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27字,图片7张,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中国正式官宣登月计划后,NASA坐不住了,三番五次喊国会加钱,让美国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但话音刚落,载人航天计划就传出坏消息。由NASA和波音公司联合开发并原定在七月份进行首次载人飞行测试的星际客机,因突然发现故障而再度延迟发射!
故障的原因比较奇葩,一个是降落伞系统所用的软连接组件负载极限数据低于预期水平,导致降落伞系统整体的安全系数显著降低;另一个则是飞船使用的胶带是易燃的,容易引起火灾。这已经不是该行飞船首次出现故障了,早在2019年12月,“星际客机”飞船在首次无人轨道飞行测试时,就因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没有实现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目标而失败。
NASA和波音共同研发的星际客机
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美国人不是第一次犯了,此前空军试射AGM-183A高超音速武器,竟然因为发射架和导弹没有脱离宣告失败。
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冰山一角!
步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这边风景独好,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机、空间站系列、嫦娥登月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环球无人空天飞行器等诸多黑科技看得观众眼花缭乱。而昔日高居在科技神坛之上,以一幅睥睨天下的姿态俯视苍生的美国却突然变得神一下的鬼一下。
中文互联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条段子,说咱们把美国那些年吹过的牛都给实现了:2008年,美国的雷神称他们在研发一款双脉冲发动机,可以使空空导弹的极限射程达到160km,中国听闻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研发出射程突破200km的PL15空空导弹,结果雷神公司却说,AIM120D双脉冲发动机项目失败了,只存在于宣传片中。还有电磁炮,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提出,中国好不容易给它弄上舰后,五角大楼却发了一个公告,大致意思是无法实现电磁炮的小型化及发射速度、电能贮存、关键部件的寿命等问题,项目被迫下马。
这段子出来时,大家都挺高兴,戎评却有些担忧,你说咱们啥事儿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万一哪天人家给你来个星球大战2.0呢?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跟一位搞科研的专家聊过这个问题,这才让我彻底放下心来,他说美国并不是在忽悠人,他们的科研底蕴非常强大,所以很清楚有些东西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但如今没有了将科研转变成实物的能力。那么,美国科技究竟是中了什么魔咒,为啥突然就不行了呢?
在重新捋了一遍美国高科技的发展历程后,我们终于发现,问题至少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是战略误判:同一种科技有不同的落地变现的途径,赌对了赚得盆满钵溢,赌错了亏得血本无归。当初中美日三大汽车强国为绕开欧洲燃油车高筑的产业壁垒,决定大力研发电力驱动弯道超车,日本押注氢能源,中美押注锂电池。现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美二分天下,欧洲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在,尚且还能偏安一隅稳步发展,唯有日系在节节败退,似乎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类似的事情美国其实也发生过,而且影响极其深远,四十年前,美日科技战就源于此。
1961年,美国RCA公司研发出LCD屏幕,并希望利用这个技术研发出色彩更鲜明清晰的LCD电视机。但随后十年,RCA的研发工作仍在原地踏步,再加上ICT革命的兴起,RCA最终以300万美元的价格把LCD技术专利全盘卖给日本夏普,自己则全力主攻商用计算机市场。整个七十年代,随着LCD技术在夏普的开发下被大面积运用,如便携式计算器、电子阅读器、掌上游戏机,日本电子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统天下的趋势。而电子制造业的底层建筑又是半导体,因此,LCD技术对电子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也间接助力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并在八十年代彻底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强国。当然,民用科技领域的误判,美国还能够用政治强权找回优势,毕竟日本是他干儿子嘛,但如果是军用领域的呢?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号称地表最强战舰,但装备出错了,现在被美国海军嫌弃得要命。朱姆沃尔特立项时间在1992年,当时,苏联已经嗝屁了,美国海军可谓是独孤求败,就算是一支两栖远征打击集群,放眼世界都没有对手。既然在大洋上天下无敌了,海军总得找些其他什么事情来做吧。但继续发展更大型的航母和传统防空反舰型战舰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海军就想把陆军的活一起干了,不然怎么抢经费。于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当年就向国防部提交了转型白皮书,美国海洋力量要从制海型向制陆型发展,朱姆沃尔特就是该战略下的产物。该舰放弃了传统驱逐舰拱卫航母和制海的定位,将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系统全部换装为对地攻击系统,比如155mm先进舰炮系统,以及专门用于远程对地打击的战斧巡航导弹。
等这货服役后,中国海军全面崛起,两艘航母接连服役,更令美国难以接受的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最强战舰055面前,没有反舰能力的朱姆沃尔特就跟纸糊的一样。这是战后海军历史上,首次有国家在关键性水面舰艇领域对美国形成压倒性优势。没办法,老美又只有把原来的DDG1000项目砍掉,以重返大洋竞争研发新一代驱逐舰。
由于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美国对下一代DDGX战舰的设计,在回归传统的同时,还奉行拿来主义。在2022年度美国水面舰艇协会全国研讨会上,美国海军展示了下一代驱逐舰DDGX的“初步概念设计草案”。画面刚切换到概念图时,美国网友瞬间就怒了。原因很简单:这货怎么看,怎么都像中国055的姊妹舰。好家伙,出来混果然是要还的,以前是中国摸着美国的石头过河,如今轮到美国给咱摸回来了。另一个是大跃进式发展:美国喜欢以大跃进的方式发展科技,跃进式发展的好处是与竞争对手拉开质的差距,等别人好不容易追上来之后,美国又做好了下一次大跃进了,从而始终将制高点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上,美国科技发展曾多次受惠于跃进式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今天的大部分成就,尤其是霸权地位,都与此有着莫大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德英搞原子弹研发竞赛,德国的进度在1942年之前遥遥领先美英一个身位,但1942年后就不行了,因为在反应堆的路线上,美国选择了更加激进的石墨反应堆,德国则是偏向保守的重水反应堆。虽然是一场惊天豪赌,但美国赌赢了。1942年,美国率先建成临界装置,原子弹研发步入最后冲刺阶段。而德国直到战败的前几个月,才建立起一座不大的临界装置。如果美国亦步亦趋,搞不好世界又可能是另外一幅模样了。战后美国科技还有两次国运式豪赌,也都赌赢了。一次是电子管和晶体管的路线之争。苏联押注电子管路线,在美苏争霸的情况下,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整装备战的优先度要远高于经济建设。而晶体管的原材料硅过于脆弱,不但无法适应各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太热和太冷,湿润和干旱都不行,尤其是像沙漠这种早晚温差极端的地区,最重要的是在核大战的环境下无法承受电磁脉冲的冲击,而电子管几乎不受以上影响。美国押注晶体管,当时他们也知道晶体管的适配程度不如电子管,但就是固执地认为晶体管未来的开发潜力更大。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晶体管技术的小型化带动原本只存在于工业级和军用级的电子产品逐渐进入民用市场,在各大民用客机公司的再开发之下,消费级电子产品如春后雨笋开满大地,最后成功助力第三次产业革命在美国生根落地。阿波罗计划更跃进,斯普特尼克时刻后,美国在军事和科技上的优势荡然无存,他们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成为被打击对象的滋味。为追赶苏联在航天领域的优势,美国不惜给NASA投以巨资,但首次载人航天活动仍然比苏联晚了23天。白宫旋即对NASA提出新要求,必须在六十年代结束之前,对苏联形成压倒性的航天战略优势。NASA把桌子一拍,要疯就疯到底,直接甩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成功执行载人登月任务,而此时距离美国首次载人航天才过去8年时间,这就相当于步枪从三八大盖的时代突然加速到M4A1,把苏联都整懵了。但正因如此,美国不仅重新树立起对苏联的航天战略优势,还通过阿波罗项目中的一系列前沿科技运用,刺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爆发。但冷战后美国的跃进式发展就不管用了,前面提到的朱姆沃尔特,最初的主武器设定是速度更快、火力密度更大、射程更远、弹药成本更低、对陆地目标更精准的电磁炮,但这玩意儿上舰耗电量实在太大,海军一直在吹的全电综合推进系统根本带不动,只好又退回常规超远程火炮,结果又因为单枚炮弹的造价成本太高,再退而求其次,把战斧弄上去当主力了。高超音速导弹美国玩得更野,低端的助推-滑翔模式看不上,要玩就玩超燃冲压模式,结果西瓜和芝麻都没有了,而懂得寻循序渐进的中国是鱼和熊掌兼得!答案其实很简单:时代不同了!美国获得成功的跃进式科技,都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当时,上到美国精英人士,下到平民老百姓都清楚,苏联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败它。所以,他们愿意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赌上全部身家。当年的阿波罗计划,仅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就相当于今天的12亿美元,整个项目总耗资接近3000亿美元。现在NASA只求能拿出当年五分之一的钱重新登月,也被纳税人和国会卡得死死的,毕竟没有那个时代的紧迫性了。兴奋剂能够在瞬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但代价是透支身体,只能用一次,用第二次就要休克了。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