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吃荔枝中毒!孩子吃荔枝,做不到这3点,很危险!
前两天,还在工作的科大大突然接到了老母亲的电话。
我问咋了,她说以后别给孩子吃荔枝了。
我纳闷,问为啥?
她说,你还没看新闻吗?有个8岁的女孩吃荔枝中毒了。
然后给我发了一则这样的新闻——
看完之后科大大对老母亲的大惊小怪哭笑不得。
荔枝吃多确实可能引起“荔枝病”,但倒也不必闻之色变
天天说“荔枝病”,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荔枝了?小孩还能炫不?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先了解荔枝病的发病原理。
荔枝病是一种低血糖症,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由什么引起呢?目前尚无定论。
最初的说法是,荔枝果糖含量太高。
短时间内进食过多荔枝,相当于摄入过量果糖,人体会有2个反应:
看到这么多的果糖,肝脏里的转化酶会一窝蜂跑出来,想跟果糖缠绵一场,并试图孕育出新的葡萄糖;但果糖多转化酶少,新葡萄糖的制造没那么顺利。
胰岛β细胞就不一样了,看到这么多果糖便发疯似地分泌胰岛素,想干掉果糖,但奈何干不掉,反倒是把体内原有的葡萄糖干掉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一边是果糖来不及转化成葡萄糖,一边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人体此刻就像你看到了自己光出不进的银行卡一样,顿感血糖供应不足、天旋地转低血糖了。
but,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隔壁西瓜就该问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目前更可信的说法来自2017年《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
文章认为荔枝病的发生是因为荔枝含有次甘氨酸 A和甲环丙基甘氨酸2种毒素。
它们会阻碍糖质新生和脂质分解,引发“低血糖”症状,甚至会诱发儿童低血糖性的脑部疾病。
次甘氨酸 A和甲环丙基甘氨酸在生荔枝中的含量远高于熟荔枝。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最开始荔枝病引起重视,是因为印度有很多孩子吃了荔枝出现癫痫样脑部症状、昏迷甚至死亡。
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多数是穷人家孩子,他们跑进夏季的荔枝园,食用了大量荔枝(包括生荔枝)后,就不再吃晚餐了。
多数孩子都是在凌晨或早上出现低血糖症,科学研究指出,“荔枝病”跟空腹进食也有关:不吃饭进一步减少了葡萄糖的供给。
孩子体内的血糖不足,糖质新生和脂质分解此刻也被毒素抑制,就容易出现“荔枝病”。
根据上述研究,目前认为安全吃荔枝需要做到“三不”:
①不空腹吃;
②不吃未熟透的荔枝;
③不过量吃,成人推荐一天300g,孩子一天大概5个。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另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也建议不吃或少吃荔枝。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一旦吃完荔枝后出现低血糖症状,比如有饥饿感、头晕、无力等,可以给他们冲兑糖水或服用葡萄糖,休息一段时间一般能恢复。
如果护理无效,或出现了发绀、抽搐、休克等中毒迹象,就要赶紧送往医院。
轻者挂内科门诊,重者挂内科急诊。
治疗方式一般是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50%的葡萄糖,基本是可以完全恢复的。
话说到这儿,两广的朋友估计已经非常不服气了:
“你不要乱讲了啦,
我小时候都是坐在树上吃,
吃饱了才下来,
荔枝当饭,啥事没有。”
苏轼的棺材板可能也压不住了:
“胡说,我日啖荔枝三百颗。”
科大大小声提一嘴,
有网友觉得是苏轼听错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不会粤语的朋友,评论区大声说出你的答案
荔枝病的科普从未停止,
两广人从未被说服。
但科大大还是想说,“荔枝病”虽不必妖魔化,但吃荔枝时还是应尽量遵循“三不”原则。
特别是孩子更应克制,人和人体质不一样,孩子免疫力也不能跟成年人比。
毕竟,两广地区每年都会出现荔枝病病例,不是么?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儿了。
没(liang)被(guang)说(di)服(qu)的朋友,评论区拔刀吧!
#大人吃荔枝不超300g/天,
孩子5、6颗/天,你觉得能做到吗#
#你们家夏季最爱的水果是啥?#
#夏季吃水果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快来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科大大将抽取最走心/有趣的2位
随机送出保温杯、绘本等↓↓
中奖的朋友需要在3日内回复邮寄信息,
今日哄睡故事【兔子的尾巴】
“在看”+转发
科学愉快炫荔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