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剑录取率跌至10年最低!学霸却还纷纷“涌”向英国:四年本硕只花一半的钱,真香!
近期,牛津剑桥报告相继出炉,却让中国家庭心中一紧:
根据牛津公布的《2022本科招生报告》统计,在2020-2022这三年中,中国大陆共有6558名学生申请牛津大学,人数为全球最多,最终有500人收到Offer,Offer率7.6%。
从整体数据来看,牛津录取率也一路走低,从2018年的17.8%下降至2022年的15.3%。
隔壁剑桥也是同样的情况。中国大陆学生申请剑桥的人数,早就从2017年的702人上升至2022年的2169人,暴增309%,而录取率却跌至15.8%。
综合来看,牛剑近三年录取率降至10年内最低。
怎么学霸都去卷英国了?除了安全,PSW工作签证政策更友好之外,好友L爸爸给了我一个很实在的理由:英国25岁就能博士毕业(本硕仅需4年),放到其他国家才刚刚读完硕士!不仅省钱更省时间啊~
因此L爸的儿子虽然就读于上海一所知名IB学校(美国方向很强),对比了目标专业(理工科方向)的录取难度之后,果断选择主申英国辅申美国。
英国留学到底有多火?到底有多卷?
热门理工专业VS小众人文专业分别应该如何规划?
英美双申真的适合所有孩子吗?
这些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唯寻最新发布的牛剑&G5白皮书中找到答案。
上周末,沉淀10年中国学生牛剑、G5录取数据精髓的牛剑&G5白皮书重磅发布。说实话这也是我本年度参加的最火的一场线下活动,即使当天上海暴雨再加上又是父亲节,现场不仅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家长全程站着听完。
△活动现场图
我想,首先肯定还是因为近年来唯寻的牛剑录取结果太炸了,可以说全国近一半的牛剑Offer都来自唯寻👇
而与此同时,唯寻又非常大方的把自己“量产牛剑Offer”的秘诀和数据透明化分享给有需要的留学生家庭。
从申请趋势到英国牛剑、G5各专业的基本信息,到最新一年入学考试分析,录取学生画像、专业书单推荐分析都扎扎实实写到书中,成为了国内独一份的中国学生英国留学数据库。
还有也是从侧面说明英国留学是真真真的火啊。
接下来,我们就将现场解读牛剑、G5白皮书的干货部分,以及两位牛剑妈妈的现场分享整理给大家,希望也能给更多家长一些升学路上的支持。
“爸爸真棒”给粉丝家长争取到了10本牛剑白皮书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唯寻潘老师👇
就有机会领取哦~
3年疫情让留学趋势变了
美国澳洲降温,英国持续暴涨,名校头部效应集中
经历三年疫情或许并没有冲淡中国家庭出国留学的热情,但的的确确改变了他们留学目的地的选择。
很明显,根据去年11月最新公布的美国《门户开放》数据,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为29万,相比于最高峰(2019年)下降了8万多人,下滑22%。下滑比较明显的还有澳洲,从最高峰的14.3万下降到10万出头。
与此同时,加拿大稳中有升,英国则是从疫情开始“逆势”增长。这里除了有英国重启PSW签证的重磅利好之外,相信也少不了美国的助攻(疫情、中美关系、安全等问题)。
但唯寻创始人潘潘也表示,疫情期间下降的留学生数据主要还是在研究生博士阶段,如果单从本科来看影响会更小一些。就拿唯寻的数据来看,整体英国留学人数增长了15%,还是非常明显的。
同样我们看英国本科申请平台UCAS的数据,除了欧盟地区在脱欧后有所下降之外,其他申请人数都是在逐年增长的。
其次,不论英美澳加,申请名校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上述是全球申请数据,那么中国学生录取率是多少呢?潘潘独家分享了一组数据。
牛津整体中国学生录取率约9%,剑桥约15%。他还另外强调,近两年剑桥申请人数大幅上涨,录取率从20%下降至约15%。
美国也是一样的情况。藤校甚至部分Top30热门学校很难进,哈佛3.41%,哥大3.93%,布朗5.08%,埃默里大学10.22%,纽约大学8%,南加大10%……
可以看出,英本申请越来越难是大势所趋。
但唯寻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申请季却收获了73枚牛津,113枚剑桥,共计186枚牛剑Offer的历史最强战绩。
G5的数据更具有参考性,2023届唯寻共获得1536封G5 Offer。参考G5发放给中国申请者的Offer总数,每4个Offer中就有1个来自唯寻。
还有一个数据,根据“爸爸真棒”百强高中的统计,广东省2022届G5总数为952人,而唯寻G5录取却比这个英国留学大省总数多出6成。
再看录取率。
平均面邀率大概35%左右,录取率10%左右,唯寻牛剑营的学生能达到66%,最终录取率36%;
中国学生平均录取率为16%,唯寻学生LSE是26%;
中国学生平均录取率为8%,唯寻是34%;
中国学生平均录取率为16%,唯寻是50%。
可见,唯寻不一定能保证你进牛剑,但至少能提高三倍的录取率,并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如何做到呢?在唯寻教育研究院Dora老师看来,首先想要冲刺G5的学生本身实力也很强,其次就是这些学生目标明确,较早开始准备规划,各方面都比较强,最终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胜出。
紧接着唯寻资深规划师Peggy分享了一个特别的学生故事。他今年拿到帝国理工非常热门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录取,与此同时爱丁堡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也向他抛来橄榄枝。
但在一年前,他却因为大考失利而一度崩溃,甚至都想放弃申请了。
幸好唯寻规划师Peggy老师经验丰富,在分析了他的基本情况之后,建议他一方面可以用预估分4A*冲刺G5大学,但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核心项目来“弯道超车”。
恰巧那段时间是学生爸爸的生日,他爸爸很喜欢收音机,他就亲自动手做了一个收音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而恰好,收音机的制作和他要申请的电子电气工程非常吻合,老师就建议他把这段经历放到材料中展示。
而到暑假8月份的时候,他又在唯寻老师的建议下做了一个人工智能相关项目,“这是因为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是计算机编程,如果高中生有这方面背景经验的话,对于未来的申请也会有帮助。”
可见,唯寻不仅把G5每一所学校的每一门专业都研究得很透彻,更是将规划落到了实处,所以才能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录取成绩。
在最新一年的唯寻牛剑录取分布中,最热门的还是理工科专业,数学、工程、物理、化学等等,占到60%-70%。
其次就是社科类,比如经济管理、PPE等,占到10-20%。此外还有一些真正小众的专业,比如法语、英语文学、哲学、兽医等。
可以说,“理工科”仍然是英国党的主流,而随着AP/IB课程学生加入到英国申请的角逐中,人文社科甚至小众专业也成为越来越多留英家庭的选择。
从2021届到2023届,唯寻英国申请的学生中,IB课程体系从15%上涨到21%,AP更是从5%涨到10%。英国申请课程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专业选择的多样化。
有意思的是,在活动现场来分享的两位牛剑妈妈,她们的孩子刚好一位就读于牛津化学系大一,另一位今年申请上了剑桥教育学专业,是热门理工科专业vs小众人文社科专业的典型代表。
先看两位学生的简历。
成绩:A Level 4A*、雅思7.5
竞赛活动:UKCHO金奖、CCC银奖、ASOC金奖、EPQ项目人工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形成
成绩IG 5A*、AL 4A*、雅思8.5
竞赛活动:教育体系与教育方法的研究、UKMT数学竞赛金奖、此外还有大量实习、支教和辩论赛的活动。
卢同学是从体制内转轨到上海一所知名的A Level学校的,是个不太擅长社交、比较腼腆的中国男孩。但与此同时他又很特别,初二就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在那时就立下目标未来要学化学。这也太适合英国了!
一般来说,英国9年级就要开始专业探索,10年级初步定专业方向,11年级进行学术深钻与申请准备。但事实上有很多学生10年级都没有确定方向,容易处于被动状态。
郑同学就没有那么“顺利”了,不论是学校还是专业都有一些“变化”。
比如从一所知名的美国方向IB学校转到A Level申请英国,还比如父母期望她能往生化方向发展,她却一门心思想学心理学,结果最终对教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听上去似乎有点美国?
原因是郑同学坚持在柬埔寨做义工。由于她自己从小读的就是上海最好的学校,她突然发现在经济贫瘠的地区,教育资源竟然如此匮乏。
回到上海后,郑同学继续在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做支教,也就因此点燃了教育梦想。
但,即使像卢同学这样有主见的学生,依旧在转轨国际校的第一学期出现了剧烈滑坡。
她坦诚表示当下非常焦虑,想着赶紧要送儿子到唯寻补习。但孩子却非常成熟,他和妈妈说再给他一些时间调整,自己会努力适应的。
但直到11年级参加牛剑营之前,卢同学对自己并没有很大的信心,“当时他一直觉得自己能进帝国理工已经很不错了”,卢同学妈妈非常感激这段牛剑营的经历“一方面是测试出来结果不错,另一方面老师的评价很高,说他是牛剑的种子选手。营地结束后儿子的信心增加了一百倍!”
👇感兴趣唯寻牛剑营可扫码咨询👇
说到这里,作为过来人,卢同学妈妈说在孩子的教育路上家长应该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要分清楚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哪些是可以听孩子的事情。
如今,卢同学已经在牛津读完大一,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和妈妈讨论未来希望继续走科研路线、读博士,并且滔滔不绝地分享未来该如何一步步准备博士申请。
而郑同学也希望大学期间有更多NGO实习的工作,未来能在教育公平有所贡献。
这让我突然感慨,“先定专业再申请”的英国大学教育仿佛也给了高中生一把推力,让他们更早去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干什么。
英美双申反而成为录取“重灾区”?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单一申请英国,接下来聊聊这两年非常火的一个概念:英美同申/多国混申。
在她看来,选择多国混申的孩子往往都很优秀,他们自己知道申请的赛道越来越卷,所以想再多国的优秀学校中都尝试一下,认为“试一试,或许梦想就实现了”。
但结果却变成,成绩不错+竞赛科研一堆的“学者型”学生变得越来越多,再加上这两年成绩通货膨胀严重,拿到相同分数/奖项的学生变多,学生的个人形象很难被招生官记住。
破局的方法只有一个——鲜明的个人形象。比如今年唯寻橡沐有一位上海学生同时斩获牛津PPE和圣母大学录取的学生,还是怡和百万全额奖学金的得主。
首先,她的成绩一定是很好的。IB 45满分,SAT 1560,托福115。
但与此同时,她的竞赛却是混申“重灾区”,比如NEC经济学竞赛、FBLA未来领袖挑战赛、AMC数学竞赛、IEO国际经济学奥林匹克竞赛,也都不是超级大奖级别。
但她有点做的很好,很爱折腾,还能搞大事情。比如她参与“Learning to Learn”乡村教育项目搭建,号召800+老师,5000+学生参与;再比如她是长兴岛助农项目发起人,她所策划的夏季旅游嘉年华项目已经成了长兴岛的固定活动,她还连续4年在太阳花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参与支教……
这系列活动让她从扎堆儿的AMC+商赛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英美双录幸运儿。
最后,Xiaoyi老师分享了英美双申学子9-11年级提升申请竞争力的规划路径:
最关键的就是数学和英语。数学方面要增强数理能力,比如学好“代数运算”对于未来IB AL AP学习,以及未来打竞赛都是有好处的。英语一方面是开始标化进阶之路,另一方面就是增强阅读。
此外,不论英美方向学生都可以适当做一些专业兴趣探索。
有逻辑的规划自己的背景。比如辩论、模拟联合国、编程、视频编辑等项目可以帮助锻炼语言、兴趣点,可以点亮更多技能。
而对于英本的学生来说,围绕专业方向的进阶竞赛/科研/活动也要同步进行,为大学申请做好铺垫。
这时候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属于救济阶段。比如学术根基不稳怎么办?GPA不高可以把SAT分数考高一点;形象扁平怎么办?看看自己有什么未完成的梦想,深挖自己热爱的项目等等。
而申英党就更明确了,AS/IBDP阶段的选课,突出专业能力的学术活动,参加暑期牛剑营准备笔试面试等等,冲刺即将来临的申请季。
此外要明确个人形象,做好院校探索。
我很赞同潘潘说的一段话:
“很多人说国际教育路线似乎比国内更卷,我其实是不同意的。因为国内真的是独木桥,卷的是一条叫做高考的赛道。但当我们选择国际教育的时候,我们选的是多元化的赛道。
国际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成百上千条赛道上找到一条最适合他的,最能发挥他优势和长处的赛道,然后再全力以赴。这样结果一定比只卷单独赛道好得多。”
最后,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家庭的国际教育赛道,也能如愿进入梦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