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真的知道一件事
短视频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去读一本杂志?
最近的一篇报道,给了我答案:《三联生活周刊》历时7年写成,近9万字的《吴谢宇,人性的深渊》。
吴谢宇这个案子,之前看过新闻。北大高材生,弑母,逃亡,触目惊心。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原本也就是惊心而已。读几条言简意赅的新闻,刷几篇铁口直断的评论,我们以为,这样已经了解了这个事件。
可是,一个家庭的伦理惨变,两个生命的悲剧,岂是一个判决、两句是非就能概括的?
案件发生后,三联的记者去福州当地采访吴家一位朋友,他难受地说:“谁在乎案件中的几个人经历了什么,各自的情感是怎样的?谁在乎这个?”
他说,“只做法律的判决和简单是非评论,人们是不会了解这个案子带来的警示的”。
传播学有一个热词,叫“后真相时代”,这是对当下信息困境的最好概括。
后真相是什么意思?就是指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了事实。为什么会这样?
以前的时候,人们可以等着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深度调查记者花几个月,写几万字,做一篇特稿。
可是现在,网络、社交媒体、短视频,消息大爆炸,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不仅耐心被稀释了,而且带有情绪的观点,而非事实,才是10万+阅读量的保证。
于是,大量二手的观点、情绪,代替了事实,成为传播的主流。就只言片语的信息碎片,发一通议论,表达一番感慨,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也成为新闻消费者的主流。
可是,新闻究竟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贾行家说过一个答案:“真正的新闻,是记者进入事件内部去观察和打捞,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件事里面具体的人的状态,以及这件事对于当下的意义,我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知道它。也许这样的深度报道要在事件发生之后很久才能读到,但是我还是觉得那才叫新闻,那才是真正的记者和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价值。”
深以为然。一个社会,总需要有人把一件事情搞搞清楚。
幸好,这个时代,还有那么一群人,依然在做这么费力、这么笨拙的事情。
“吴谢宇案”,三联记者前后追踪了7年,报道内容从吴谢宇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情感和思想状态,到吴谢宇父母乃至两个家族三代人的人生历经、命运勾连,涉及二三十位采访对象,背后事实的历史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
相比于简单的道德是非评判,阅读这篇报道的感受,就像是亲眼目睹这一家三口喘着粗气往前走,一步步没入水中。
而同时,当事人所在的社会,我们也在其中。于是同样感到沉重,同样感到事情的复杂难解,不得不和吴家人一样发问,“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一位读者留言说,“在吴谢宇身上,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在这个留言上,读者继续盖楼,“好普遍的情况,唉”。
另有读者写到,“探讨这个案件的全貌绝对是有意义的,投射出当下亲子关系和教育体系很多典型特征。我们应该如何爱人、如何被爱?如何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的人生是为了什么?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一个惨痛的事件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某些瞬间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
……
当记者掌握了满溢的事实和细节,把极端事件背后不极端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桩令人痛惜的家庭悲剧,不再距离我们遥远,大家共同感受到了疼痛。
记得之前听过《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和《读库》创始人张立宪做过一次播客。张立宪问怎么做好杂志,李鸿谷是这么回答的:“事实至上。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就算只有一个记者了,你仍然要坚持它。”
前几天,有自媒体大V说,“孩子报新闻系就将其打晕”。从功利实用角度看,大学报不报新闻专业,确实需要当事人自己再三权衡。可是,在这个时代,需要那么一群人,去吭哧吭哧做新闻。
因为我们需要真的知道一件事。
《三联生活周刊》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重大的社会题目用最大的力量去做。从2020年的疫情报道,一直到今天的刑事案件报道,坚持传统媒体那条路,让事实,重新唤醒。
《三联生活周刊》纸刊,下半年征订又开始了。
征订说明:从2023年7月起下单,订阅期限至2023年12月,共计26期。
越是面对自媒体市场冲击,三联生活越是坚持前往一线,回归严肃报道,寻求事实和真相。
杂志的基点是,做时代变迁的记录者,使记录本身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事实至上,寻找事情复杂的真。《三联生活周刊》每周都不失约。
你可以坐在家中,随时翻开新一周杂志。沉浸阅读,精准观察时代。
每期杂志,除了深度的封面故事之外,还有包罗万象的文章栏目。
·环球要刊速览:全球一周要闻,一网打尽。
·读者来信:看了之后,你也想写一封,寄过来,刊出来。
·调查专访:社会调查性报道,一直让记者引以为傲。
·消费·理财:当前的经济形势怎么样?看这里。
·文史思想:有态度、有温度、有思想。
·健康:每周提醒你,别忘记你的身体。
·声音:喜提金句。
·大家专栏:看看本周“专业观察家”们的观察。
……
从社会、经济、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艺术、娱乐……都能在里面找到,让全家人活泼泼长见识。不论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
王小波曾说:“一辈子很短,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各种大咖,都是忠实读者。
作家苏童说:“看完它,有一种脑后大补的感觉”。
作家易中天说:“它陪伴和温暖了很多读者。”
央视主持人董卿说:“这本杂志,我一订就是十年”。
还有我们一位三联8年的老读者说:
所以,你也愿意每周收到一份《三联生活周刊》吗?
多年以后拿出来,每一期杂志,也都是一个个关于时代的鲜活记忆。
《三联生活周刊》纸刊,下半年征订又开始了。
征订说明:从2023年7月起下单,订阅期限至2023年12月,共计26期。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三联生活周刊》半年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