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控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推进智能汽车中间件和以太网零件量产交付|36氪首发
“神行”中间件产品已达量产标准,今年将推动量产落地。 |
封面来源|IC photo
36氪获悉,快控科技已完成Pre-A轮融资,由深圳担保集团投资,融资金额未披露,多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拓展、扩大研发和工程团队,以确保整车中间件和新型车载以太网零件的顺利量产交付。
快控科技成立于2019年。面向智能汽车新型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快控科技构建了SOA中间件软件和以太网硬件产品矩阵,旨在为下一代汽车骨干网提供端到端的全栈实时性网络和数据交互方案。
成立同年,快控科技获汽车产业资本战略投资,并与一线车厂达成合作,基于实车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公司自研的“神行”中间件产品已经过多款车型打磨迭代,达到量产标准。同时,适配的低代码集成工具链也已交付客户技术团队使用。
和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EEA正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架构演变,车内引入了更多高效率域控器、高算力芯片和多样化的软件。这些复杂、异构的软、硬件产品上车,加大了整车的数据交换和管理难度,为车内网络、软件架构和数据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行途径之一是将IT行业的SOA软件架构应用于汽车领域。快控科技正是采用了该研发思路。据快控科技创始人兼CEO陈为欣介绍,中间件可以实现汽车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的解耦,在满足产业链上下游软件、硬件独立开发需求的同时,能够支撑应用层的异构数据实时交换。
当前,类似产品和技术还有国外的RTI、TTTech,以及国内部分汽车软件方案商。陈为欣指出,尽管如此,市面上的企业在产品和市场布局等方面各有侧重。
“和国外厂商相比,快控科技具备成本优势。”陈为欣告诉36氪,“同时,快控科技主要有三个特色。一是公司的全栈产品主要基于DDS协议开发, 兼容SOME/IP和MQTT协议,自研可控,无需依赖第三方商业软件,产品落地更快更简单;二是产品性能层面,安全且扩展性更高, 使用计算资源更少,支持和现有的各类车内异构网络快速集成,可为ADAS或自动驾驶的数据需求提供高效对接;三是公司提供针对中间件优化的服务型中央网关硬件产品,可与神行中间件配合使用,为客户提供性能更好的汽车骨干网和跨域数据交互能力。”
同时,他也表示,神行中间件能适配多种域控架构和中央计算架构,支持OEM单独采购。另外,针对Linux、Android、RTOS等不同底层操作系统,快控科技推出了不同的中间件版本。
总的来看,汽车行业正持续向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方向发展。软件在整车中的价值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而中间件作为核心汽车软件之一,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对于未来市场竞争格局,陈为欣向36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由于技术门槛很高,保守估计会有50%的车厂选择与第三方中间件厂商合作,而快控科技的目标是市场前三。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快控科技的下一步计划是,在扩充团队以保障产品工程化落地和量产交付的同时,继续对软件产品进行迭代优化。
陈为欣坦言:“未来我们希望替代国外厂商方案。但现在整个行业只完成了部分骨干网和架构升级,其他高功能安全部分的网络和软件还需要2到3年时间验证和完善。这是由于目前一些芯片协议栈还不够成熟,比如车载以太网和中间件还未接入动力底盘域。”
其二是强化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目前,快控科技主要借鉴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构建等IT行业的技术方案。陈为欣表示:“行业现有的车内信息安全规范还不完整,车内通过中间件和以太网传输的数据也还不够全。所以我们正在持续优化安全保障方案,包括引入AI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关于团队
快控科技创始人兼CEO陈为欣拥有15年IT和互联网行业经验,曾参与Windows Vista和嵌入式Windows 7的核心研发工作,同时具备多年的大数据、AI技术研发经验。团队聚集了软件、通信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多个行业的技术人才。核心成员主要来自微软,华为,大陆,伟世通等多家头部软件和汽车电子公司。
投资人观点
深圳担保集团投资经理余理豪表示:“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汽车智能化迎来急速发展,各类芯片等计算单元、相关软件被逐步引入到汽车中,并最终推动整车EEA电子电气架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的EEA架构下,实现各域间高效的数据交互以及软硬件解耦,是未来智能汽车开发的基石之所在——其中,中间件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不同于该领域内其他企业的预研型产品,快控科技自始至终将自身的产品定位于整车前装量产市场。数年来,快控团队一直沉心于研发,与多家头部整车厂开展了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赢得了整车厂内部自上到下的高度认可。通过本轮投资,深圳担保集团未来将与快控科技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在股债融资、客户资源对接方面为企业提供助力,共同为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