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减少的中间商
观点 / 刘润 主笔 /景九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935篇原创文章
商品贸易链上的五个角色
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贸易链条,可能会有五个角色。
(贸易链条示意图)
第一个角色,当然是产品的生产者,工厂。但如果工厂太多,质量参差不齐,品控不好管理,怎么办?
交给贸易商。它对工厂进行选品和采购,统一管理,卖给有采购需求的人。
继续往下游走,品牌商。产品被品牌商统一采购,然后贴牌,产品就有了“品牌”的概念。
好了,现在产品有了。可怎么销售,渠道在哪?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零售商。比如线下的卖场,比如沃尔玛,家乐福。
最后是谁买?消费者。
好了。一个链条,五个环节,我们都看到了。任何两个环节中间的角色,都在扮演着“中间商”的身份。
然后呢?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就可能会越来越贵。
为什么?因为中间商,要赚差价。
贸易商从工厂拿到产品,翻一倍价格,卖给品牌商。品牌商贴牌之后,再翻倍,零售商从品牌商进货,还要再加价销售。
这样下来,当消费者拿到产品的时候,所支付的价格,比实际成本要贵多少?3倍,8倍,还是10倍?
但还是那句话,消费者钟爱低价。
比如我们在线下试鞋子,试完很好,一问价格999元。你深呼吸,平复了一下想要付款的急迫心情,机智地拿出手机搜了一下,发现线上购买,品牌直销,只要599元。
我想,你大概会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说自己虽然很喜欢这双鞋,但还是不太合适,遗憾。
然后走出商店,按下购买键。
又一个中间商,少赚一笔差价。
所以,在商业贸易的链条上,大家都在想办法,不要让中间商赚到差价。
那么,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零售商:找到货源,自建品牌
天气转冷,我戴了一双手套。上班的时候,正好遇见同事。
小伙子骑共享单车来的,手冻得通红,正在哈气搓手。一抬眼,看到了我的手套,表示也想买一双,上下班通勤戴。
问,老师,这手套是什么牌子的?
我想了一下,发现它没有牌子。或者说,它的品牌就是无印良品。
又比如,晚上加班,肚子饿了。你走下楼去,左看右看,觉得没什么可吃的。工作又忙,不想停下手里的活,怎么办?
想吃得方便,营养还全面。嗯,去7-ELEVEn买一份盒饭吧,素菜荤菜都有,挺好的。可拿到手里仔细一看,也没有品牌,或者说,它就是7-ELEVEn牌的盒饭。
所以,当零售商自己有信心,能找到稳定货源的时候,自己做品牌就好了。
为什么还需要上游品牌,来赚这个差价?
现在,我走在沃尔玛里,走在家乐福里,看到想买的产品,可能已经不会关心它到底是什么牌子了。因为零售商,已经解决了“信任”的问题。
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拿起来,放在购物车里。
这样,零售商就变成一个直营的品牌店,同时成为了品牌商。
文章开头的创业者,他的真实感受,就是很好的验证。
找他拿货的零售商多了,就是零售商正在为去品牌化,所做的努力。
品牌商:寻找便宜流量,做大品牌
那么,原先的品牌商在干什么?
品牌商在寻找更便宜的流量,更便宜的触达方式。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品牌商获得的流量,几乎全部掌握在零售商手里。
零售商可能会说,我的品类分区就是这样的,你想摆在哪个位置?
你可想好了。如果不给我足够的上架费,我就只好对不起了,好位置就是其他品牌的了。
所以,你大概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品牌商在大力做电商直营。
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哪里的流量便宜,就去哪里。
专注做大品牌价值,在零售商面前占据上风。
比如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和沃尔玛,谁也离不开谁。你不可能去了沃尔玛,而找不到可口可乐。
这时候,谁的话语权更强?可口可乐。
因为它不需要额外地为自己的上架付费,不依赖货架上的具体位置,它完全拥有自己的定价权。
人们走进沃尔玛,然后说:嘿,给我来瓶可口可乐。
瞧,就是这样。
还有一些品牌商,选择不依托电商平台,转而做了自己独立的网站,甚至APP。
就比如SHEIN,它聚焦跨境快时尚女装,拥有独立网站,本身既是品牌商,也是零售商。
为什么要做独立站?
依托平台,就相当于在大商场租了一个店铺。想要打广告,需要提前申请,想要位置靠前一点,还要竞价排名。
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独立站点,也就是独立站模式。可以直接去Google打广告引流,可以直接去Facebook上打广告引流,也可以去做内容引流,流量和转化完全由我自己独享。
这样的话,为什么一定要和零售商合作,让它赚差价呢?
贸易商:向上走,联合工厂,向下走,做品牌
面对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攻势,贸易商应该怎么办?
它可能需要守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对复杂性的管理能力。
什么意思?
大大小小的工厂,太多了。工厂今天活着,明天没了,或者明天换了一个品类生产,太常见了,太复杂了。
比如说,汽车配件。那么多汽车配件,那么多工厂,一家家找过去,一家家签合同,品质和供给还不能保证。
但是,在你这里,几乎所有品类的汽车配件,可以一站式配齐。
你站出来,说没关系,你就从我这里买。品质差了,算我的,合同签了,到时候供不上,也算我的。
那么,你就成功管理了复杂性,获得了采购方信任,成为了信任主体。
从核心能力出发,贸易商可以往上游走,和多家工厂深度绑定,深度合作,一站式解决客户的复杂需求。
但如果,你没有做这么多的品类,你只做大的单品呢?
如果只做大的单品,那么只要有工厂的规模和体量起来,它就能自己成为信任主体。
到时候,就是它站出来,告诉采购方,说没关系,出问题,找它,供不上货,找它。
而你,就会面临被取代的危险。
怎么办?
你可能要往下游走,去做自己的品牌,甚至自己去卖货了。
工厂:厂牌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工厂,产品的直接生产端。它又是怎么想的?
它站在产品的这头,望着消费端,手痒难耐。
为什么?贸易商,它想挤掉,品牌商,它也想挤掉。中间商,它都想挤掉。
现在好了,随着电商的崛起,工厂一拍大腿。它说,我自己做好厂牌,所有中间商都不要了,直接面对零售商,甚至消费者,不好吗?
有家机械公司,专做木工机械。它专注研究发达国家的木工文化,以跨境电商的模式销售。从工厂开始做起,从输出贴牌产品,到自做品牌,做私域网站,做出了过亿的年营收。
这时,从零售商,或者消费者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品牌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
去贸易商化,就可能成为了现实。
再往后,工厂一步步往下游走,去贸易商,去品牌商,再到去零售商,都是有可能的。
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尝试整合多个环节。
比如上文提到的SHEIN。在做品牌,做零售,打开市场之后,它还进一步向上游整合了生产资源,获得了供应链优势。
在快时尚品牌中,如果能做到更快上新,更多上新,价格低廉,无疑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未来购物。你下单,产品可能就会开始加工,然后出厂,打包,送到你手里。
这下,可能真没有中间商在赚差价了。
最后的话
消费者,钟爱相同的质量,更低的价格。
那么,从产品的生产端到消费端,这条长长的链条,一定会被压短。
工厂、贸易商、品牌商、零售商,任意一方都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尝试去挤掉更单一的角色,触达到更多用户。
所以,你可以看到多股力量,互相角力。看到每一个商业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活下去,或者做得更好。
看到大大小小的品牌,自己悄悄地长出来,随时准备一鸣惊人。
所以,我常说,商业这件事,可能性太多了,太精彩了。
特别期待和祝福。期待有更加高效的商业模式,祝福每一个提高商业效率的创新者。
也祝福你,能把自己的品牌,建设得越来越好。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