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劝”差生放弃中考?我们要想深几层!
高考才过去没几天,各省的“中考季”就如期而至了。
与全民高考每天几十个‘各种热搜滚动不同’,今年的中考只有一个热搜,而且有些“扎眼”。
那就是“江西某地教师劝差生自愿弃考”的“新闻”登上热搜。
“新闻”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爆出“教师让学生弃考”的地方是新的,但是教师让学生弃考这行为可以说是年年有的“旧闻”,而且屡禁不止。
这次在网上曝光的是江西个别“差生”的家长,他们说孩子在中考前备考阶段,收到了老师的“劝告短信”。
老师在短信中说:“如果学生愿意放弃中考,学校还是会想办法给学生发初中毕业证。可是如果参加考试,分数达不到290分,那就必须来年重考,直到考过290分才能拿到毕业证。”
当时考生与家长没有及时沟通,就选择相信老师的“劝告”,直接弃考了。
现在家长把这个事捅到网上来,就是不服气老师“剥夺了孩子的考试权”。
他们认为“是骡子是马,都应该让孩子在考场上见真章”,而不是让孩子拼搏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江西省教育厅的通报证实“短信劝弃考”事件都是真的,相关老师以及安排老师“劝学生”的学校领导,后续都会有相应的处理。
可我们查一下中考弃考的历史记录,会发现几年前的山东,更早些年的四川,都爆出过大范围的“劝差生弃考”事件。
也就是说,这在过去十几年,甚至包括咱们这一代中考的二十年前,让差生“自愿弃考”,保障学校“升学率更好看”就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只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社交平台的普及,让“潜规则”嗮到了阳光下。
一看到“老师劝差生弃考”的新闻,第一时间就对老师口诛笔伐,然后要求对这个学校的老师和校领导处罚一番,这个事就“过去”了。
可如果真的那么好“过去”,“学生自愿弃考”就不会成为延续两代人,二三十年的“顽疾”了。
所以,针对“老师劝差生自愿弃考”事件,我们应该想深几层。
第一层,“中考超过290分才能拿毕业证,弃考也能拿到毕业证”的机制是否存在?
通过网络查询可以发现,不同省份,中考的总分不一样,“够格拿毕业证”的分数也不一样。
网上有的省份回答“100分以上就能拿证”,这次新闻中江西省的标准是290分,福建省我查到的标准是260分。
也就是说,在各个省,学生读完九年义务教育,成绩“要达到一定标准”才有毕业证,这是全国的规则。
那么“自愿弃考也能拿证”,很显然就是这些劝告的老师“诱惑差生弃考的筹码”了。
这次“劝告弃考”事件被曝光,或者是学生家长“不服气”,又或者是认为自家的孩子平时分数在“300分左右”,老师不应该让孩子失去一搏的机会。
相反,如果是平时班级吊车尾,确定中考肯定考不上290分的人,如果老师提供|“另一种拿到毕业证的方法”,这还真是“为你好的劝告”了。
很显然,通过历年大数据,我们知道大约有多少比例的学生,考分会在290分以下,如果不将“参加考试拿不到证,自愿弃考反而拿毕业证”的漏洞堵上,当然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一些明知“距离290分较远”的学生,或许还会责怪“社会封堵了不考就拿证的捷径”。
第二层,就是各个学校的“升学率考核与排名”必须重新制定规则。
看目前的官方回应,“劝差生弃考”已经存在二十多年了,闹上媒体,官方就说“这是明令禁止行为,但是屡禁不止。”
官方每年都强调“不得因为升学率问题,而劝差生弃考”,但是各个学校考核升学率的机制没有变化。
不同学校,经费的多少,校长的前途,优秀生源的获取,甚至周边学区的房价,都和学校的“升学率”绑定,那么无论上面有什么“禁止劝差生弃考的政策”,具体到学校和教师,都会有相应的对策。
因为那些“老师明知考分远远低于290的学生”,一旦参加考试,学校的平均分,重点高中录取率,普通高中录取率,都会掉一大块,那么相应的,学校的资源和经费,校领导的前途,优质生源的获取,全部都受影响,他们出于“利己”想去掉这些人很正常。
所以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规定所有中学的“升学率考核”中,290分以下的,不计入统计,这样低分差生无论多少人参加考试,都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统计,这样的规则,才能让学校和教师放弃干预“差生自愿弃考”的问题。
比如过去,一个学校1000名初三应届考生,200名考上重点高中,400名考上普高,200名过了“毕业证合格线”,最差200名毕业证合格线都没过。
因此过去统计的时候,这个学校的重高升学率就是20%,普高以上升学率就是60%,如果要提升升学率,唯一的方法就是让200名最差的,毕业证标准线都达不到的考生“不要考试”。
最佳的改革方法,就是规定“分数不到毕业证合格线”的学生,不参与统计,那么无论200名“差生”有多少参加考试,重高升学率,普高升学率都以合格的前800名进行统计。
在全市,全省都按照“不到合格线学生不参与升学率统计”的模式,统一核算,那么每个学校都不会干预“差生有多少参加考试”,因为他们不会拉低学校的排名。
至于一些媒体说的“废掉学校排名,严禁升学率攀比”,这都是废话,现实中根本落实不了。
做到了“修改升学率统计标准,不合格学生不参与统计”只能做到让老师“不干预,不劝退差生去参加中考”。
那么如何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将“劝学生自愿弃考”扭转为鼓励学生参加中考呢?
那我们就要思考“老师劝学生弃考”的第三层,从学校“考核角度”再想深一层。
升学率计算的时候,这些差生不仅不再计算之内,还得再加一条,那就是当地教育部门将“学籍考生弃考率”作为对学校评定的重要指标,“一票否决”!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劝差生弃考”不但不能让学校的升学率更加好看,还会因为“应届弃考率太高”,直接将校领导的前途一票否决。
到那一天,老师的责任心与智慧,就都会用在“劝每个孩子,把握中考机遇”上。
“老师劝差生弃考”已经是二十多年的顽疾,我们那一代传到了这一代。
如果不从“考核方式上扭转”,那明后年,今后许多年,还会“接着热搜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