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真要凉凉了?股票跌停、重组失败、二次退市!他们到底怎么了?
十年前,我有一个远房表弟考学无望,家里决定托托关系,让他去当地一家比较有排面的4S店当销售。
那时的汽车市场何其繁荣,汽车销售在很多人眼中还是颇有技术性的销售岗。
但时过境迁,汽车销售的岗位虽未消失,可曾辉煌过多年的4S店却数度濒临绝境,尤其是2020年的那波关停风。
稍加了解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当年那场4S店大量关停的风波,基本上都是由一家企业引起。
那就是作为汽车经销商上市第一股,曾经辉煌无比的庞大集团。
这家连续七年登上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榜,年收入高达400亿的巨头,巅峰时期在全国各地拥有近1500家经销网店,4S门店多达754家。
要知道,4S店可不像家门口开超市那么简单,一座普通的四线小城市可能也就只有几大知名品牌的专营店。
可见庞大集团当时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了。
所以在惨遭退市危机,创始人出局、卖身重组等状况时,几乎全国各大城市都受到波及。
也自此,引发一场剧烈的汽车经销商溃败危机。
不过,当时的庞大凭借融资重组“复活”,只是强撑三年,非但没能遇见转机,反而差点拖垮自己的“白衣骑士”深商控股。
今天,社长就从再次沦为“ST庞大”退市的庞大集团说起,看看时代的大潮下,还能倾覆多少旧臣。
2003年,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于前身是唐山市冀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所以庞大实力底蕴都不错。
而那时,也正是汽车以及汽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要知道,生产和销售永远不能分家,所以国产车、合资车企们的销量蒸蒸日上,四处开花的经销商们功不可没。
而他们的“财富经”其实很简单,这里,社长只需要补充解释一下整车厂和汽贸公司(也可以简单理解成4S店)的关系,你们应该就能读懂。
众所周知,库存积压是做生意的大忌。
而整车制造的生产链上,把造好的车赶紧“卖出去”,也是各大车企一贯头疼的问题。
毕竟单单是新车停放,就需要巨大场地,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此时,汽车经销商们出现了。
他们以出厂价批量“拿货”,赚取“差价”,可以说是既解决了整车厂的库存危机,还能把销售压力和风险一并接手。
这其实就是你家门口超市都在做的“批发—零售”模式。
不过,整车厂为了鼓励这种模式,给出了”独家代理权“,并对“销售业绩”达标的门店予以高额奖励。
于是,各大经销商也开始“卷”价格、”卷“销量。
当年,很多消费者卖车都喜欢“货比三家”、四处观望,就是因为不同经销商因为”内部奖励“等种种原因,会提供不同额度的让利。
甚至会有跨城提车的车主,就是因为隔壁4S店的价格更低,更划算。
而拿货量大、出货量达标的经销商,不但能赚取少量差价利润,还能从厂家处得到”返利“,也绝对不亏。
看到这儿,相信你们就能懂了,4S店其实是个靠”资本“整活的生意,盘子越大,越能滚出”大雪球“。
而庞大集团,深谙此道。
2004年,庞大集团子公司中冀斯巴鲁取得了中国北方8省市的独家代理权,成为斯巴鲁在华最大经销商。
2011年,庞大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集团签订中国区域销售代理协议,在中国21个地区设立代理公司。
2011年6月,庞大集团以2亿元的价格收购巴博斯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一举拿下奔驰汽车改装品牌巴博斯在华20年的销售代理权。
这样的高速扩张,加上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东风。
让庞大集团一飞冲天,2011年4月,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融资额超63亿。
嘿,又有钱了。
而这一次,庞大开启了更疯狂的扩张模式。
上市当年新增经营网点多达331家,规模增长超59%,同时拿下一汽大众、北汽、比亚迪、奥迪、奔驰等国内外近百家主流汽车品牌的经销权。
网传其土地的储备面积,一度高达两万亩,算起来可都是一个小县城的面积了!
财大气粗的庞大,甚至还想入场汽车制造业。
但庞大运气不佳,找到的合作伙伴却是大名鼎鼎的骗子企业青年汽车……联手之后很快啊,就和萨博汽车签署了非约束性的谅解备忘录,总投资约1.09亿欧元。
事败后,庞大集团又将目光投向阿斯顿·马丁,成为其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合作伙伴。
如此疯狂扩张到2017年,庞大集团营收已经高达704.8亿元,仅它一家当年就卖出48.17万辆车,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但庞大忘了,经销商本身也是要承担巨大的库存与销售压力的。
2017年结束,暴风雨前的宁静被一场调查打破——庞大集团因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用庞大的话说:”这次调查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加剧了庞大集团融资困难。“
但这可不全是证监会调查的锅。
因为说白了,调查不过就是让庞大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被摆到台面上,但又是谁让庞大的资金开始紧张的呢?
很抱歉,是庞大集团自己。
当时绝大多数的4S经销商都选择租地、租铺面模式,而庞大疯狂扩张、必须重金购买地皮,哪怕举债上杠杆,也要买买买。
这种金融杠杆,在运行良好的巨头身上,是1变100的盈利法宝。但在资金链不健康的时候,就是致命毒药!
因为汽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就已经决定了,资金紧张就会影响采购量,同时企业为了变现清库存,折价销售的车辆又会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毛利下降。
这场连锁反应,如果不及时调整,足以将巨头拖垮。
而庞大的做法,却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
2017年,庞大因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购车,向北京冀东丰借款1700万元。
要知道,当时的庞大,其实手里还是有着大量”地皮“的,而庞大却非要死攥着固定资产不肯变卖,非要举债、上杠杆。
不仅如此,还在濒临深渊的同时,想要直接一个大跨步迈进“新能源风口”。
2017年10月,庞大集团又与东风风神签署了新能源战略合作协议,旗下小蜻蜓租赁公司接手了东风300台E70,想要带动分时租赁、互助租车、网约车、物流用车,甚至是充电桩搭建、旅游房车的发展。
不得不说,庞大的心,也是真庞大啊。
可惜,资本从来不会手软。
2017年,银行从庞大集团抽贷60亿元,2018年再度抽贷高达162亿元:以前我借给你的,现在要你按照合同还钱;但你说想要再借一大笔,不可能了!
理由很简单,市场的大环境,新能源汽车东风另起。
传统经销商模式,正在受到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直营模式的巨大冲击。这场危机会随着使用直营模式的新势力们销量的增长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评价越高,对传统经销商的评级就会越低。
若是庞大资金链正常还有喘息转型之机,不至于一朝溃败,但它恰恰是野心大于实力。
于是,金融机构采取紧缩信贷措施,将庞大的资金问题彻底引燃。
断粮的庞大集团,终于忍不住开始卖店、卖地,但为时已晚,当年6月资金链彻底断裂。
曾经以从不欠薪为傲的庞大集团,爆出裁员、恶意欠薪事件。
自此,摩天大厦光速崩塌。
2019年1月,庞大集团因没钱提车,失去上汽通用五菱的品牌授权;
同年3月,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要求庞大破产重整,创始人庞庆华几乎净身出户。
当时的庞大,经法院确认的债务高达近170亿元,还有暂缓确认、未申报债权等负债近百亿。
接手重组任务的,是后来接手众泰,大名鼎鼎的江苏深商控股,黄继宏。
2019年,黄继宏联合元维资管、国民运力共同成为重整投资人,试图将庞大集团拉出泥潭。
03
黄继宏接手庞大后,采用了比较常规的重组操作。
为防止竹篮打水一场空,债权人们基本都会同意”债转股“,只要庞大活下来,就能通过股票增值、盈利等方式,最大程度回收债务。
没错,这就是贾老板的法拉第未来当时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
而按照约定,庞大集团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或3年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35亿元。
并且在2023年-2025年分3次清偿本金,大概50.53亿元。
当时的庞大集团手里有不少店面、地皮可以回笼资金,并且整车厂给到的“返利”也有不少到期。
同时,重整投资人中的国民运力也表示,会推动庞大从单纯的销售服务想城市交通运营商转变。
这个饼,你大概理解成,从卖车的零售商变成卖、租、打车一体的加强版滴滴。
债权人们,不得不信。
但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80亿元和9.02亿元,虽未能达标但相去不远。
可2022年,却负债14.41亿元,3年累计业绩急转直下到仅有0.41亿元。
这笔豪赌,深商为首的重整投资人们血本无归,甚至还要拿出超过34亿元补给庞大。
而这个结局,其实早在意料之中。
最初的“返利”、以及卖地皮店面的收入都是有限的,但庞大集团的“盈利”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三年后,爆雷如期而至。
5月22日,庞大集团股票收盘价为0.44元/股,已经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正式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ST庞大的称号,带着一股宿命感,再度扣在头上。
这一次,不再会有白衣骑士携资本而入。
因为庞大、乃至整个汽车经销商模式的未来,都岌岌可危。
在新势力越卖越好,直营门店、体验中心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商超、地区开设,获得一致好评时。
传统4S门店的经销商们,只能守着售车、维修售后这些老本啃,已经是一条暂时看不到出口的路。
其实,自2018年新能源汽车开始初出茅庐起,经销商经营状况就开始急转直下。
不仅仅是体量最大、步子迈得最大、经验理念出现问题的庞大,受伤最深。
在最难的这几年,正通集团、润东汽车集团都接连爆雷,只有少数几家还能继续盈利。
毕竟,当一个行业的大环境逆势而下时,能够侥幸跳出水面、找到新池塘的鱼,实在少之又少。
或许,当年汽车经销商们曾经想过,是隔壁4S店拿到了更牛的品牌授权、卖出了更多的车、拿下了更大的利润和返利,将自己挤垮。
却没有想过,会是造车行业里,窜出一台不守规矩卖车的特斯拉。
更没想到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新品牌,更体贴的服务、更低更稳定的价格、更方便的汽车保养护理,将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次又一次的压榨。
诚如当年的康师傅们,也不会想到是饿了么、美团这些外卖和满大街的外卖小哥们挤垮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是越来越快的高铁、动车,摧毁了自己的必要使用场景。
但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会催生出更新、更适合现实的新生物。
康师傅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开起了私房牛肉面的实体店,做起了外卖生意。
虽然击垮你的与你无关,但能令你破茧重生的,唯有自己的变通与创新。
上次五一回老家,社长看到表弟曾经“托熟人”才进去的那家4S店早就关歇,盘给了一家工厂。
而那附近原本并排的三家传统品牌的大门店,也不知何时合并为一处。偌大的立牌上从单独的品牌logo,变成了“群像”。
社长的家乡只是一座小城。但时代的变迁,往往就是从细枝末节向上传递。
庞大虽然倒下,但传统经销商时代并未全然落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