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经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这3点差距明显,尤其第二个!

经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这3点差距明显,尤其第二个!

育儿

转眼间,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啦,大家都带娃出去“浪”了么?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有用实践去感受山川河海,才能真正增长见识,开阔心胸。



但不知从何时起,网上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


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智力发育要比宅在家的孩子快,智商更高......


事实果真如此么?


答案见仁见智哦~


但可肯定的是,长期出去浪和经常窝在家的孩子,他们在这几个方面,会差距明显。


大脑发育,“快”人一步?


英国儿童心理治疗师玛格特·桑德兰博士认为:


“家长在假期带孩子出去旅行,不管探索自然界还是看名胜古迹,都能激活很多大脑的关键区域”。


其实,儿童智力发育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去浪”是其中的一环。


大脑的发育始于神经细胞的增加,从出生开始,脑神经细胞就不断形成并传递信息。


其中,帮助孩子大脑发育的神经元突触在3岁时爆发性增加,6岁时达到巅峰,之后便慢慢减少。




而影响神经突触增加的要素,便是多元化的外界刺激。


具象化即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内的五种感官刺激,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那么显而易见,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接受到外界的刺激会比窝在家的孩子多一些。


因为当孩子出去浪时,他会处在一个新奇美好的环境中。


他能接触到新鲜的人和物,听到五湖四海的声音,这些会让他探索的兴趣。


同时,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身体接触的......这些感官刺激会反馈给大脑,加速大脑的运转和发育。




这可不是晨妈随便说说哦,据调查显示:


幼年时期的孩子对外部信息格外敏感,包括语言、声音、画面等信息都会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细胞,使其高速运动。


比如之前晨妈带蛋蛋到新疆玩时,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接触不同的民族服饰和饮食。


这些开启了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馕饼是披萨么?上面怎么没有肉呀;”

“葡萄居然是挂在树上的~“


看了《西游记》里面的火焰山,蛋蛋兴奋地问我:


“妈妈,真的有火焰山,里面会有孙悟空么~我也要去拿芭蕉扇扑火......“



而那些长期待在家的孩子,每天面对的固定化的人和事物,甚至双眼不离手机和电视......




时间久了,他们大脑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变得固定且单调,相对应的,神经突触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


但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与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那些长时间得不到刺激的突触,便会“物竞天择”,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结果突触越减越少,可想而知,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来说,危害该有多大。


故而,经常出去浪的孩子,看到和接触的信息更加丰富,在大脑发育上可能会“快”人一步,愈发灵活!


眼界,决定孩子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之前爆红网络的“有钱不买房,小夫妻花100万带孩子旅行”事件。




可能在很多家长眼中,有娃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碎钞机般的开销,以及买房、升学等压力。


但这对夫妻却反其道行之,在儿子辛巴出生后,他们既不着急买房,也不报学前班,而是带孩子环游世界。


一家三口,用时三百多天,途经12个国家去北极,看北极熊,纵穿南美洲,去南极看企鹅…… 



旅途前期,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家人的阻挠,还有很现实的开销问题...


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坚信:


辛巴正处于最重要的认知阶段,很多孩子是通过电视机和绘本认识世界。


但如果出去旅行,辛巴就能用双眼真切去感受世界,然后打开眼界!


是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知识是“死”的,描述的花鸟鱼虫,定然没有亲眼看到、触摸到的更加真实。


带娃看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书本知识实践化,让孩子用五感去深层次地贯通所所学知识。




当然啦,晨妈并不是鼓励大家都不让孩子上学,去周游世界。


而是提醒大家,在现有情况允许下,尽量多带娃出去见天地、增长见识和眼界。


毕竟“高度决定视野,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成就!”


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他的眼界一定要高,如果只拘泥于眼前,那与井底之蛙又有何区别!


要知道,成语“夜郎自大”主人公夜郎君之所以会自大,究其根本还是一重重山峰阻碍了他的视线。


让他不知外面山河之辽阔,才会生发出眼前所见即为天地之最的狭隘想法。


同样的,放眼生活中,那些早早见过世面的孩子,基本都志向远大,不会拘泥于一方小天地。




每个孩子,只有我们带他走得越远,他的体验会越美妙;为他打开的世界越大,他的眼界会越高......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孩子们只有真正地探索感受过,才能心怀宽广、放眼世界,展望更大的人生舞台!


见天地,有助于心理发育


知乎上曾有个话题: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愿意出门玩耍,是不是心里有问题? 



心理是否有问题,晨妈不敢妄下断言,但经常出去浪的孩子,在社交谈吐方面,确实更加游刃有余。


而长时间窝在家的孩子,在待人接物上,会显得有一些迟钝与羞怯。


这一点,晨妈在亲戚家的孩子乐乐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父母繁忙,加之大环境等影响,导致乐乐快要4岁了,还一直被困在家里。


而且周围几乎没有他的同龄朋友,让他目之所及,皆是固定的人和物。


有时候带两娃回家玩耍时,乐乐见到陌生小伙伴,会一个劲地往父母身后躲。



即使所有人都鼓励他:


大人:“你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么,平时都没人玩,现在还不快去;”


蛋蛋:”乐乐,来一起玩呀,买大老虎......“


他也表现得异常害羞,笑着跑出去。


但在没人的时候,乐乐也会偷偷跟妈妈说:


“哥哥姐姐还会来么,想和他们玩~”


很显然,乐乐并不是不想跟哥哥玩,而是无法战胜羞怯的心理。


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但反观那些经常出去浪的孩子,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羞怯,只有满满当当的自信,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这也很好理解,经常出去浪的孩子,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无形中会锻炼说话的技巧。


而长期闷在家的孩子,则缺少外界环境的刺激,在语言发展和心理发育上,会略显缓慢。


所以,家长不要再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不然孩子脑部刺激不均衡,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哦~


赶紧带娃多出去走走,拥抱自然、打开心胸,成长为一个乐观善良,积极向上的人!



海明威说过: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的确,那些从小见过世面的孩子,不仅大脑发育“快”人一步,还能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独立的人生观,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自然万物之美,一年四季皆不同,重要的是我们要带娃出发。




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感受世界不一样的精彩,体验更多人文风貌!


那么还等什么呢?赶紧带娃出发吧,也可留言分享你与孩子在旅途中的趣事哦。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清平乐:家常难得糊涂太可怕!澳洲这一类死亡人数创历史新高,尤其是男性幼儿园经常背诵和不背诵的孩子,上小学后差距惊人!从李易峰嫖娼说起:“交际花”和“富家小姐”的命运,为何都以悲剧收场?彩妆市场下滑明显,戴口罩竟是原因之一?摄入量严重不足,尤其是3岁以上的孩子!这种食物补脑还对眼睛好,建议每周吃2次儿科医生提醒:长期吃这3种调料的孩子,多半长不高!快来看看你家有没有中招!40℃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尤其这2类人,严重可能致死!小朋友排排坐马路牙子上看游行,令我心痒难捱。。8岁女童吃荔枝中毒!孩子吃荔枝,做不到这3点,很危险!医药周报:中期看CXO企业竞争优势依然明显,多点共振利于股价上行【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子宫肌瘤「专挑」这几类女性下手,尤其第二种,看看有你吗?火火兔CEO徐宝龙:玩具品类三大趋势明显,低谷中企业更要学会“减肥增肌”名校女硕士水龙头自缢:这样长大的孩子,学再多知识也改不了命零距离看Nathan 及明星团队“你是女孩,长大后这个家就没你了”:女大无家是什么体验?为什么很难再出现第二个“刘德华”和“周杰伦”了?“坚持运动”和“从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会有5个明显区别!后悔看晚了那个梦想着当作家、主持人、导演、数学家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样了?孩子放学回家,我的“三问”和“三不问”小时候的一场火,让我长大后检查无数次门和炉灶当被教导“要听话”和“会来事儿”的女孩拿起笔身价553亿,让男人上瘾!中国第一“宅男天团”,凭啥干翻腾讯?从小培养孩子这5个小习惯,长大后能力远超同龄人谁说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做到这3点,吵出来更好!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10年后的差距竟然这么大!古人执笔有多随意川普住处被搜查是“抄家”和“政治迫害”吗?为啥别人的孩子百蚊不侵,我家孩子出去一会儿全是包?“胶衣”,“开水”说两句,长大后能干什么,凉山的孩子们想知道李玫瑾:父母再忙也要给孩子过三个生日!过好了,长大必有出息!“整点薯条”和“依本等吃人度日”的异曲同工之处是什么? | 袁岚峰为什么爱看漫画书的孩子,长大后学东西更快?【教育】法国也有“重男轻女”,女孩长大后有怨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