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如果你也曾经关注过这件事,之前也读过《近乎无限的观点》,那么我建议你抽时间阅读一遍《三联生活周刊》的这篇报道。尤其是对于那些当初听闻消息就义愤填膺的读者,现在可以用事实报道来对照一下自己当初的道德判断,看看自己的怒火究竟是在什么基础上燃烧。
事情一开始,是以微信群聊天截图的形式在网上传播,当时我看完截图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什么援助者和遇险者明明是队友,在截图中看下来却像是救了一个陌生人?
- 为什么遇险者只肯支付4000美金的救援费,为什么提出了额外要求,具体是什么要求?
- 为什么要把遇险者开除出登山队,什么队?为什么指责她是“私自登顶”,具体是什么意思?
在《他们放弃登顶珠峰救人:被救者为何“不感谢”“不付救援费”?》这篇文章中,大部分问题得到了答案。而且,读完整篇报道之后,事情的前因后果,每个人的内心想法,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都有了一个比较合理合乎逻辑的解释。并不像是一开始在网络上传播时那样,变形成为了《东郭先生》的故事好让人读了生气,也不像是许多网友评论时总结的那样:难道遇险者自己的生命不值10000美金?这篇报道也改变了我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一些刻板印象。之前我也知道登顶需要50万元人民币,于是我也认为珠峰登顶者都是一帮有钱有闲的人,依靠自己的财力让夏尔巴人把自己带到峰顶。但是通过报道,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其实更接近于偏见,因为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热爱登山的人,而且他们并不是那么有钱,为了登山也会在经济上省吃俭用,捉襟见肘。他们甚至不是专业登山运动员,为了登山需要去单位请假,因为批准的假期太短,他们不得不舍弃40天的标准冲顶流程,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速攻峰顶。
的确存在为了自己爱好而生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为此愿意付出代价。所以我对这样的业余登山爱好者也多了一重理解,对比单位请假这件事,和登顶珠峰这件事,我越是思考前者的束缚、限制和不自由,就越发觉得后者在地球之巅站立那几十秒钟的珍贵---在那一刻人是全然自由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登顶珠穆朗玛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大爷在公园单杠上如同风车一般旋转,甚至进入了禅定状态,他应该感觉到了同样的自由。宅男戴着面罩,手持喷枪给自己的手办上涂料,心无旁骛,一下午悄然过去,他应该也感觉到了同样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是有人选择了登山而已。
最后,我依然没有得到全部的答案。《三联生活周刊》是专业媒体,提供给大众的是专业新闻报道,但即便是专业新闻人,他们也只能做到致力于提供新闻事实。通篇报道看下来,事件最核心的部分依然是各方的说辞。说辞不是事实,只是各方解释自己的想法,然后用想法去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些说辞是不是真实的?没有人知道,每个人只能自行推断。和所有事件发生之后的总结一样,这些说辞最终会彼此润滑,形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说法,于是就成为定论。这就有点像是公司里开会,讨论某个项目为什么做砸了。分析原因的时候,各个相关部门,各个相关责任人都会提交一套自己的说辞。最终大家会得到一套统一的说辞,它和是否探究出事实真相关系不大,和是否能解释清楚失败的原因关系也不大。重点是各方都能接受,认为在这种解释之下自己没有吃大亏,背黑锅就行。
我翻出最早在网上传播的微信群聊天截图,一条条和《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做对比。其实,我依然不清楚那些聊天里的情绪因何而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当事人会如此描述,最终导致引发这样的轩然大波。但是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一次救援行动得到了圆满的结果,救援者的确提供了帮助,遇险者也的确表达了谢意,10000美金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最终也得到了解决。
所以我决定把我的疑问和困惑放在一边,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上,你很难指望每一个人都保持100%的清醒和理性。哪怕是撤回平原,也很难指望每一个人的情绪和精神都能立即恢复常态。深究他们在雪峰上的心态和想法,他们的言辞和行动,也许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发生在雪峰上的事情就留在雪峰上好了,离开雪峰回到生活中的只是一群凡人。至于说中间究竟发生过些什么,只有雪峰知道一切,而雪峰始终保持缄默。
标题:《登山者自拍》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所有图片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1
Prompt:Selfie of chinese female climber in Himalayas with reflected mountain view on goggles --ar 16:9 --v 5.1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登山者自拍》
和菜头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1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这张《真实之眼》送给你,和上次送你《献祭》是同一个系列。哪天你要出个《青铜门后》的小册子,也许这些插图会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