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大瑞兽之一,它嘴大能吃四方之宝,揽八方之财富。传说貔貅曾因帮助黄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
从古至今,貔貅都被视为招财纳福的瑞兽,备受喜爱和推崇。在民间,就有“貔貅在手发财顺手,家有貔貅万事无忧”的说法。
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对貔貅爱不释手。常手持貔貅饰物,以集敛福气、财气、运气。
今天我们与瑞兽结缘,为大家带来一款好物——《天赐福禄》貔貅这款福瑞貔貅来头可不一般,由宫廷文创出品,原故宫博物院裴焕禄院长推荐,并附亲笔签名品鉴证书和出品证书。造型灵感源自宫廷经典貔貅形象,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严格遵照宫廷的审美和标准。
貔貅整体为铜鎏金材质,金光璨璨,贵气立显。
造型可爱又不失威严,双目炯炯有神,表情生动活泼。
背上镶嵌蓝绿色琉璃、红玛瑙和6颗铜珠,均能自由转动,方便把玩。
采用花丝镶嵌工艺、手工金银包镶炸珠工艺、古法蜡模鎏足金技艺,三大传统匠心工艺结合,传承文化经典。
可当作手把件,平常握在手里盘玩,可以按摩手部,修身养性。
(PS:时间久了,经常摩擦部位会出现轻微氧化掉色,属于正常现象,介意者慎拍。)
还能作为饰品挂件,装饰在车中,或挂于背包之上,美观的同时,承载着自己和家人的祈福祝愿。
传说貔貅为龙王的第九子,它主食金银财宝,只进不出,故有纳四方之财的寓意,被视为财富的象征。除了招财的寓意,貔貅也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吉祥瑞兽。古代的王公贵族,都常佩戴和收藏貔貅。
▲西汉玉辟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邦曾封他喜爱的貔貅为“帝宝”,自此貔貅也成为了皇室的御用神兽。在历代珍视貔貅的帝王中,尤以乾隆为甚。他不但在自己的宝玺上运用貔貅的造型,还收集了很多汉代王室御用的貔貅玉雕供自己把玩。
▲乾隆收藏的汉代玉貔貅
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貔貅成为了祥瑞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造物智慧,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此款《天赐福禄》貔貅灵感源自宫廷经典貔貅造型,在设计上别出心裁,灵动可爱的貔貅,怀抱一只镂空钱币球,可转动把玩。整体以铜鎏金打造而成,金灿灿的耀眼夺目,体型饱满圆润,大大的肚子象征容纳八方之财。精雕阔嘴,给人以富足憨厚之感,南红玛瑙的双目,色泽鲜艳,威严中不乏活泼灵动。背上镶有红玛瑙、蓝绿色玻璃和6颗铜珠,细节设计精美。周身遍布祥云、如意等多种吉祥元素,蕴含幸福安康的美好寓意。尺寸为3.9*4.6cm,拿在手中大小刚刚好,适合把玩解压。貔貅外观经匠心雕刻,细致打磨,触之手感温润细腻,经常抚摸把玩,可以按摩手部,放松心情。
貔貅不仅造型精巧,做工上也非常精湛,集花丝镶嵌工艺、手工金银包镶炸珠工艺、古法蜡模鎏足金技艺三大传统工艺于一身。貔貅怀抱的镂空钱币球,采用了“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自商周初见雏形,至明清时期达其鼎峰。
▲明代万历金冠(定陵博物馆藏)
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制作精良,造型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背上的南红玛瑙、蓝绿色琉璃和6颗铜珠,则采用了手工金银包镶炸珠工艺,每一颗都能自由转动。
作为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金银器空前繁荣,炸珠也成为了重要的镶嵌装饰。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手工艺,于方寸细微之处体现优雅和奢华。
貔貅整体采用古法蜡模鎏足金技艺,鎏金工艺始于战国,是我国传承两千多年的金属手工艺技法之一。
经过鎏金处理的器物表面色泽金灿夺目、富丽华贵。
镀于器物表面的黄金性质稳定,耐腐蚀性强,因此出土的鎏金器物色泽保存完好,千年不变色。
▲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陕西历史博物馆)
一件貔貅成品,融合了三大古法工艺,历经多道繁琐工序,反复錾刻打磨。一錾一刻,一丝一缕都凝聚着工匠大师的心血,每一件都是匠人师傅心手合一的创作,传递着难能可贵的匠心精神。
这款《天赐福禄》貔貅动作姿态生动,表情有灵气神韵,呆萌中又不失威严,充满着让人倍感亲切的生命活力。
怀抱的钱币球,以及背部的滚珠,都能自由转动,设计巧妙,方便把玩。
(怀抱钱币球可滚动)
集三大古法工艺于一身,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臻品。就连编织绳也十分精美,古朴雅致,与华丽耀眼的金色貔貅搭配起来,相得益彰。用心打造雅致精美的锦布礼盒,古典大气,彰显品质,作为礼物送人也倍有面子。自己留一套,日常把玩欣赏,清心解忧,养性怡情;赠送亲友长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风雅好礼,传达美好的祝福。温馨提示:
避免与酸碱液体、化妆品、酒精等直接接触。
把玩时保持手部干燥,以免汗渍侵蚀。
时间久了,经常摩擦部位会有轻微氧化掉色,属于正常现象,介意者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