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京东 20 岁,从线上做到线下的零售业改造尝试

京东 20 岁,从线上做到线下的零售业改造尝试

财经

电商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但零售尚未改造完毕。

文丨陈晶

1998 年 6 月 18 日,刘强东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了最便宜的档口,代理销售光碟、刻录机等光磁产品。到了 2003 年,他的门店已经有 12 个,但还不够快。几个月后,一个只有 100 多款单品,页面粗糙的电商网站上线了,这就是京东电商的前身。


2003 年,电商是绝对的高科技。中国能上网的电脑只有 3089 万台,能上网的用户还不到 8000 万,手机还只能用 2G 网络传输文字、彩铃和马赛克一般的图片。


20 年后,中国人点点屏幕就能一年买下 13.8 万亿元的商品。电商也逐渐变成了最基础的商业基础设施,几乎每个用户上亿的互联网产品的商业化手段之一——抖音通过直播卖货、微信通过小程序卖货、美团和支付宝也在首页增加了卖货板块。每一家都玩转着几百种营销模式。


京东一直不是最擅长争抢流量的电商公司,既没有做出砍一刀,也没什么黏住用户的社交小游戏,它更接近一家古典的零售企业。在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以及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中,京东不仅介入了后 5 个原属于零售商的环节,还通过反向定制的方式,介入了创意、设计、研发环节。


这来自创始人刘强东对零售行业的判断,以上十个环节如同十节甘蔗,当行业中的品牌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时,每一个环节的利润都会减少,甘蔗会变短,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只能渗透更多环节。当线上零售增长放缓、流量之争到了头,京东供应链多做的那几节给了电商业务新的可能。


人们对京东更突出的感知是送货上门,且送得更快。但它积累了 20 年的供应链能力不只是送货:现在 1.7 万间京东家电专卖店,在线下覆盖全国 2.5 万个乡镇、60 万个行政村;拆分上市的京东健康不只是在线上卖 5 万家药店的药,也在与上游的医药工业企业合作,面向线上或者线下药房批发药品。


启动电商业务 20 年之后,京东对零售的改造逐渐深入。我们将以京东在行业上下游涉入较深的两个行业——即时零售、家电为例,说明这家电商公司如何影响了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

即时零售:11 年投入,模糊了超市和电商的边界

今天当你走进沃尔玛、永辉等传统的连锁大商超,许多重大的变化已经发生:疫情前,沃尔玛 80% 以上的水果蔬菜都是散装,供顾客们挑挑拣拣,而现在,90% 的蔬菜和水果都有了独立包装,按份售卖,不只是为了卫生安全,也更加方便电商拣货;如果你往超市后场走一走,就能看到许多超市已经有几十平米到上千平米的拣货区,一排排货架陈列在此,上面放着数千款热销商品,即将通过电商渠道售出。


在这背后,是连锁超市提升了它们的触达能力。50 年前,沃尔玛想要在美国成为一个覆盖所有人的超级市场,就需要花几十年建起超过 4700 多家门店,这样才能让 90% 的美国人驾车 16 公里就能到达,一周消费一两次。而今天,借助电商配送,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只用 40 多个店就能成为触达全国中产阶级的 “网红品牌”,使得 25 个城市、上亿人成为它的潜在消费者,有可能在一小时内等到自己想要的生鲜商品。平均每家店覆盖的人口是美国沃尔玛的 40 倍,销售额是美国沃尔玛的 10 多倍。


超市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改变过程超过 10 年。2012 年,京东开始尝试进入线下零售行业,与山西一家连锁便利店唐久合作,便利店作为京东的推广点和提货点,京东为便利店提供线上商品补充,但自提总不如送到家方便。两年后,京东开始测试 “拍到家” 项目,并在 2015 年将其改名为 “京东到家”,其负责人是在上海可的便利店工作多年的侯毅。


2015 年,京东到家就明确了未来人们通过线上在超市购物的频率,可能会超过点外卖,因为前者是更广阔的家庭用户,而后者更多是单身白领。


2015 年,美团外卖才上线两年,外卖订单每天只有 200 万 - 300 万单,闪购业务真正独立还得等到 2018 年。


早期,合作的线下门店经常出现拣货慢、骑手到店后才发现缺货、漏单等问题,侯毅因此认为生鲜类商品一定要自己管控库存、商品品质,他之后去阿里创立了盒马,实践自营到家门店的构想,由此京东、阿里在生鲜到家上走出两条不同道路。


不走自营,坚持走平台路径的京东到家,在和便利店合作失利后,坚定了和大商超合作的决心。2022 年,京东到家 87.4% 的店铺营收都来自大卖场、超市、数码店。


这条路的好处在于:一旦把线下的商品放到线上时,消费者就会比价,而沃尔玛、永辉这样的连锁商本质上是帮品牌代销商品,有意愿在一个新渠道上以同一个价格售出商品,获得销售额增长;更重要的是,连锁商超能保证商品的品质、标准化。


后来从便利店、夫妻老婆店开始做起的美团闪购遇到的问题是,由于散店数量多,每天分到的订单少,还需要向平台交佣金、承担运费,商家就会选择涨价,线上价格高于线下,因此闪购后期也不得不大量扩展连锁商超。


不过,几年前连锁商超线下客流还十分充沛、商品的品牌效应强,并没有什么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意愿。一位京东到家的早期高管说,最初与连锁商超的合作并不顺利,为了撬动对方想尽了各种办法,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资本找来合作方。


2015 年京东到家刚成立,京东就以 46 亿元入股永辉,目的就是为了把永辉的商品放到京东到家上卖;第二年,沃尔玛又投资了京东。为了解决稳定配送的问题,京东到家在 2016 年与达达合并,成立达达集团,仍然保留京东到家这一品牌。


京东到家负责人去永辉超市里拣货时发现,光是推着购物车上下楼找商品就得花费半小时,一天得走两三万步,往往导致配送时间延长。他意识到,要接入线上平台,连锁商超们必须在店面布局上有所调整。


于是,他说服沃尔玛、永辉开始在超市仓库区专门为京东到家设置货架,把线上销量较高的商品都放在货架上,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拣货效率。今天,几乎所有连锁商超都会在新开一家超市时,留下一块地作为电商的前置仓,面积从早期的 30 平米到现在 1000 平米。超市还为此添置了个新工种——拣货员。


为了说服更多商超加入线上渠道,京东到家与沃尔玛打造出了一个标杆——沃尔玛深圳蛇口店。2017 年,京东到家在沃尔玛深圳蛇口店设置了第一个电商前置仓,一年时间内,做到了线上日均 1000 单,店长为此专门成立了个电商小分队,前置仓面积也扩大到 300 平。2022 年也就是 4 年后,线上订单突破 2000 单,占到单店销售额超过 30%。


“这个时候,电商对一家店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事情了,没有你这个渠道,这家店可能就垮了。” 京东到家负责人说。


京东到家负责人说,疫情前说服沃尔玛门店扩大前置仓面积时多少有些困难,店长宁愿把门店面积用来卖衣服,但疫情后不少门店都把前置仓面积从 200 平扩大到了 500 平 - 1000 平。


2022 年沃尔玛中国的网络销售额约为 442.79 亿元,京东到家负责人称京东到家贡献了大几十亿元,其他则来自沃尔玛自己的电商渠道。根据沃尔玛 2024 财年一季度财报,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 53 亿美元,同比增速 28.3%,远低于中国市场电商业务净销售额的增速,54%。


和沃尔玛这样研发能力强大的连锁商超对接系统,京东到家只花了一个星期,但对于规模更小,研发能力更弱的连锁商超,要提升他们的拣货效率,京东到家决定自己研发一套系统。


2019 年 10 月,京东到家发布了海博系统,这是一套为商家提供商品管理、用户运营、活动营销、履约优化、数据看板等功能的解决方案,可以接入市面上所有即时零售平台,而不仅仅是京东到家。目前已经有几百家付费连锁商超,覆盖超过 11000 家门店。


海博系统为商家解决了几个核心痛点:海博拣货助手和达达优拣配合,可以让众包人员也能快速拣货,商超不用再招大量专职拣货员,也能保证拣货效率;在商品管理上,海博不仅可以管理标品,还可以管理生鲜等非标品,让商家可以提升商品的入库、盘点效率;另外,不少商超都有复杂的促销活动,京东到家负责人曾看过一家店有 500 种促销,导致结算混乱,他和团队梳理了商超的核心 10 种促销活动,放到海博上,让商超能清晰地管理促销、对账。


2021 年,京东推出 “小时购” 服务,并在京东 App 首页开辟城市频道,消费者在京东 App 上搜索商品后,会出现 1 小时能送达的商品,这些商品来自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实体门店。当时京东到家立下个大目标:未来京东 App 上 50% 以上的订单都能在 1 小时内送到。


这意味着京东到家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京东到家 60% 的流量都来自京东 App,而对京东 App 用户的渗透率还不到 10%,京东到家负责人说,京东到家的长期的目标是拿到 50% 的京东 App 用户,也就是近 3 亿人,对应上万亿销售额。


给这位负责人信心的,是京东到家在沃尔玛、永辉单店 20% 以上的单量占比,和今天福建福州的情况——在朴朴、永辉超市、京东到家、美团闪购等多家品牌的长期教育下,福州目前的即时零售订单量已经超过外卖订单量,这意味着只要即时零售体验足够好,在家做饭的人完全有可能超过点外卖的人,这也是 8 年前京东到家的判断。

家电:降低交易成本、以万店连锁打开下沉市场

搬新家是许多人买家电的时间。当地产不再景气,中国的家电销售额也连续 5 年下滑。即使疫情结束,家电行业也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增长——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销售额累计达到 1464 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 4.9%。


与此同时,过去两年京东的家电数码品类净营收分别增长了 22.8%、4.7%。2022 年 36.5% 的线上家电销售额由京东完成。


和 10 年前相比,品牌商们需要分给平台的佣金更少了。2012 年,品牌商们为了进入国美、苏宁等连锁商超,每卖一件电器就需要支付 15% 左右的销售额给线下渠道,在冰洗、厨卫、空调、黑电等大家电品类,京东将这个比例降到了一半;小家电品类,线下渠道普遍向商家收 30%-40% 的抽成,京东则降到了 20%。


11 年前,家电行业的生态远非如此。2012 年,正是线下渠道与电商激烈竞争的开端,当时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线下连锁商场销售了市场上 18% 的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73% 由地方连锁、百货超市、厂商专卖店售出,整个电商渠道只占比 8%。


这一年,京东率先引战,刘强东宣称 “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 10% 以上”,苏宁的回应是 “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


当时支持京东打这场战役的家电品牌只是少数,海信内部人士说,2012 年海信的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极小,大头都是在线下。一位参与过当时价格战的京东家电采销说,当时想要见到各个品牌的电商负责人都非常难,因为大多数品牌都觉得,线上渠道只会以低价扰乱市场。


家电品牌们重度依赖线下经销商,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十年前家电产品的差异性不大,往往是商场里卖什么,消费者们就买什么,商场引导了消费者的选择;当时也很少有家电品牌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需要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买回货品后,再回当地配送给消费者;这些经销商向品牌方买货,也为品牌方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流,可以用于品类扩张或者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品牌商们也苦于线下渠道的各种高费率,2015 年前后,品牌商把货品卖给国美、苏宁后,100 多天以后才能拿到货款,无疑有很大的资金流压力。京东在 2012 年就已经把账期缩短到了 40 天,并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率。


“眼看着水就流到了京东。” 一位当时的京东小家电采销说,降低抽成让生意逐渐进入了正循环,品牌商拿到了更多的利润,也就愿投入更多商品、营销资源到电商平台上,更多的用户就会来线上购买,由此带来了更多品牌商。


降低抽成让利给合作方的做法,来源于刘强东在内部多次提到的 “三毛五理论”:如果京东有机会获取一元利润,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


从 2007 年就开始建设的京东物流体系,也帮助品牌商家解决了全国铺货的问题。当 2015 年国美、苏宁的商品需要在仓库里放 60 天-70 天才能卖完时,京东只需要 30 多天,这也让京东的综合运营成本只有国美、苏宁的一半。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开始接受电商渠道,2013 年,京东还在行业内最早推出了 30 天价格保护,不是最低价就赔钱、30 天内出现质量问题包退货、180 天内出现质量问题包换货的服务。


一位早期京东员工说,“3030180” 的服务在内部是个大胆的尝试,一旦全面推广,可能意味着大量的售后费用,当时的家电事业群负责人闫小兵向刘强东汇报了多次,最终决定推广试试,大半年后,内部发现成本仍在可控范围内,消费者并没有因此大量退货,品牌方也意识到,京东不仅仅是个只会打价格战的平台。


真正让京东能够超越国美、苏宁的原因还有,后者由于有高昂的线下门店成本,难以做到线上线下同价,当消费者开始线上线下比价后,线下更高价格的商品自然就丧失了竞争力。


不过,线上渠道的增长在 2016 年就开始放缓,电商平台又纷纷开始走到了线下,尝试在传统商超之外构建新的销售场景。阿里巴巴推出了盒马,京东则在这一年开出了第一家京东家电专卖店,提供和线上一样的价格和服务,此后京东还开出了面积更大、家电数码品类更丰富的京东 Mall 和超级体验店。


截至 2022 年底,定位下沉市场渠道的京东家电专卖店已达到 1.7 万家,覆盖全国 2.5 万个乡镇、60 万个行政村。


未来三年,京东家电家居计划在全国布局 30 家京东 MALL、200 家城市旗舰店以及超过 2.5 万京东家电专卖店和家居专卖店。


家电行业在过去几年进入了收缩期,京东再次打出了 “低价” 牌,鼓励更多第三方商家入驻,并给低价商品更多流量倾斜,今年一季度京东家电家居领域新入住的商家同比增长了 240%。


京东也在通过反向定制的方式,帮助家电厂商们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京东在 2020 年通过分析电视的商品评论发现,重度游戏玩家需要一款性能、画质都比较高的电视能接入 PS5 游戏机,方便他们在电视上打游戏。


于是京东联合海信在 2020 年推出了第一款游戏电视 E75,两年后双方共同分析用户需求,推出了新款游戏电视 Ace1,发售即实现了 103% 的首发完成率。在经过对 Ace1 销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去年 “双 11” 之后,海信和京东又启动了 2023 款游戏电视的升级合作,今年 5 月 9 日,Ace2 电视在京东发布了。


海信内部人士说,十一年前海信整体线上销售额极小,现在这个比例已经超过 50%。对京东的认知也从最初的一个渠道,到推动供应链柔性生产,打造爆品的深度合作方;今天,京东已经成为海信 “内部创新业务驱动、用户洞察,甚至重新定义产品” 的重要影响载体。

改造的基础:“货 + 配” 的供应链建设

改造零售业是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夙愿,盒马选择全部商品自营,加上 5 公里以内配送的方式;以 “零售 + 科技” 作为战略的美团,在全国自建中心仓,以支持社区团购业务,但要走向下沉市场,仍需要加盟商一起搭建网格仓。选择做 “自营货品 + 全链路自营配送”,只有京东。


“确定性的供应链能力,是京东目前能穿越经济周期最好的支撑。” 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说,“货 + 配” 的能力是京东最核心的竞争力。现在看来,这也是京东改造整个零售行业的基础。


“货” 的能力不仅指能采购到相对低价的商品,还包括提前预测应该采购多少货、什么货、不同区域的仓库都能自动补货、根据销量给出商品定价等等,2016 年之前这些都是靠人力,智能供应链 Y 业务部负责人胡浩说,当时感到这种 “人力肩扛” 的方式已经走到极致,怎么再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体验成了整个供应链团队思考的问题。


2016 年,京东自己的物流体系已经建立近 10 年,上海亚洲一号仓库也已经建成两年,可存储  430 万件商品,仓库每天处理超过 10 万个订单。物流基础设施已经搭建起来,这一年,京东开始组建智能供应链 Y 业务部。


Y 业务部成立早期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智能补货:首先通过细分市场需求的洞察,通过让系统自主预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的种类、下单区域等,接着机器给出预测订单后,自动向供应商下单,并告诉供应商应该送到京东全国具体哪个仓库。


内部粗略测算,即使是只有 1% 的预测准确度提升,也能够节省数倍的运营成本。智能供应链 Y 业务部负责人胡浩称,过去三年,Y 业务部预测的准确率已经提升了不少,例如,系统预测,未来两周内,一种饮料在某地能卖出 100 箱,最终销量将会在 70 箱到 130 箱之间。在这样的预测精度下,京东还能保证 95% 以上的现货率和 30 天左右的周转。


在不少品类已经能做到 100% 智能补货后,Y 业务部定下了 2019 年到 2022 年三年的周转规划,目标就是做到 30 天左右的周转——即使和全球头部零售企业相比,这也是领先的周转水平, Costco 和沃尔玛,库存周期分别为 30.4 天和 45.5 天,他们管理的 SKU 数量只有 5000 个和 5 万个。京东则管理了超 1000 万个在库 SKU,周转已经达到 32.4 天。


胡浩总结,为了做到如此短的周转天数,需要做到多个方面的精准:


第一方面是供应链模式的设置,一件商品到底是通过京东大仓送,还是通过沃尔玛门店送最快,这背后需要将京东所有商品 “LBS 化”,即用户在京东 App 上搜索商品时,向用户推送更近的商品,以提升配送效率。


第二方面是构建供应链网络。京东物流构建了多层级的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包括区域分发中心(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前端物流中心 (FDC,Front Distribution Center) 和 城市本地仓(TDC,Town Distribution Center )。


依托区域物流中心,京东物流构建了全国的八大核心物流枢纽,并构建了一张超过 1500 个仓库的立体多级供应链物流网络, 通过销售预测,把商品放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实现就近发货。在今年 “618” 期间,全国有超过 95% 区县实现了当日达、次日达的送货时效。


第三方面是要做精准的预测和计划体系。京东目前较高的采购预测度,不仅能给京东自己省下大量成本,也能够帮助商家降低成本,当京东给了商家确定的订单量后,商家就能更加稳定地安排上游生产、工厂人力、运输车辆等。


第四方面是日常的运营动作也要做到精准,当机器给出了预测采购单量时,采购人员要努力做到不提前采,也不延迟采,并且采购的量能够匹配未来销量,能和 “618”“品牌日” 等促销活动相衔接。


最后是要保证供应链体系足够稳定,即商家有足够的库存给京东,并且能保证按时按量送到。为了保证上万家供应商的稳定性,京东还会将各种意外情况考虑进来,适度扩大采购量或者提前采购。


为了进一步降低周转天数,京东内部已经开始减少部分品类的 SKU 数量,并且开始专门为面向企业的业务设立仓库,而不再和零售业务共享仓库,以提升仓库运营效率。


“配” 的能力和 “货” 的能力相辅相成,正是因为京东花费 16 年,组织超 39 万人,投入上千亿元组建起了物流基础设施,京东对内才能高效地调配货物,并且将供应链能力开放给更多企业。


在辛利军看来,京东供应链的目标并不是提升自己的份额,而是帮助整个中国供应链实现数字化,“只有从仓到配都实现数字化,更多企业才能加入到数字化的高速公路上来。”


他举了个例子,在京东到家发布的海博系统上,商家只需要勾选准备上架的商品,就可以自动同步商品规格、照片等,而不用商家一个个手动录入,因为京东今天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标准化商品的数据库之一,一个商品只要在京东售卖,就能直接同步商品数据。


中国电商行业发展已经超过 20 年,即使增长几近停滞,整个电商销售额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还是只有 35%。


消费信心的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大量的消费仍在线下发生,线下的效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就需要科技公司牵头,长期投入最苦最累,但可能收益不是最多的事情。

·  FIN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澳洲各地卡车司机组队游行!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呼吁行业改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零售巨头们唐小唐读财报 | 美特斯邦威衰落的启示:零售业只有寻常路京东20年老友汇聚 京东集团CEO许冉详解未来20年“35711”梦想路线图【线下活动】报名倒计时 - 与BrainCo创始人韩璧丞面对面 - 从0到0.1,从学府到业界的创业尝试零售业今年会比去年更好吗?​亚马逊:零售业务和AWS业务上演“冰火两重天”?改造城中村,深圳要学新加坡?新加坡是怎样做到“居者有其屋”的?零售业数字化变革:拆解无人便利店 | 案例研究图们江出海口HOKA季度收入突破4亿美元 推动集团股价连涨8年零售业独此一家让 GPT-4 帮我设计一个分布式缓存系统,从尝试到被我逼疯!处于AI热潮中心的Salesforce vs 通胀高企下的零售巨头Dollar General:哪家更有看头?高通胀高利率 美国零售业持续衰退 忙着清库存裁员如何在 美研申请 和 找工作 上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加息冲击,加拿大人没钱消费了,零售业已经开始出现停滞Mugler联名爆火被指发售管理混乱 H&M预告零售业出现回弹亚马逊:利润暴涨的零售板块,也扶不起瘫软的“AWS”?京喜拼拼将更名为京东拼拼,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闫小兵任负责人【8.18】未来展望-生成式AI在零售业的前景对话MAIA ACTIVE王佳音:从线上到线下,我们如何掌握零售流量密码 | GGV OMEGA访谈录何超欣:直言看不上王思聪?撮合姚安娜何猷君,凭啥独得赌王宠爱从0到0.1,从学府到业界的创业尝试加拿大零售业薪资大揭秘:costco收银员年薪$7万+,还有这些神仙福利!8点1氪:周杰伦演唱会2张连座票黄牛叫价15万;美特斯邦威带所有员工离沪迁杭;抖音自建配送团队,加码即时零售业务京东20年 20国使节参与618为本国特产站台 京东超百个国家馆销量增长400%独家 | 京东新设一级部门攻坚线下零售,生活服务事业部被拆分【最新】我市进一步优化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方便参保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拉卡购药惊艳到了!澳洲居民在垃圾桶上做了点改造,解决了万千居民的苦恼上古小说《朝歌》7:苏妲会议预告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案例研讨会 (第1期)Monocle发布2023零售业报告, 线下体验和场景设计的灵感合集蔬菜香饭做对了就是一道诱人的国王盛宴——Veg Biryani承载着素食爱好者的美食梦想【视频】近作三首急急急!美国零售业面临大危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