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养猪一哥」牧原股份,把猪送上新能源风口|焦点分析

「养猪一哥」牧原股份,把猪送上新能源风口|焦点分析

公众号新闻

从22头小猪白手起家,到成为千亿首富的故事。


文|吕雅宁
编辑|苏建勋
来源|36碳(ID:carbon_36kr)

封面来源|IC photo

把养猪这项事业做到千亿首富,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夫妇做到了。

5月16日,在《新财富》发布的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单中,被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夫妇位列第九。二人再次领衔畜牧养殖行业企业家财富榜,并稳坐河南首富宝座,这已是他们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十名的位置。

在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秦英林夫妇更是位列全球第59位。

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单前20名。图源:《新财富》

三十年前,秦英林夫妇还是仅拥有22头猪苗的养殖散户,靠着从亲戚手中东拼西凑的几万元钱,艰难开启序畜牧养殖事业。

三十年后,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牧原股份已经成为猪企龙头,已突破两千亿市值大关。

但周期性是畜牧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坎,这道魔咒对于“养猪一哥”牧原股份依然有效。在行业周期性往复的大背景下,猪企纷纷找寻第二增长极,牧原股份看中的则是爆火的新能源赛道。

秦英林带着把猪棚屋顶铺满光伏的想法,大举跨界新能源,甚至还专门成立子公司,投资上亿元,亲自投建光伏装备,加入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战场。

养猪的、卖酒的、卖珠宝的、做服装的……这两年的新能源跨界者甚众,让新能源赛场看点不断又扑朔迷离。

从22头小猪白手起家成为千万富豪,秦英林这次能否真的让“新能源风口上的猪”成真?

辞去铁饭碗借钱养猪,成了千亿富翁

1965年,秦英林出生在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大屯镇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那个年代的农村,大多数家庭吃饱肚子都很困难。秦英林家中孩子多,日子过得更是清贫。

不过秦英林非常争气,从小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

在秦英林17岁那年,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当时养猪万元户的新闻,于是动员父亲买了20头猪苗开始首次“养猪计划”。但是,因为缺乏防疫知识,一场瘟疫过后,最终只活下来1头。

按当时的物价,20头猪苗就要800元,加上各种饲料费用,最后秦英林和父亲直接损失了2000块,养猪万元户的梦想最终以“猪财两空”的悲剧收场。

秦英林这时意识到,有勇无谋是不行的。他开始学习养猪知识,就连大学专业也填报的是河南农业大学的畜牧兽医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

大学毕业后,秦英林被分配到一家国企食品公司工作,但是一心想创业的他不甘于此,怀着心中的养猪梦,秦英林想真正为家人和村民做点什么。

于是,工作三年后,秦英林毅然决定辞掉铁饭碗,和妻子重新回到老家马山口镇河西村,筹划养猪事业。

1992年,27岁的秦英林成立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当时的创业资金,还是找亲戚东拼西凑借来的3万元钱。

秦英林夫妇白手起家,连买一台先进养殖设备都费劲,更别说雇佣员工来打理养猪场。于是夫妇二人亲自建设猪场,从搬砖、打井、架电线、建水塔,全都靠他们自己完成。

第二年6月,夫妇二人终于搭建好养殖场。靠着从从郑州、南阳引进的22头猪仔,秦英林夫妇的养猪事业正式开始了。

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图源:视觉中国

但哪料命运再次捉弄,秦英林的猪场刚开业,一场瘟疫又让22头猪全军覆没。这一次,秦英林直接沦为全村的笑柄。

秦英林决定带着妻子从头再来,他们跑遍多个养殖场,学习、观摩专业的养殖知识,还结交到一些同行伙伴。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门研究了一套适用于猪的营养学理论,而不是让猪吃一些剩饭剩菜。

渐渐地,秦英林养殖的猪体质更好了,生病率、死亡率也在大幅下降。到1994年,猪场规模已经扩大到了2000头。

这个数字更在后面几年迎来指数级增长,秦英林的猪舍从出栏猪2000头达到了8000头,接着从8000头达到了11000头。

到1996年,牧原股份的猪场总资产已经达到了400万元,团队也逐渐扩大到千人规模。

2000年7月13日,秦英林成立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将养猪进行公司化运营。

四年之后,秦英林在2014年首次迎来业绩的高光时刻。他带着牧原股份顺利敲钟深交所,当时的公司总市值高达83.88亿元。

秦英林本人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当年胡润百富榜上,就此登上河南首富之位。

2014年01月28日,秦英林带领牧原股份敲钟深交所。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牧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甚至因为一路飘红的业绩被称为“猪茅”,总市值超过两千亿元。秦英林也和妻子更是频频登上各大富豪榜单,常年稳坐河南省富豪榜榜首。

但是,养猪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亲自下场新能源,风口上的猪要成真?

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无论是上市猪企,还是养殖散户,都避不开「猪周期这个话题。

「猪周期」的本质是猪肉价格和生猪产能的供需关系,猪的生产周期决定了一轮完整的猪周期会历时3-4年。

正所谓“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在每一次的猪周期中,猪肉价格震荡起伏,对猪企营收造成不小的影响。

作为生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得益于自繁自养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拥有从饲料到种猪,再到商品猪最后到屠宰的完整猪肉产业链,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这种模式区别于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公司+农户”的模式,类似于直营和加盟的区别。

牧原股份亲自操刀猪肉企业的全部环节,让公司即使在行业下行阶段,也能将整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环节,减小管理难度,对冲周期性影响。

图源:申港证券研报

但是,这种重资产模式同时也给牧原股份带来较大资金压力。叠加目前短期生猪价格或继续低迷,这更让让牧原股份坐上业绩的过山车,难逃亏损局面。

根据公司财报表现,虽然牧原股份在2022年业绩大涨,但今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急转直下,期内净利润亏损11.98亿元。

负债率方面,虽然牧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年初的61.30%,下降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56.37%,但实际上这仍处于较高水平。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牧原股份曾宣布即将在瑞士证交所上市,赴海外融资。

面对种种周期性影响,众多猪企纷纷找寻第二增长曲线,作为“养猪一哥”的牧原股份选择了一条更具确定性的赛道——新能源

实际上,秦英林不仅有个养猪梦,还心系环保。他曾向媒体表示,牧原股份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公司就开始把环保列入公司重要工作。

在新能源爆火的近两年,牧原股份更在在猪舍和屠宰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让新能源技术直接惠及养殖业务。

在2022年10月,牧原股份拟对南阳龙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龙原科技”)进行增资,出资额45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其持有龙原科技45%的股权。牧原股份认为,参股龙原科技有利于发挥双方产业优势,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推动清洁生产。

随后,牧原股份更是打算亲自下场开辟新能源战场。

2022年12月末,牧原股份成立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负责新能源业务板块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牧原新能源的经营范围涉及太阳能发电业务、储能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生物质燃气生产和供应等,可以说把大热的光伏、电池、储能等业务全都囊括其中。

牧原股份在今年更是持续深入这项新业务。3月13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拟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设立子公司,开展新能源相关业务,拟定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元,合计出资1亿元。根据这份最新公告,公司倾向于自行出资建设光伏设备,从发电业务中获取更多收益。

牧原股份设立新能源子公司。图源:牧原股份公告

目前,不仅仅是牧原股份,多家猪企都在布局光伏业务。为了对抗猪周期的不确定性,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新能源成为很多猪企的跨界方向。

2022年6月,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拟投资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约1000万千瓦,预计投资总额约400亿元。

新能源无疑成为这两年的投资热潮,这两年更因入局者众多而频频开“卷”,卷价格,卷技术,卷客户资源…… 

但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管是光伏还是储能,仍然是头部玩家集中的领域。特别是当前光伏组件价格降价的趋势下,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洗牌也难以避免。

需要警惕的是,很多跨界的新能源公司并非具备技术研发实力,若仅凭蹭热度盘活自身资源,未来的处境则相当被动,投资收益风险也相对更高。

与此同时,进入一个新兴领域,对于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跨界新能源的投入非常高,特别是对于从未涉及这一领域的猪企来讲,可能会让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企业雪上加霜。

秦英林这次想真正把猪送上新能源的风口,然而这场风口还能站多久,是所有跨界者押下的一个赌注。

36氪旗下双碳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牧原股份把猪送上新能源风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和宁德时代比亚迪拼刺刀,国轩高科加速「外卷」|焦点分析从一盒燕麦奶的激进广告,聊聊「碳足迹」数据之困|焦点分析比亚迪外供没有「回头路」|焦点分析卖吹风机的戴森,进军储能|焦点分析紅色賭盤在台湾出版疯狂亏损疯狂融资,OpenAI面临开源隐忧|焦点分析周末飞过大裤衩狂飙200%!“养猪一哥”笑了,一把大赚5亿多理想脱颖而出:混动和纯电的分野|焦点分析我开了十多年的二手车通威狂飙这一年:光伏市场惊现「鲶鱼」|焦点分析储能最肥的一块蛋糕,正在缩水|焦点分析首个海外储能工厂落户上海,马斯克鏖战储能|焦点分析抖音生活服务首次亮肌肉:GMV增长7倍,外卖地位提升|焦点分析马斯克「星舰」虽成烟花,但「星际移民」仍在追梦|焦点分析AWE观察:洗地机新品牌涌现,这个赛道未火先卷|焦点分析(古詩詞英譯) 詩經.曹風.蜉蝣腾讯重金入局,CCUS投资「等风来」|焦点分析硅谷银行找到接盘侠,中国客户收到国际汇款,创业公司学习分散资金风险|焦点分析硅基智能司马华鹏:“百模大战”不争才是大争,不追风口我们造风口|甲子光年华为「广积粮」,从残破战机到梅花傲寒|焦点分析「货拉拉」递表,2022年首次盈利,造车传闻被证实|焦点分析《合金弹头》刺穿高墙,腾讯与字节把手牵得更紧|焦点分析宁德时代杀入海上风电,和明阳正面「刚」|焦点分析25亿元打水漂,西门子暂停这一手术机器人业务|焦点分析腾讯游戏该向米哈游学习什么?腾讯马晓轶这样回答|焦点分析绑定中国供应链,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子上海,或聚焦国内车网协同储能场景|焦点分析华为傲寒|焦点分析徐雷的告别发言,京东的「低价」迷思|焦点分析大老板在ChatGPT爆发前夜,一个曾占据65%市场份额的智能音箱停服了|焦点分析「越南许家印」,和宁德时代合作造车,流血赴美上市|焦点分析王传福、余承东、李斌、李想罕见同台:智能电动车的仗怎么打?|焦点分析ChatGPT进一步联网,距离成为超级流量入口还有多远?|焦点分析咬牙转型光伏一体化,这家设备龙头一年狂砸400亿|焦点分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