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 photo / 图)
我们办公室有位大姐姐,有次我偶然碰见她在走廊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奶声奶气叫“妈妈”的童音,这时我才知道她不仅是一名博士生,还是一位母亲。
经过闲聊,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几年前,由于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她选择辞职来北京读博,长期骨肉分离,只能通过远程视频和孩子进行短暂的交流。她作为一位母亲,面临着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缺憾,同时,作为一名博士生,又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压力。她并不是一个个例。在博士生群体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面孔与同龄人有明显的差异,但他们依然每天奔波于教室和图书馆之间,上课、看书,参加学术会议。他们身上有一个特别的标签:“大龄博士生”。谈起读博的缘由,他们大多数人是想在职业上更进一步,或者放弃原有的工作追逐新的事业,也有人把学术研究作为毕生目标。万事开头难,大龄博士生从社会重回校园,要过好几道关。第一是心理关。许多人觉得自己年纪大,放不下面子,不愿意向身边小几岁的师弟师妹请教。其实这是在心态上没有转变过来,既然是重回校园就要抱着一颗学习的心,不仅向老师请教,更应该多向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请教,毕竟就是来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第二是生活关。他们有的已经成家生子,现在突然住进了学生宿舍,多少有些不太适应,从席梦思换成了上床下桌,私密空间变少了,生活中的摩擦多了,这也是他们需要克服的一个挑战。第三是技术关。毕竟这些年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可能当初他们用简单的制图软件就可以完成论文,但现在可能需要借助更加灵活、效率更高的编程技术,比如Python、MATLAB这些专业性更强的编程语言。因此他们亟待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跟上科研发展的脚步。第四是无法改变的年龄关。年龄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一个“坎儿”,因为它是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俗称“青基”)的基本条件(男性35岁,女性40岁)。现在“青基”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年轻工作者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多,青基的资助率逐年下降。如果大龄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后接近或者超过申请青基的年龄限制,他们未来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可能面临着更多的不可能性。虽然克服这些关卡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首先,相较于一直生活在象牙塔的年轻同学,他们经历了社会和工作的历练后,面对科研中的困难,经验相对丰富,心态更加平稳,自我调整能力更强,能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此外,他们或许在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效率较低,然而他们擅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举例来说,工作日里,他们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的机房也常常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深知,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必须有毅力去渡过重重关卡,实现自己读博的初心。我由衷地祝福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大龄博士生,能够完成自我突破,早日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