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两年后,我花300万买下一套房 | 故事转播
月薪一万,全靠自己,在北京买房需要多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北京的房价大约六万一平米,意味着月薪一万不吃不喝一年,才勉强能买一个两平米的厕所。
今年 3 月,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找到一个叫呦呦的女生,研究生毕业四年她月薪一万,有了买房的想法,然后又用两年做到了这件事情,买了个七十平的大一居。
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起因是她受不了父母的催婚,必须找到一个方式去对抗。
以下是她的口述:
-1-
如果不买房,我就不会结婚
2019 年,对我来说是人生关键的一年。那年是 29 岁,我已经被催婚好几年了,准备改变现状。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我告诉催婚的父母,不是随便找个有工作有房子的男的结婚就行了。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案例,男的出轨了,最后用了各种的方法让妻子净身出户,就因为房子是他的。
我那时候很恐婚,因为我的婚姻万一出问题,父母也不能给我安全感。
我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收入不高,经常为了钱委曲求全。我和爸爸不爱吃肥肉,但妈妈就故意买肥肉做菜,还很得意告诉我们,自己找到了省钱妙计。
我是独生子女,却总是穿表姐们剩下的衣服。因为衣着朴素,初中时有段时间我被高年级学生欺负,桌椅板凳经常被推倒,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
我把被欺负的事告诉我妈,她的反应就是,这是你的问题,别人没错,完全不会说,站在我的角度去帮助我或者安慰我。
她最常说的两个字是:忍忍。
我当时还小,不知道什么叫心寒,只是觉得父母好像没办法依靠。越长大我越觉得,有的时候挺伤心的,很多大事上他们很冷漠。
高考填志愿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填才好,去求助我妈。但她却说,「你赶紧的吧,我都困了」。
研究生毕业,我想邀请妈妈去参加毕业典礼,她告诉我,有点远,不去。我至今不理解,因为学校和家都在北京。
毕业之后我去了国企,我和我妈说,上级领导很难相处,因为太任人唯亲,喜欢溜须拍马,我不会这套。我妈还是说,「你应该去适应」。
所以,我只能指望房子给我安全感,如果不买房子,我就不会踏入婚姻。
但对此,我妈告诉我,「我们没钱,你自己去搞」。
虽然知道,说服他们出资的可能性极低,但真的被拒绝时,我还是会觉得有点伤感。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这个巨大的世界里,我只能靠自己。
-2-
小时候的节俭,让我很快适应了省钱
2019 年,我在一家国企做财务,朝九晚五离家近,但是工资只有一万三,靠自己买房几乎是天方夜谭。
但也是这年,我的一个同事贷款在北京买了房,总价四百万,算起来首付只要一百多万,好像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打开买房APP,看到北京便宜的房子还有两百多万的,这么一算首付只要七八十万。毕业三年,我已经存了三十万,已经很接近了。
但我也知道,即便凑够了首付,还得月薪足够高,才能让银行审批贷款。
想了一段时间,我决定离职,去了当时火热的教育行业。工资上了两万,但工作强度也更大,每天早出晚归。
财务并不是一个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比如在南京我见到的老会计,在国企干了 20 多年,月薪 4000。
我们有各种资格证要考,包括考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税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CFA、CMA、ACCA等等。
财务是个很卷的工作,就是需要不停考证。
考 CPA 注册会计师的时候,我压力很大,有一次晚上看完书洗漱,一边洗脸一边就哭了,怕自己考不出来怎么办,职业生涯怎么办。
为了买房,我从 2020 年 1 月开始记账,成为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成员。
我惊讶地发现,里面的年轻人为了攒钱,甚至会将断裂的拖鞋用订书机订好继续穿。虽然做不到这么极端,但却给自己提了个醒。
我记账的方式是一分钱都要记,十分细致,包括社交是跟谁社交的,有没有必要,大街上的移动充电宝都是不必要支出,怪自己为什么没带充电宝,压制自己一切多余的消费。
在此之前,每年双 11 我都会囤很多护肤品,但现在发现根本用不了多少。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先把手头上的用完。
从 2020 年初开始省钱到现在,我没有添过计划外多余的护肤品。
我特别爱吃,要吃就吃好的,为了省钱我可以饿着,攒几顿再吃一顿好的。
在省钱这条道路上,我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去三亚旅游 10 天,走了 5 个城市,只花了 2400 元。
■ 呦呦在三亚拍的风景
因为是淡季,机票往返一共只要七八百,还有薅 APP 的会员门票,住青旅,一晚没有超过一百的。有次我去丽江,甚至住过 5 块钱一晚的青旅。
在记账本上,我平均每月开销只有 1800 元,这还是包括外出旅游的费用,如果不旅游我在北京一个月还能再少花五百。
■ 2020 年 12 月,呦呦吃饭只花了 263 元
有很多人对于这种省钱短时间是接受不了的,消费降级无法硬着陆。但是我就不是,我一直在「陆」上。
我很适应省钱的生活,跟小时候就挺节省有关,我觉得花每一分钱都需要父母同意,仿佛花钱是一种罪恶,比如我从小到大就没怎么打过车。
除了减少消费,我也在努力赚钱。在教育行业干了一年,我的薪水涨到了两万五。但整个行业遭受剧变,业务量骤减,我又跳槽去了一家头部互联网大厂,月薪三万七。
网上是教人精致,如何月入三千活得像月入三万,我感觉自己可以教人反精致,写一篇「如何月入三万活得像月入三千」。
随着手上的钱越来越多,我觉得买房的时机到了。
-3-
两年,我看了 700 套房
我买了一本教人买房的书,看买房应该着重看什么。
■ 呦呦买的书《千万别说你懂买房》
根据这些信息,我列了一个巨大的 excel 表,包括:
房子版块规划是否有发展前景,最近地铁站,地铁站位置远近,小区,小区环境点评,房价,中介表示能谈下来部分,房屋性质,增值税,个税,综合地价款等。
计算可贷款金额,倒算首付,首付链接另一个sheet是逐月攒钱表,这样可以看每一个房子还差多少,房屋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总价除以使用面积是真正的单价。
对我来说,最敏感的就是单价,我想要房子大一点。
有时候,一套房我会去看好几次,看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下,房子的样子。
我还去了一趟北京市城市规划局,了解到城市是向东发展的,东方的升值空间可能会很大。
■ 呦呦看到的那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我从通州六环快到河北的地方开始看,看到南三四环的老破小,再到后来攒了些钱,就看了市内的房子。
我一共看了 70 多个小区,300 多套房子,才选中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套。
前前后后看了两年。是的,两年,不是常常出现的一天、十天、一个月,几百万的东西,我是慎重的。
在网上,我经常能看到有人说,父母给自己付了首付,甚至对象的父母也一起付首付,自己没怎么看房、没怎么看合同、非常轻松地就上车了。
实话实说,我非常非常羡慕,但自己却难以复制,也经常感到压力很大。
最后,我买了一套总价 340 万,首付 135 万的房子。
那是在东五环的常营,周围有地铁,两站地到东三环,有大公园,大型商场,人气儿旺,三甲医院在建已封顶 2022 上半年投入使用。
房子大一居,70 平米,东南采光,套内 58,有电梯,不临街,小区环境普通但是还算干净。
为了省钱,我的中介费是花呗交的,契税用信用卡,一共 6 万多,这钱有了两个月的时间差去还,还不占首付款。
我这些年攒下的公积金大概有 27 万,但要提取出来,需要 10 天的时间,所以只能去借。
我找了一个小学同学,对方问我,「你家就你一个孩子么?为什么你买房子父母不拿钱?你父母为什么不支持你?」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处境,对方很快把钱给了我。
-4-
我妈再也不说「你不配」
2022 年春节前,我一个人去了房管局,取自己的房产证。在一个机器前,我输入提取信息。机器下有个像抓娃娃机底下拿娃娃的口,红色的房本会从那里掉下来。
我那个时候超开心,感觉我终于是真真正正地获得了房子。
拿到钥匙后,我带父母去看了那套房子。
他们没有在我面前表示吃惊或者很高兴。直到我去姥爷家看老人的时候,我才听我大姨二姨说,你妈夸你做的决定,还是觉得挺厉害的。
我把新房子出租出去,能抵部分贷款,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去年,我已经还了 30 多万,计算下来还需要 2.8 年,就可以把我的商贷部分还完。2.8 年以后,只剩下公积金贷款的部分,每个月只还 2800 多块钱。
■ 终于拿到属于自己的房本
等到这个时候,我完全没有房贷压力,我可能会找一个相对清闲一点的工作,稍微躺平一点。
这个房子给了我一直渴望的安全感,至少不管是在父母家,还是万一以后结婚,我不会再害怕吵架了没有地方可以待。我如果不结婚,还可以拿房子去养老。
我在家里再也不会得不到尊重,我妈还是催婚,但不会再说「你不行,你不配,你能跟人家一样吗?」
我会和她说,我要找一个各方面和我条件相当的人,才会结婚。
我把我的经历发在网上后,很多姐妹都给我留言,说很佩服我,自己收入不高,买不了自己的房子。
其实我也是从 0 开始的,我还记得研究生毕业的第一个月,工资到手 5680 块钱,直到 2019 年 12 月的时候也是 1 万多工资,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四年了。
这六年以来,家里无助力,每一块钱都靠自己赚,很难,但是也走过来了。我的经历是要告诉那些同样无人依靠的姑娘们,你真的可以。
--
呦呦很让我佩服。
她让我觉得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只用了六年买房,而是她有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很快就开始改变自己。
她并不知道两年后自己就能买房。那时的她,得足够努力,才能从一个不怎么赚钱的行业里脱颖而出,快速加薪。
她把自己的故事发在豆瓣后,有个网友的留言,我印象很深:
这不是一个开金手指的爽文,而是普通人一步一步积极向上的奋斗历程。
今天的故事来自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亲历者访谈栏目,栏目主持人猛哥是个东北壮汉,不只记录身边的故事,也搜寻了很多有传奇经历的海外华人。
有个山东大哥,在柬埔寨给死在当地的中国人收尸体,不敢给家属看尸体的脸;
还有个上海女孩去到柬埔寨,带回了爸爸的骨灰,还认了爸爸的情人当妈妈;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许远在千里之外,但他们遇到的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我们同样需要面对的。
或许这些故事能提供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帮大家找到应对困难的更多解题思路。
点击下面的链接,关注【天才捕手计划】,在后台回复【普通人的传奇】,就能看到以上的两个故事。
--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