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在,孩子就不乖?背后的原因有点心疼有点暖……
假期第三天,有没有发现那个自带“天使滤镜”的崽儿,越来越不乖了?
只要你在家,孩子就像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追着你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厕所......
吃、喝、拉、撒、尿、睡、醒,永远都是找妈妈!还动不动就哭一场!
每天都感觉脑袋上挂着一架“直升机”,轰鸣着“妈妈、妈妈、妈妈......”
更让人上火的是,家里人还动不动就说:
你看,你一在家,孩子就不乖.......
而且,这绝对不是个例,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种难题。
孩子看见娘,无事哭一场,到底是他不乖,还是我们太溺爱?
其实,都不是!
01
—
真相有点心疼有点暖
出现这种看似不乖的行为,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正在长大,这很正常
自我发展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6个月~2岁是个体化分离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心理和生理发育快速,甚至会让他们感觉有点焦虑和无所适从,他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
他们想用自己小小的身体,去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但又特别需要妈妈的共情和理解。
这种进退两难的心理,说不焦虑都是假的,所以他们才会心情反复,甚至会十分黏人。
有时孩子自己玩到一半,突然地跑过来抱你一下,或者亲一下,接着继续玩。
有时候你只要去到另一个房间,孩子就会大哭喊妈妈,但开着房间门就没事儿。
其实孩子就是在反复地确定,妈妈在不在身边。
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说明他们正在长大。
孩子对你依恋,是因为你给他安全感
心理学家用依恋来表示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一种积极、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系。
妈妈就像一个“安全岛”,因为你的存在,他们才会自信地、大胆地去试探周围陌生的环境和人。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也提到: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
千万别着急高兴,这只是孩子对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如果,你的孩子只对你表现出“不乖”,这说明,你在他心中的位置无人能及,你是他心里最重要和最信任的人。
虽然孩子黏人,当妈的实在是很辛苦,但此刻也会觉得有些释然了吧。
孩子有情绪,只敢跟妈妈发泄求关注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孩子可能不开心或者受了委屈,在他们心里,除了妈妈都是外人,自然也不敢表达。
当见到妈妈的时候,紧张焦虑的心情才会得到放松,卸下防备,就会通过哭闹、磨人等形式来获取妈妈的关注,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候,请你不要不耐烦,要安抚、倾听,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02
—
对孩子而言,有时候被理解,真的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
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被贴上“不乖、不听话、太闹腾”等各种各样的标签,如果我们再不给予他们足够的情绪接纳和理解,那孩子真的太惨。
耐心一点,解决“孩子黏妈”的难题,其实也有答案。
保持敏感,及时恰当地做出反应
妈妈的行为,尤其是妈妈的敏感性,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宝宝而言,就是妈妈对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够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
如果宝宝出现哭闹、烦躁、黏人、话痨等情况的时候,不管你多累多烦,先别发脾气,先在心里默数10个数;
然后蹲下来,最好视线跟孩子保持一致,及时给他们一个拥抱、微笑。
这些看似简单的肢体动作,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有助于平复情绪。
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再慢慢引导他们表达出哭闹的原因。
经常发现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会因为完不成任务,烦躁和发脾气。
提前告知,跟孩子增加点仪式感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要瞒着孩子,偷偷地溜走。
对他们来说,不知道妈妈去了哪儿,什么时候回家,是最着急的事情。
跟孩子分开的时候,给他一个简单的理由。
例如,妈妈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妈妈去做饭,很快就会出来……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增加点仪式感。
例如每天出门前10分钟,跟孩子拥抱告别,说再见;
每天回家后,先抱抱他们,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
偶尔还可以给他们带一个小小的礼物,可以是一小块甜点,也可以是一个小玩具,这样会大大地缓解孩子面对分离的焦虑感。
多多陪伴,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你一个手机,孩子一个手机,俩人全都“葛优躺”,可能是最糟糕的亲子陪伴方式了。
只要我们肯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读读绘本,玩玩游戏,做做手工,遛遛弯,对他们来说就足够啦~
别看小小的孩子做不了什么,他们会时时刻刻黏着你,让你什么也干不了,
这就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他们对妈妈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他们会在你出现后,第一个抱你;
会在醒来后睁开眼,第一时间找你;
会在受委屈后,第一个找你哭。
他们总会踮着脚,仰着脸,软软糯糯地抱抱你、亲亲你,开开心心地喊你“妈妈”,然后再跑开......
仔细想想,孩子黏我们的时间,真的没几年。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他们离开的背影越来越大,依赖你的时间越来越短。
倒不如趁现在,好好享受这些甜蜜的小负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