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我以为跳出体制就能重启人生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文|读者:夜流霜
2012年夏天,大四的我即将大学毕业,当其他同学都在为了实习机会和工作拼命奔波于各种应聘会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接受家人安排的工作。家人比较传统,已经提前多方打点关照,在大城市选择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彼时的我并没有任何关于工作和关于职业规划的概念,于是安然领受。
可能是出于对应届毕业新人的照顾加上是“关系户”,公司领导也都比较照顾,除了偶尔周末加加班,既没有很复杂很难搞的活,也没有很难搞的人,不能算干劲十足,但起码做到了不拖后腿。
特别是负责行政后勤的同事,处处关照打点,报销、合同这样的琐事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动手。在这样的正规化企业,让刚走入职场的我就仿佛得到了“英式管家”般无微不至的服务,也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那几年的地产行业是一个说不上来的行业,上不去也下不来,我见过风里雨里追着汽车跑的中介,也见过挨家挨户往信箱塞广告的销售,可能大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往往都比较慢,第一年工作结束,到年底还是用书包装了好几万的现金回家,感觉自豪满满。
但现实的打脸往往很快,同一个部门的同事,才刚刚熟悉一年不到就开始跳槽了,而且是跳没人了,只剩下了一个光杆司令,后来司令也跑路了,这对彼时刚刚进入职场,板凳都还没坐热乎的我简直是晴天霹雳,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像这样的国企不过是一个职场的跳板。
后来在与另一个比我晚入职许多的同部门同事竞争主管时,虽然自己已经有多年项目经验,且资历深厚,但不巧的是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家休养长病假,尽管“关系户”发挥作用了,企业破天荒地批了2个月的长病假,但晋升名额也随之没有了,虽然公司为了安慰我,回归职场后远派到另一个项目做主管,但这也让我对职场第一次产生了信仰的动摇。
《二十不惑》剧照
之后的那几年,也渐渐体会到了很多人写独自在异乡生活的种种不顺。我也尝试了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搬家,女朋友也不在同一个城市,总是需要两地往返,需要打拼的未来和当下的艰难处境形成了极度的反差,加上行业也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在一次母亲重病却无法回家以及和女朋友为了日后去向大吵一架后,我坚定了离职回老家的念头。
不难想象家里人的暴跳如雷,为了躲开家人,我带着女朋友彻底疯玩了一圈祖国的大好河山。虽然说起来是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制作简历,第一次面试,凭借着“光环”也还算顺利地找到工作,只不过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体制内,早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午后的悠闲时光,这种干了几年发现上升空间依然看不到头,收入依然在四位数徘徊的生活,没有了大城市的焦虑,时间也多了很多。
说也奇怪,可能是过于悠闲,也可能是到了开悟年纪,又或许是开始和女朋友考虑成家立业的打算,我开始思考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这件事。
就在茫然无措的时候,有一个猎头找到我介绍了一家本地不错的企业,虽然还是体制内,但由于几乎50%涨幅的薪水,我也打算去试一试,可能是因为过往经历都是体制内的工作,面试很成功,女朋友都惊讶于我的面试通过率。
《追梦》剧照
或许是当兴趣、薪水、面子都有了,又或许是职场蜜月期,我不自觉地干劲十足,优秀到就连试用期也提前结束,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既是开局也是终点。
2020年由于疫情突如其来,企业好几个月都几乎没有收入,所有人的薪水都打折了,在忙于每天统计发烧温度和人数的表格中,一起打折的还有我对未来的期待,人生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起点,我恍惚又看见了很多年前流着泪离开大城市的自己。
在无数个统计完表格已经深夜的晚上,我累到在车里睡着,然后收拾情绪回家,一切如常。
不记得再哪本书里看到说,工作只是工作,但人生是自己的。2020年,我不再为了领导的一句话拼死拼活,开始利用工作的碎片时间整理自己的人生,把这几年的积蓄都用在了给自己报认知课、管理课和买一些职场书,试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股票基金,虽然没赚到钱,但实打实地埋下了金融、财务知识的基础,虽然是乱七八糟的一年,但也还算精彩,对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我,到点下班》剧照
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就像一根正弦函数或者均值回归线,万事万物皆有自己运行的轨道,过犹不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偏离了本来运行的轨道就要修正,否则就要出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不是看他看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走了多少路,而是要看他内心的边界有没有往外扩张一点,很显然,体制内是一个足够舒适的区域,很适合结婚、生子,就这样过一辈子。
2021年递交辞呈的时候,同事都很惊讶,可能最想不到要离开的竟然是我,“干得好好的,怎么要走啊”成了那段时间每天都会收到的微信消息,应付不过来的我干脆回了一句“想休息一段时间”,大家就都心照不宣了。
《胜者即是正义》剧照
虽然家人都觉得我无比适合体制内的工作,但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初入职场的小白,凭借对职场和自身的优劣势分析,在家人面前说得头头是道,他们或许不一定听得懂,但相信了我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我也相信跳出了体制,应该能迎来人生的再一次重启。
虽然新的企业更远了,通勤时间更长了,但多年的阅读习惯早已让我学会了用听书消磨无聊的时光,虽然回家时间也更晚了,但我相信这一次的选择无比正确,虽然2022年的疫情企业大规模裁员了,但我留了下来,虽然我相信这一次一定能重启人生,但现实的打脸往往来得很快。
人生或许要经过几次开悟,才能得道。职场是一场双选,人生却不是,我们站上了正确的赛道却未必能和创业老板一起飞黄腾达。创业公司的难堪就是也许虽然老板没有你专业,但你也说服不了老板提升他的专业度。
谁的职场不是从满怀希望干到emo绝望,我也忽然理解了“上香求佛”的当代职场青年。
在读到一篇“把职场当副业后”豁然开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恐惧的事进行博弈的过程,我们害怕失业,也害怕得不到高薪水,更怕被PUA得不到赏识认可,但当我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试错后,我恐惧的不再是薪水或者认可这件事,而是我得不到一个确定性的人生。
今年公司战略做了调整,新的挑战随之而来,我一方面努力地适应新角色,另一方面把时间规划成小时,挖出属于自己的碎片时间,开始做自媒体,开始写稿,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某平台做到10W+阅读量,找回了当年的信心。
我不再惧怕未来和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里也从听懂“长期主义”到自己实践。每一个在期待自我改变的人,都应该从此刻开始,放下过往,放开自己紧紧握着的那些限制我们继续往下走的经验,不管今天怎样,努力为更好地明天选择。
排版:城子 / 审核:小风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