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20.8%,留给青年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庄主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全文2541字,预计阅读需5分钟。
1
国统局5月份就业数据出来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个月基本持平,既没有明显改善,也没有发生什么恶化。
但是大家比较敏感的16-24岁青年失业了不仅没有下降,还上升到了20.8%,又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怎么说呢?
目前来看,16~24岁青年失业率连续五个月升高,而且相较于提高了3.5%百分点,这确实是非常大的攀升。
5月份的人口数据还没出来,先拿三月份的来看。
3月份城镇适龄青年人数是9637万人,其中没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青年6418万人,这其中还包含了在校学生。
而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有3219万人,其中已经就业的人数是2587万人,而失业人数总量在632万人左右。
根据国统局的数据显示:
在632万失业青年当中,已经毕业一段短时间,但依然没有就业的人数是386万,剩下的246万则为应届毕业生。
压力……确实山大。
2
386万待业和246万应届青年,要在接下来的半年经济复苏当中疯狂内卷,这已经是个现实的了。
但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最棘手的是,这些待业青年不仅要面临团体内部的内卷,还要面临整体就业市场的挤压竞争。
如果说整个就业市场都不好的话,待业青年的相对压力可能还是特别凸显,但是……
凡是就怕个“但是”。
前面说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这是加上失业小青年这20.8%以后会的数据。
实际上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这次下降了0.1个百分点,到达4.1%。
与待业青年相反,主体劳动力失业率却是成连续5个月减少的态势。
16~24青年失业率一路攀高,但25~59岁就业率一路减少,这说明现在不是整体就业环境的问题,而是16~24岁青年在就业市场当中的整体竞争力正在萎缩。
少年强则国强,现在要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少年在应激环境下“战斗力”正在下滑。
3
这其中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系统重考试轻实践,重理论轻应用,重教条轻变通。
这是客观事实,在整个应试体制下,大学生考试真的是一把好手,但是通识教育和实践思考能力形成短板是应届生社会竞争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长期高速增长,社会单位普遍扩员的背景下,这一短板还不是很凸显,但是目前进入社招减速的环境下,短板就被突出出来了。
在收缩状态下,企业没有耐心继续以较大代价培养应届实习生,而是更加倾向实践经验更丰富“老油条”。
所以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寻找更高的薪酬待遇并不是最急迫的问题,最急迫的是如何快速适应社会竞争,提高社会工作经验。
但很不幸,目前绝大多数待业、应届毕业生的认识,正好与此相反。
在最需要抢时间的22~24岁窗口期因为薪资问题拖沓不前。
4
现在一方面是劳动力缺口大,工厂企业招工难,一方面却是青年找好工作难,找一般工作又看不上。
毕竟抖音上都是人均百万、总裁跪舔的玛丽苏文学,这也影响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财富认知。
说白了,就是双向背离、双向嫌弃。
一方面是社会在精神上对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传统印象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单位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不认可。
大学文凭的贬值是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
来看一下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率变化(含专科及专科以上)。
从图中我们就能看到,1977年全国加上大专生录取人数仅27万人,录取率率仅为5%。
当时中国总人口为9.5亿人,大专以上学生占人口比例0.002842%在,整个中国人口结构当中,说是“顶尖人才”都算是骂人了,那叫“盖世豪杰”。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2000年左右大学录取率已提升至59%。
23年间,社会大学生存量已提升至1743万人,当时中国总人口12.67亿,全国大学生存量提升至1.375%。
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人才需求市场,也能称得上“百里挑一”。
行至2021,报考人数高达1078万,录取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2.89%,录取1001.32万人。
2021年,以22~59岁适龄劳动力统计,可就业大学生总数在37年间,累计量达到14815.82万人,占14亿人口总量10%以上。
从占比0.002842%到占比10%,37年,一代人的时间,适龄大学生劳动力社会占比狂涨了3515倍。
从70年代的“盖世豪杰”到80年代的“一代天骄”,从90年代的“百里挑一”到00年代的“十步一只”,一代人都没走完,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才刚刚退休没几年。
从数据上我们就看出,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目前的大学毕业文凭,充其量对标九几年的中专而已。
时代变了但是思想还没变。
不是大学生的思想落后于时代变革太多,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想变得更慢。
5
大学生供给量爆炸式的提高,但我们却不可能去怪录取率太高。
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是绝对不可能有错的伟大事业,也是不可抹杀的丰功伟绩。
没有人甘愿沦入愚氓。
所以“降低大学录取率,限制高等教育普及,以提高大学文凭含金量”的说法,是最丧心病狂的反智逻辑,只有傻B才会认同这种思考角度。
所以未来大学生占比率只会越来越高,大学文凭在社会竞争中,终将沦为只能证明你不是文盲而已。
而且现在大学生在固有教育体制下,弱实践的致命短板又即将受到来自人工智能AI的严峻挑战。
一种比应届大学生更听话、更便宜、更博学、更忠诚、更干练、更玩命也更高效率的替代工具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在全球普及。
1~2年之内必将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在这之前还没有将自身挂入社会生产链条上的应届大学生,届时将更加艰难。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已经开始大规模降级了,更合论连大学都没有毕业的大量16~24岁的中专、高中水平的待业青年。
留给年轻人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留给家长的时间也不多了。
我写这篇文章,充其量只能是很浅薄地点出问题的所在而已,但是更加深入更加详细的内容,公众号文章的长度是很难表达完的。
包括大学生到底该怎么办,学校该怎么办,客观产业结构的问题,很多很多。
我在公众号平台上能做的,就是大家准备一些相关的调研资料和数据报告。
包括从学校的立场准备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从社会角度看大学生失业和结构转型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推荐关注:
多面视角看AI,探索人工智能的十万个可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