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险危险!当遗体有辐射……
201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69岁男子因为低血压进了医院,两天后死亡。很快,他的遗体在当地完成了火化。
这一切操作看起来符合常规,平平无奇。
一个月后,调查人员来到了火葬场,在火化炉、真空过滤器和碎骨机上找到了放射性物质镥-177。
而这些物质,正是源于这具遗体。
小心辐射丨Vladyslav Cherkasenko/Unsplash
坏消息和好消息
原来这名男子身患胰腺癌,在火葬前五天刚刚接受了放射性镥-177注射,这种体内放疗能杀死癌细胞。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他第二天就跑去别的医院,并很快死亡。随着火化,体内的放射性镥也进入了环境中……
调查人员同时收集了火葬场员工的尿液进行检测。奇怪的是,尿液检测结果里并没有出现镥-177,反而出现了锝-99m。
元素锝丨Wuofmhealth.org
锝-99m是另一种常用于医疗诊断的放射性元素。不过该员工表示他从未做过需要用到锝的医疗检测。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锝可能来自于火化其他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死者遗体。
幸运的是,此次火化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没有超过安全部门规定的公众限值,放射性镥和锝的半衰期也较短,很快能衰变成更安全的核素。
即使如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案例还是凸显了“一个独特且经常被忽视的死后安全挑战”。对于曾接触过放射性治疗的死者,火葬前也许需要更多评估程序。而对于可能反复和长期暴露于辐射污染的火葬场员工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关注健康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相关标准丨《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
很显然,这并不是第一例存在放射性影响的遗体了。随着放射性疗法的发展,全球都在逐步完善应对接受过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死亡患者的方案。
医疗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一般都有明确的剂量控制,造成的危害大多都在可控范围内。但在人类研究放射性元素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确实有着一些更危险、需要被特殊处理的遗体。
镭之母,镭女郎,镭水爱好者
提到放射性元素,人们大多会想到居里夫人。1898年,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研究的启发,宣布铀矿中还有另外两种放射性元素,他们将其命名为钋和镭。
为了分离出钋和镭,居里夫妇耗费数年精力处理了成吨的铀矿渣。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被认为是居里夫人最终死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原因。由于担心遗体受到辐射污染,人们最后将她安置在一个衬铅的棺材中。
刚被发现的放射性物质不仅在研究它们的学者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也成为了当时一些无辜的民众身上挥之不去阴影。
20世纪初,一些商家将放射性物质渲染为万能药,出现了含镭香烟、含镭衣物、含镭化妆品,甚至是直接喝“镭水”(Radithor)商品。
镭水丨Museum of Radiation and Radioactivity
美国工厂主拜尔(Eben M. Byers)是当时著名的镭水受害者。拜尔有着幸福的出身和不错的身体底子,他家开着钢铁厂,自己是美国业余高尔夫比赛冠军。在一次受伤后,拜尔的胳膊持续疼痛,他的医生推荐了一种新型专利药——镭水。
这种被宣传为“瓶中纯粹阳光”的镭水,实际为镭盐加蒸馏水,由一个招摇撞骗的哈佛医学院辍学生注册。
从1927年12月开始,可怜的拜尔日均喝掉三瓶镭水,持续了两年。镭进入身体后会在骨骼和牙齿富集,几年的慢性辐射让拜尔多处骨骼坏死。他最终失去了下巴,甚至颅骨也有了缺孔。
拜尔不是唯一误食毒药的人,另一个著名的受害群体是“镭女郎”(Radium girls)。一战期间,一种用镭颜料涂饰钟表盘的工作备受年轻女孩青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环境下,女孩们每天接触镭颜料,不久后出现了牙齿脱落、骨骼坏死、肿瘤等严重健康问题。1922年,莫莉·马吉亚(Mollie Maggia)成为第一例死亡的镭女郎,年仅25岁。
工作中的镭女郎丨Daily Herald Archive/Getty Images
拜尔与镭女郎的遗体也都被安放于有金属铅内衬的棺材内,致密的铅板能阻隔遗体中镭放出的γ射线。1965年,美国政府曾对拜尔墓地开棺,仍检测到强烈的放射性。
这种辐射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大概非常久——镭-226的半衰期为1600年。
核能的另一面:核事故
当核技术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它的可怕之处。
不同于镭的慢性影响,核事故造成的急性放射病能在短期内致人死亡。如果死者生前不仅被照射,还吸入、沾染了放射性物质,那么遗体也会具有放射性。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起火,造成严重核泄漏。这场事故最终造成134名急性放射病受害者,28人在四个月内死亡。事后超过11万人被迫转移,约5000名儿童因服用产自污染地区的牛奶而患上甲状腺癌。
切尔诺贝利附近废弃的游乐场丨Dasha Urvachova/Unsplash
然而,首当其冲的是前来灭火的消防员。起火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机组核心,铀燃料棒已经爆炸,浓烟滚滚,同时释放进空气里的还有放射性铯-137、碘-131和锶-90。在沾染、吸入、照射到致命强度的辐射后,消防员很快出现了皮肤溃烂、头痛、呕吐等症状。
这些消防员患上了急性放射病。当短时间全身暴露于高剂量(0.7–1.0 Gy以上)电离辐射,人的染色体将被打碎,细胞无法正常更新,继而可能出现骨髓坏死、肠道细胞脱落、皮肤溃烂等多脏器的损伤。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存在放射性沾染、死于急性放射病的遗体不允许被家属领走,被统一安葬在莫斯科的米提斯科耶公墓(Mitinskoe cemetery)。墓地采用锌制棺材,地下填入水泥。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和马尔库尔核电站事故中,也有报道提及了遗体处理的问题。亲人无法埋葬遗体、甚至难以见到最后一面……在死亡面前,如何平衡人性与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被毒死的前特工
有人死于核事故,也有人死于核技术的蓄意谋杀。
2006年11月,移民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声称被投毒。突发不适就医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头发掉光。
利特维年科去世后,英国卫生防护局在他的尿液里找到了致命量的钋-210。钋是一种极为稀有、在体内致命的放射性元素。谁也没有想到,剧毒、罕见、体外无照射危害的特点让钋成为了一种暗杀毒药。
利特维年科的遗体含有危险剂量的放射性,这也使对他的尸检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尸检”之一。他的遗体最终安放于铅板棺材中,葬于伦敦。
到这,你可能发现,不管死者生前经历了什么,其辐射只需要高密度金属板和混凝土密封来抵挡即可?
是的。
说到底,遗体只是辐射的受害者,问题出在活人的世界。他们的遭遇推动了科学认知,帮助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的确立。而这些规范能否能有效、有道德地执行,或许决定了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受害者。
愿天下不再有需要铅棺的遗体。
参考文献
作者:vicko238
编辑:Owl、窗敲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