.Michael Evans外,其余子集团董事会成员均为或曾为阿里合伙人。
阿里称此举是为了让各项业务决策链路变短、更加敏捷,从而更好地抓住各自市场和行业机遇,进一步释放股东价值。在这一架构下,六大业务集团的 CEO 在各自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各自的经营结果和合规性负责。除淘天集团仍将继续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控股外,另五家业务集团均可灵活地筹集外部资金,并可能寻求单独上市。
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上一财年阿里收入为 8686.87 亿元,同比增长仅2%。经营利润为 1003.51 亿元,同比增长 44%。其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25.09 亿元及净利润为655.7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及 39%,看上去还不错。
除净利润规模增长外,国际商业收入也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本季度,其EBITA亏损23.3亿元,去年同期为25.6亿元。财报披露,亏损同比减少的原因主要是Trendyol的亏损收窄。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若剔除Lazada的一笔一次性提前终止费用,则亏损将降至15亿元以下。Lazada的亏损一直深受业内关注,过去3个季度亏损收窄明显。 横向对比其他阿里业务的数据下,这一季度,阿里的中国零售商业收入同比下降3%,阿里国际电商也与阿里云的收入(185.82亿元)持平,集团总收入的贡献占比也从7%提升至9%。
但是正如财报解释,季度业绩的下降主要是后疫情时期消费者减少囤积行为令杂货需求正常化所致。去年是商超普遍业绩超预期的一年,今年已经是后疫情时代这种强刺激不存在之后,业绩又该如何保持稳定增长呢?
更何况对比整个电商行业来看,2022年,京东GMV增速为5.6%,拼多多GMV增速超过30%。此外,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GMV增速分别为80%和32.5%。而阿里的核心电商增速去年同比下降7.8%。不要说京东和拼多多GMV没法跟阿里拼份额,要明白虽然阿里仍然坐拥8万亿GMV的市场份额,但是京东和拼多多相加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尤其是拼多多平均每年20%以上的恐怖增速,再摆老大哥姿态说影响不大就不合适了。
业绩会上,淘天集团CEO戴珊指出,看到国内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但是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仍需要进一步的动能”,同时市场上多个消费平台的竞争也仍然非常激烈,大家都试图通过提供更有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获得消费大盘的增量。由此可见阿里对目前市场高烈度的竞争还是非常清楚的。
不过市场更担忧阿里云的状况,从财务数据来看,包含阿里云和钉钉在内的云业务分部在该季度增速下滑明显。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云业务分部的收入为185.82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189.71亿元下降2%。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云业务分部总收入(当中包括服务其他阿里巴巴业务的跨分部交易收入)合计为255.59亿元,同比下降 3%。这也是近两年以来,阿里云业务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阿里财报解释,云业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反映混合云项目受到 1 月份疫情反复影响导致延迟交付、内容分发网络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恢复正常化,以及一个头部客户基于非产品因素逐渐停止于其国际业务使用我们的海外云服务的影响。
自2020年起,阿里云的营收增速持续下滑,从超过50%降至3.5%。但是美国头部云厂商,包括微软智能云、亚马逊AWS和谷歌云,都还保持15%—30%的营收增长。虽然目前阿里云依然是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云服务厂商,但营收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导致其行业地位不再那么稳固。2022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云服务业务(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营收增速均超过100%,华为云营收增速达122%。
阿里云是应该着急起来行动起来。2022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兼任智能云集团总裁,此后阿里云新动作频繁,包括宣布史上最大幅度的降价、开放核心产品的免费试用、发布AI大模型“通义千问”等。张勇在阿里云内部信中提到,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其他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因此计划分拆上市。分拆方式是向股东分配股息。此外,分拆之前,阿里还计划通过私募融资为云智能集团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
财报会上,张勇表示:“我们坚决认为阿里云可以成为今天的阿里巴巴一样,甚至规模更大的企业。”云业务整体来看仍然没有达到市场上限,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阿里云未来超越阿里不是臆想,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独立拆分之后,阿里云可以更专注自身发展,也更方便市场融资。
商业竞争本质上是组织竞争
早在2015年,张勇就曾直言,“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 他对组织设计的总结是“在特定的时间点,解决纵和横、分和合的问题”,追求速度时要让业务分开纵向快跑,追求效率时要把一些东西横过来,让沉淀下来的基础支撑体系共享给其他团队。
曾几何时互联网企业建设中台被奉为金科玉律,但中台首创者阿里却早已拆中台。据深网报道,从2020年开始,阿里便已在内部开始拆中台。未来阿里各业务线,尤其是计划独立上市的业务间将设置更多防火墙,未来蚂蚁、阿里云、菜鸟等比较重要的子公司将不会再和阿里巴巴集团有频繁的人员流动,也将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根据阿里3月28日推出的“1+6+N”组织结构,“1”是一个阿里(上市公司主体),“6+N”是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拆分独立的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CEO要在各自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各自的经营结果负责。这意味着进入子集团董事会名单的阿里合伙人不再只有此前的“董事提名权”,而开始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合伙人靠拢,对企业经营的盈亏负责。
有市场人士认为阿里这是在“降本增效”把不挣钱的甩开,让挣钱的业务能更好的发展。“降本增效”在这次组织改革里有这方面的含义,但并不是重点没有哪家大公司这样伤筋动骨搞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两年前,互联网大厂纷纷喊出“降本增效”,阿里也不例外。从最新财报来看,阿里“降本增效”效果显著,本地生活、大文娱、创新业务等多项业务亏损收窄,不过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经营效率在提高,有的是采取调整和关停的措施。
根据财报,本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收入为125.49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是由于饿了么的订单增长和平均订单金额提升,推动了GMV 增长。经调整EBITA为亏损41.53亿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人55.68亿元,主要由于“到家”业务的亏损持续收窄所致。“到家”业务的亏损收窄是由于饿了么的每笔订单的单位经济效益改善,这是由于饿了么平均订单金额同比提升和每单派送成本同比下降所致。
这是增效的部分,还有降本的部分。例如口碑业务的收缩显然就是给饿了么“瘦身”的操作之一。今年3月份,阿里宣布将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业务口碑和高德进行合并,而在此之前口碑业务已经从直营的40座城市收缩至11座,且聚焦一二线城市,保留盈利的城市,其余城市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此外还有给予厚望的饿了么星选,在内部评估扶不起来之后也是说下架就下架。融资超过10亿美元阿里战略投资7.5亿美元的十荟团,也面临城市盈利的严格考核,最终没有挺过去已经退场。
从饿了么开始阿里激励机制开始重磅调整,有几条重要原则特别值得注意:例如管理层释放短期利益,将激励和长期的业务结果挂钩,迫使管理者更专注长期的经营和结果;在激励中强化结果导向,激励总投入虽然加大,但不搞“大锅饭”,内部激励差距会宽幅拉开;鼓励人才内部流动和岗位竞聘,竞聘成功的员工即时调级调薪,让能者突破岗位天花板。所以不难看出,阿里组织调整早有端倪,平台虽然能给员工赋能,但也会限制优势人才的上升空间。
不少业务在独立后,将独自面对行业里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会有更大的生存压力。独立融资或上市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但各业务集团也需要拿出相应的优秀表现来说服资本市场。
写在最后
阿里拆分的消息公布后,次日阿里美股收跌 5%、港股下跌 6%。按照港股计算,目前阿里总市值为 1.75 万亿港元,过去三个月累计下跌 30%,只有 2020 年 10 月高点时的四分之一。目前来看,市场态度是偏冷淡的,但是长期价值很难用短期业绩去证明。
一位长期关注阿里的投资人表示,阿里的组织变革,有一定的被动因素,但从未来的结果来看,一些长期亏损的业务将承担更多压力,压力之下或许能有新的生机,也或许会被更快淘汰。
参考资料:
阿里最受关注的一季财报 来源:零态LT
阿里财报中的饿了么 来源:奇偶派
阿里云菜鸟盒马排队上市 来源:TechWeb
拆解阿里财报 来源:财经十一人
阿里再无掌舵人 来源:深网
1.8万亿的阿里打算怎么拆 来源:极客公园
阿里公布若干重要任命 来源:晚点财经
最新话题:学历在贬值,怎么办?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