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外卖员火了!5年行驶15万公里,写3000多首诗,每首都令人泪目
点击上方蓝字,把叔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文
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好梦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这是一首充满节奏隐喻和富有生命力的诗,它还有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赶时间的人》。
这首诗并非出自大师之笔,而是由一位普普通通的外卖员撰写而成。
这位外卖员的名字叫做:王计兵。
而像这样的诗,不止一首。
送餐之余,从王计兵的笔下缓缓流淌而出的,足足有3000多首。
一次意外的机会,王计兵的诗集在网上流传开来:他火了。
“外卖小哥平日那么辛苦,还有时间读书写诗?”
很多人得知此事后,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
对此,王计兵如此回应:
“送外卖是维持生存,写诗是热爱生活。但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我才是我自己。”
没有经历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1969年,王计兵出生于江苏徐州人的一个农村家庭。
家里三兄弟,他是老幺。
父母没怎么上过学,对孩子的教育也不重视。
受家庭影响,王计兵初二便辍学了。
辍学后,他跟着二哥去了沈阳,在当地的建筑工地做木工。
彼时的王计兵正年少,参与不到中年工友们的女人、孩子的话题里边,性格就变得愈发沉默寡言。
他融不进去,阅读便成了唯一消遣。
公园附近有个旧书摊,王计兵看得眼馋,可一摸兜里没有钱。
他上前问:老板,看书要钱吗?
老板说:只要不带走,就不要钱。
此后,王计兵就在这个旧书摊上扎了根,只要一下工,就来书摊看书。
写作的念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萌生的。
后来,王计兵回到家乡附近的沂河捞沙。
用王计兵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这是我前半生做过最苦的工作。”
挖沙的时候,大半个身子都沉没在水中。
一车沙2.5元,他一天拉三次。
夏天短裤,冬天皮裤,一年到头都泡在水里。
夜晚躺在床上,手和脚都痛得像火烧,往外渗血。
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他想不通:“人这一辈子为什么要这样?”
而阅读,就像是岸边垂下的一根根柳条,让泥足深陷的他找到了生命的拉手。
被拉上岸后,他看到了春天。
一开始,他在纸上写诗。
可工地上带写字纸不方便,于是他就脱下衬衫,密密麻麻的文字,写满了两个袖子。
写得多了,也会渴望被人看见。
1991年,他尝试投稿,陆续发表十多篇微型小说。
尽管稿费寥寥无几,但对一个每日与沙子为伍的工人来说,已然是很大的鼓舞。
在写作最疯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他人无法理解的举动:
为了构思小说情节,他模仿主人公“披麻戴孝”。
此番举动,村里人觉得他走火入魔了,这也彻底激怒了父亲。
一天,他干活回来,发现自己写的20万字手稿不见了。
他看到离家不远的沙坑里有一些新土,走近扒开一看,里面有一堆燃烧的灰烬。
那堆灰烬,是他这两年的全部心血。
后来的王计兵,如此形容当时的感觉:
“好像自己建的房屋被推倒了,突然无家可归。”
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稿纸,还有藏在他心中的文学梦。
梦醒时分,他遇见了自己的妻子。
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遇到心爱的人,什么诗啊歌啊,就都不重要了。
可去他的吧!
他对父亲说:我再也不写了,我想结婚。
婚后,他和妻子前往新疆打工,生活拮据但也算安宁。
人一旦静下来后,就有了时间思考,就有了时间做梦。
他食言了。
他忍不住再次拿起笔,写到自己觉得精彩的地方,兴奋地读给妻子听。
一开始,妻子听得津津有味。
时间长了,妻子发现他总是躲在角落里,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这让她无法接受。
之后,只要他再跟妻子念诗,妻子就会把手里的盆或者其他东西扔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地夺门而出。
王计兵心里明白,那是妻子无声的反对。
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独自默默写作,却未投一稿,也不再分享给任何人。
2002年,王计兵和妻子来到昆山打工。
他们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品。
他读不起书,也不敢买书。
为了增加收入,他去捡破烂。
拿存了好几个月的钱,偷偷买了一本书。
买完之后,他不敢直接带回家,就把封皮撕了,书放在地上踩两脚。
亲眼看着它从一本崭新的书籍变成旧书模样后,王计兵这才敢带回家。
回家后,他对妻子说:这是在路上捡破烂的时候捡到的。
夫妻俩摆过地摊,捡过废品,还蹬着三轮走街串巷地卖水果,终于开起一家租书的小摊。
他终于可以理所应当的看书了。
可是没过多久,书摊就因为无证经营被城管没收了。
全部家当都在书摊上的夫妻俩,面面相觑。
他们连饭钱都没有了。
坐地上缓了一会儿,王计兵对妻子说:“你在这里歇一会,我出去一下。”
结果这一出去就是一下午。
他又捡破烂去了。
一下午捡了30多块钱,解决了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饭的问题。
从此之后,他开始全职拾荒。
他后来的笔名“拾荒”,便是由此而来。
20多年时间,王计兵持续地写作。
路边捡到的烟纸壳、卖水果的纸箱和烧饭点火用的纸张,都成了他的稿纸。
但他怕被家人发现,经常写完就烧了。
后来,他接触到了电脑,诗歌才有了存放的地方。
新世界大门,就此打开。
2018年夏,王计兵成为了一名外卖员。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赶路,几年下来他的奔跑行程超过15万公里。
送外卖一个月能赚5000元左右,不但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改变了他的精神世界。
一次,他给一个别墅区的客人送外卖,路上一个意外4杯奶茶都被打翻了。
当时,王计兵已经做好了挨骂差评外加赔钱的心理准备,但顾客却说:
“不用赔了,你点击完成就可以了。这4杯奶茶的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让你赔,你今天可能就白干了。”
顾客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平和,不带任何居高临下施舍的意味。
这一瞬间,王计兵才意识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狭隘。
“我从前认为,富人对我们这种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会带有偏见,但她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我意识到,我需要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
此后,路边的风景,等红灯的几十秒,取餐的经历甚至是客户,都成了他取材的对象。
随着他写的诗歌陆续发表,也就在这一年,被徐州作协选入。
那年王计兵49岁,兴奋得一夜没睡着。
他酝酿了好久,第二天终于鼓足勇气对父亲说道:
“爸,对不起啊,我又写诗了,还加入了作家协会。”
与他预料的狂风暴雨不同,老父亲深深地看着他,倒吸一口凉气说:
“原来我耽误你了这么久。”
原本脸上挂着掩饰笑容的王计兵,在听到这话后终于绷不住了,顿时嚎啕大哭起来。
其实,他早就不怪父亲了。
后来他回想起烧稿事件,用准确的表达来说,更像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深刻的爱。
因为他也意识到了,当年的创作形式是一种错误的体验方式。
如果真按照那种方式进行下去,说不定现在的他真的会变成一个精神病人。
但人是很复杂的生物,理解和疼痛这两种感官往往能够同时出现,并且毫不冲突。
2019年,王计兵接到了极其棘手的一单。
有位顾客填错了地址也不接电话,他跑了三栋楼爬了18层才将外卖送到。
结果顾客不但不体谅,反而对他破口大骂。
那天,他还超时了三个订单,一天都在挨骂中度过。
回家之后,王计兵感到十分委屈,就写下了这首《赶时间的人》:
一位微博大V看到这首诗,觉得写得朴实又有诗意,当即转发。
谁都没想到,这首诗会引发无数网友共鸣,总阅读量达到2000万人次。
极高的热度引来了各界关注,王计兵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就这么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他还有一首诗叫《新寺庙》:
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他在给一个寺庙中的建筑工人送餐。
按照老家的规矩,他看到寺庙里的菩萨应该上前拜一拜,但就在这个时候,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是顾客在催单。
王计兵感到无奈,但又转念一想:
“我为什么要拜菩萨,我现在就是能显灵的活菩萨。”
这种阿Q精神让人啼笑皆非,却又难免感到隐痛。
还有一次,一个老人家想进小区捡纸盒子,保安拦着不让进。
王计兵于心不忍,想出来把手中的纸盒子给老人,一出门却被别人抢了去。
有感而发,他写下《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诸如此类写实的诗歌还有很多。
看到清晨街边辛劳的清洁工人,他写下《百香园》:
身为一个资深的外卖员,看着四处飞驰的电动车,他写下一首《请原谅》:
他如此形容孩子的哭声:
修补着我的童年。
他如此形容月亮:
所以夜从来都黑得不够彻底。
他连续出了2本书,《赶时间的人》和《我笨拙地爱着这世界》。
他喜欢把身边人写进诗歌,家人、农民工、清洁工、留守的儿童,甚至是小时候霸凌过他的孩童。
从他的诗里我们能感受到对生命的悲悯。
我为他感到动容。
命运对他实在是差,用他写的诗歌描述:
保持着我在人间的晴空。
他把白眼比喻成白云,把赔笑比喻成璀璨的星星,这该是何等的从容和豁达?
他相信世界始终是美好的,乌云迟早被太阳驱散,有黑暗的地方就一定有光。
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他身上的这份慈悲,温暖着每一个人,也让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
梦想啊,是功名利禄无法定义的力量。
纵使前路遥远,道路泥泞,也仍会有无数人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