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亲,不该有张模糊的脸
中国父亲的形象在文学表达上向来是缺失的。
比起大多数歌颂母亲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父亲的形象似乎一直似有若无。这也跟一直以来中国父亲们严肃、内敛、克制的整体形象有关。
这也使得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让我们始终记忆深刻。那个胖胖的、穿着棉袍,对儿子说“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费力爬过月台栅栏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张艺谋拍摄的《活着》和《我的父亲母亲》都展现了典型的父子关系,爱中有挣扎,默默付出寄予厚望。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常常因为离家在外,更缺乏和父亲间的互动,感情也不过是通过微信的三言两语和偶尔的电话维系。
一直以来,与中国父亲有关的前缀都充满了沉重与压力,他们是顶梁柱、是家里的一片天、是独自对抗社会和压力的英雄。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中国父亲的快乐是什么?他们也有让自己感到“人间真值得”的瞬间和时刻吧?
时间又来到了2023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那个属于父亲的节日。
很多品牌在父亲节期间通常会进行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旨在吸引顾客并推广他们的产品。无论是惯常的促销和折扣、礼品定制还是合家欢式打包出售,本质都还是商家基于节日的销售行为。很多时候,当商家噱头过多,节日过度消费的氛围之下,经常让人忘了节日本来的意义。
早在消费主义盛行之时,节日就变成了被过度利用和消费的靶子。无数的商家们等待着那一个日子的带来,带着提前精心策划的方案,在那一天割一波参与节日的韭菜,这其中情人节以及“520”等谐音梗节日最甚。
当大众开始全面拥抱消费盛行的资本市场,对噱头和花活的迷恋疯狂上头,便使得原始的、本质的含义逐渐被挤压消失。那些热闹背后,节日本来的意义是什么?妇女节是因何建立?劳动节是在纪念什么?文化的概念早被人遗忘,大家只记得在那天得出去吃个饭、得领券买买买。
但热闹是他们的,总有品牌反其道而行,在用真心、尽全力抓住一些节日背后真正的温度。
今年父亲节节日前夕,国民服饰品牌海澜之家跨越9000公里、历时一个月,采访拍摄了七个城市的100位不同行业的父亲,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真实快乐瞬间,集结成了公益影像展覆盖在各大城市核心地铁站。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作为父亲的体悟,但他们的快乐几乎是相通的。
这是海澜之家关注父亲节的又一年。比起其他繁复的节日营销,海澜之家此次公益影像展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作为父亲的个体。
中国父亲表达爱向来不善言辞,往往爱在心里口难开,海澜之家通过文字、镜头让父亲们有了一次将爱宣之于口的机会,让我们发现原来那些细腻和点滴一直在他们心里。
在各大城市核心地铁站,海澜之家铺满了100位父亲的脸庞,他们有着真实的快乐,有着最具感染力的笑容。每一个途经此地的人,都能亲身体验到这些照片到来的冲击和震撼。
地铁站本身流动性强、达到率高,承载着一个城市千万人的奔忙与情绪。走过路过的行人们既能感受节日氛围,还能感受到这一张张照片背后的真情故事和文化含义,是海澜之家和大众之间的双向满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