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春莹为何用“鸦片战争”给他们上一课?

华春莹为何用“鸦片战争”给他们上一课?

时事

5月30日,美国无端宣布制裁13个中国实体与个人,理由是其参与跨国销售非法药品生产设备。另外还有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三国的企业和个人也遭到制裁(涉嫌向美国走私芬太尼或相关生产原料)

这是拜登政府继去年12月以来,第二次对中国药企进行无端制裁。

美国目的并不是想真的去打击毒品泛滥问题,而是想把政府责任甩锅给别人。

美国芬太尼滥用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年有数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其中芬太尼就占了很大比例。

上图还只是特朗普刚刚执政时数据,现在这个数据在可怕地增加。

美国国家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ONDCP)主任拉胡尔·古普塔去年8月曾透露,在过去一年之内,芬太尼夺走了超过10万美国人的生命,“每5分钟就会有一人因此而死亡。”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在做什么?还在不断推动大麻去罪化,毒品轻罪化,对毒品问题放任不管。

民主党选票的确因此而增加了,但因毒品而死去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

拜登政府看中的是政治算计,他们既要用开放毒品来获得选票;又要逃避打击毒品不力的责任。

所以,美国将芬太尼泛滥问题甩锅给中国,只有这样欺骗美国民众,才能做到“既要又要”。

中国相关企业和个人向北美销售的压片机、模具等设备,都是普通商品,具有合法用途。

至于如何禁止这些设备被用于非法目的,完全是进口国政府的法定义务和企业的责任。

如果美国到处出现厨刀砍人事件,难道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要制裁生产厨刀的企业吗?这不是厨刀问题,而是美国社会出大问题了,这是谁的责任?

5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推表示,“肆意制裁似乎是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力量”,她还写道:19世纪的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遥远的记忆,我们对毒品始终零容忍。

华春莹的配图:2019年5月,中方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为防范其非法制贩及滥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5%,却消费了世界80%的阿片类物质。

中国人为什么要对毒品零容忍?因为我们有过极为惨痛的历史教训。

美国的政客和媒体应当好好去学一学中国这段历史,也就是华春莹提到的“鸦片战争”。

但他们不学历史,却一味地颠倒黑白。

那华春莹就用“鸦片战争”在推特上给他们上一课,希望美国政客和媒体能反躬自省,纠正错误,停止甩锅。

中国人在近代被扣上了“东亚病夫”帽子,直接原因就是鸦片泛滥导致中国人萎靡不振。

鸦片战争

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是一些英国“精英”阶层的崇拜对象。

以茶叶来说,英国贵族的喝茶习惯,是从1662年之后才在贵族圈里流行开来。当时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有一箱小宝贝,里面就有中国茶叶(红茶)。

婚宴上,贵宾高脚杯里所盛的不是葡萄酒而是红茶,她让欧洲王公贵族们认识了中国红茶。中国,那时候是一个神秘而文明的国度。

茶叶,对中国人来说是什么?家庭主妇都知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是很普通的生活饮品。

而中国贵族喝茶讲究程度是这样的,《红楼梦》描述道: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收的梅花雪。他们在意的已不仅仅是极品茶叶本身了,还有其它元素。

相比之下,英国贵族们是不是一群土包子?

英国对中国处于长期的贸易逆差地位,它的白银只能向中国流去。

今天的国际贸易有“奢侈品”、“大宗货物”、“必需品”的区别,当年也分贵重品、粗制品、低档品。

中国向欧洲输入的就是奢侈品,如丝绸、高档瓷器、高级茶叶,这些最初都为欧洲王室、贵族、豪门享用的东西。

奢侈品的可怕在于:买方不知道卖方的成本,这意味着暴利。

就像今天的LV包,谁知道它的真正成本?但买方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它成了身份体现。

咖啡在欧洲普及后,中国茶叶的主要贸易对象就剩下英国和俄国。

当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野蛮人开始向文明人转变,进入了资本积累时期。

所谓资本积累就是依靠武力侵占和掠夺殖民地,印度次大陆被殖民之后,就融入了英国“经济圈”。

另外还有两个地区也被融入了这个“经济圈”(非殖民方式),它们是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英国就想将中华帝国也纳入其“经济圈”,以扭转令它头疼的贸易逆差问题。它被称为“世界工厂”,有着绝对的工业制造业优势,所以高喊“自由贸易”

英国人有意打断了印度的工业进程,印度沦为简单的原料来源地:

一、棉花

二、靛蓝草(染料)

三、生丝

这三样原料出口方向都是向西。向东的话,中国人并不需要这些贸易,价格也不高。由于利润太低,英国人基本放弃了中国市场。

但英国的工业产品在中国也打不开市场,于是,英国就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这是毒品,只要能让中国人上瘾,一切都会改变。

1773年,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

1797年,再授予其鸦片生产权。

这时,英国对中国的鸦片侵略政策已经确立。

为了实现这项战略,许多印度人被强迫改种鸦片,英国人还在加尔各答设立了鸦片加工厂,专门研究中国人的口味,以“改进”生产工艺。

清政府是禁止鸦片大量进口的,以前只允许每年200箱(医用),1800年、1813年、1815年连续下令查禁鸦片。

东印度公司鸦片贩子就与中国鸦片贩子勾结,利用其海上优势向中国沿海地区走私鸦片。

它们完全不怕大清水师的巡查,因为走私船的火力和速度在大清水师之上,背后又有英国海军撑腰。

到了183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已经高达4万箱每年,而中国的白银则像潮水一样向英国流去。

林则徐虎门销烟前,中国吸食鸦片成瘾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以上。

但怎么禁也禁不了,左宗棠甚至下令割掉吸毒者的上嘴唇,以震慑其它人,结果也没有效果。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必然的,但中国是被动防御(禁止走私),而英国在1835年就在准备这场战争。

1835年7月24日,潜入中国侦察兵力部署的英国间谍胡夏米、郭士力等人就向英国外交大臣递交了秘密报告,连动用多少兵力,动用多少炮舰都在报告之中。

1842年,那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定之后, 大清帝国就急速滑向崩溃境地。

接着,英国对华鸦片出口可以合法地达到了每年7-8万箱,1843-1853年十年间,中国白银流失4亿两左右,中英贸易被逆转。

更可怕的是鸦片泛滥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造成的摧毁性打击,民间到处是麻木和颓废,而官场则是腐败遍地,有的官员甚至连轿子都要带着鸦片,否则出门就会心慌。

香港成为了鸦片交易中心,而上海和广州则成为了最主要的输入口岸。

鸦片全面侵占中国之后,吸毒人数已无法统计。

辛亥革命结束了大清王朝,但新政权仍然无法中止鸦片,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将鸦片当成财源,不同的只是鸦片改由中国人自己种。

生产技术提高后,又有了红丸、吗啡、海洛英(白粉)……

毒品侵蚀了中国将近一百多年,直到1949年之后才结束。

到了六十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人又在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建立了一张毒品网。英国控制香港仍然是交易中心,反映那个时代警察故事的香港电影,如《雷洛传》等,都离不开警队与毒贩的勾结。

另一个中心则是曼谷,欧洲的毒品中心是马赛。

直到今天,中国还在对毒品严防死守,而美国情报机构则在维护着全球“毒品交易网”。

现在美国居然还脸说中国打击毒品泛滥不力,不与美国进行禁毒合作,把自己说得好像白莲花一样。

那么,以后什么美国毒贩、英国毒贩、加拿大毒贩在中国被判死刑时,它们的政客们不要出来叫,不要借着“人权”旗号来捞人。

中国对毒品一直坚持“零容忍”政策,西方民众或许不知道毒品泛滥的后果,但我们是非常清楚的。

举国上下抽大烟是什么下场?课本里早就告诉过我们。

所以,中国人永远也不能重蹈覆辙。否则,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

美国想怎么折腾是它家的事情,我们也不够资格去教“民主灯塔”做事。

但美国想甩锅给中国,我们就一定不会对它客气。

美国想学大清,我们也拦不住。尊重、祝福!祝愿美国早日成为大清。


祝大朋友、小朋友六一节快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芯片战争,不是比喻,就是战争本身美国迈阿密(Miami),美丽海滩【今晚八点】商论对话《芯片战争》作者华春莹连续发文:美方应立即释放非法抓捕的中国公民技术“老底”全盘托出,华为用Mate X3给友商们上了一课华春莹讽刺对华"去风险化":如同小溪偏要孤立长江黄河...10万人致死,美国陷入“鸦片战争”,首次将这种药列为国家威胁再全球化时代的“芯片战争”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大国博弈《芯片战争》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七十三章 门关华春莹打call、全国瞩目,贵州「村超」爆火出圈!背后这片神仙秘境,才是真正的隐世桃源!【本周四晚】商论对话《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中国体育界的大塌方来的太晚了在扩张中玩火的北约,需要亚洲给他们"上一课"芯片战争,挑战美国的野心C919,芯片战争“与产业政策终于有了“芯片战争”的样子马来西亚前总理说出了真相!华春莹转发【直播预告】芯片战争,理解未来大博弈的钥匙|对话《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给骂我的教师们上一节逻辑课:你的思维层次太低了中国VS美国,华春莹又发了一张对比图…华春莹上传中美外长握手照45岁男子假死后乘直升机空降自己葬礼,称要给所有亲友上一课?全网怒喷:自恋狂!老年人一定肌肉流失吗?未必!“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帮着他们上大学”"立即放人"!华春莹连续发文谴责赶紧放人!华春莹连续发文谴责美国直接死刑!中囯这次绝不客气,华春莹:中国、你惹不起!华春莹晒图讽刺:G7=世界?“立即放人”!华春莹连续发文谴责→美媒借他访华"胁迫"中国,华春莹驳斥华春莹最新对比,非常直观!芯片战争,破解中国被“卡脖子”的3个错误认知华春莹最新对比!【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先秦-李耳-道(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