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林徽因,为何选择去宾大学建筑?

林徽因,为何选择去宾大学建筑?

公众号新闻



 编者按 

2022年宾大中国建筑展陈列了23位上世纪求学于宾大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其中一位颇为特殊,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和学者林徽因。在极大部分大学尚未授予女性建筑学位的年代,毅力和聪慧使她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完成繁重的建筑学课程,助她之后对建筑文化做出开创性贡献。在林先生向宾大申请一百周年之际,设计学院将纪念这位杰出校友和建筑先行者,宾大设计连线也将发表系列纪念文章。黄振翔博士长期研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史料,他撰写的首篇文章回顾林先生在宾大的求学之路。


 林徽因先生在宾大的建筑学习 
黄振翔

1924年秋,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先生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留学三年,她在建筑科目取得极优秀成绩。鉴于当时建筑学位只授予男生的规定,林先生只能以艺术学士学位毕业。


回国后,林先生与丈夫梁思成先生在古建筑与文物保护上做出重大贡献,开创了中国建筑历史的现代研究。她在1955年去世,葬于八宝山。梁先生为她设计墓体,铭文只有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可见建筑是林先生对她事业的定位,而不是诗人或作家。


自2003年,我陆陆续续地研究林梁一生,去年《梁思成林徽因与都市计划》一书的初稿完成,中有三章论述林先生从康奈尔大学上暑校到宾大结业这段经历。这几章大多是援引宾大与康奈尔大学收藏的原始史料,是多年的研究成果。


有关林先生在美国留学的说法不一,谬误甚多。[1] 我早想把这几章整理,单独发表一文阐明林先生的入学、学习过程与获得的嘉奖,以正视听。今年正是林先生向宾大申请修读建筑的一百周年。借此机会,我把此文在《宾大设计连线》发表谈一谈这位优秀学生,并预早纪念明年林先生在宾大入学一百周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宾大设计连线

入学申请

一个广泛流传报道是林先生到了宾大办理入学手续时,才发现建筑学系不收女生,便退求其次转念艺术。连林先生闺蜜费慰梅在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的第四章也持这说法。

这其实是误传。林先生在1923年从梁先生在宾大的清华学兄与宾大的刊物已知道不录取女生的规定,但她坚持要进宾大念建筑,毅然要宾大破格录取。

那年11月1日,北京中国妇女出国留学委员会秘书麦米伦夫人(Mrs. T. D. Macmillan)为林先生去信宾大艺术学院院长赖尔德(Warren Powers Laird),推荐林先生以两年时间用特别学生身份攻读建筑。这委员会英文名称是Committee on Foreign Study for Chinese Women,是协调统筹中国女生出国留学的一个组织。[2] 

明显地在1923年秋,林先生与麦米伦夫人曾经商量过在不收女生的规定下,可否请求宾大给予她特别学生身份入读。这封信现藏于宾大本部档案馆《赖尔德文稿》第23箱第1宗卷,同一档案中收藏了与林先生入学申请关连的几份后续书信。

宾大在12月1日收到麦米伦夫人的信。四天后,赖尔德院长发出回函。他解释不收建筑女生的规定是校董订立,他无能为力。认为特别生这途径不成,他建议林先生报考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因为它们的建筑学系录取女生。

在信中,赖尔德附上《艺术学院公告》(School of Fine Arts Announcement )——类似现在的课程介绍总结,建议林先生仔细考虑攻读四年制的艺术学位。他说艺术学位的必修课已包括建筑科目,林先生可以另外在选修课修读建筑科目。这样,她便可在“带有强烈建筑色彩的广义艺术课程”中来實現学习建筑的目的。

这封信到达北京时应在1924年1月初。林先生并不休心,父亲林长民找中国驻美公使馆说项。大约在1月尾2月初时,公使馆一位汤或唐姓秘书(H. N. Tong)与宾大联系,问问可否通融让林先生在建筑学系攻读。

1924年3月4日麦米伦夫人再次去信赖尔德,强调林先生在宾大修读建筑的心愿。信中附上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高中学历,希望宾大破格录取。麦夫人说林先生考虑过攻读艺术学位的提议,但觉得这安排无法让她得到足够建筑科目。林先生说甚至可以不拿建筑学位来修读所有建筑课程的科目,所以再请求给予她特别的旁听生的资格来完成希望。

麦米伦夫人说到她曾提醒林先生,就算如愿,她可能面对一个困境:就是她一个女生孤单地在一间教室里与一大群男生日夜相处。但林先生无论如何都坚持争取在宾大修读建筑。可见在1月至2月这两个月,林先生为此事反复思量,但心意已决。
其实以林先生的学历,麻工、哥大或康大很难不会收录她。我们现在无法猜测原因,可能是她不愿与名义的未婚夫梁思成异地分离,又可能是当时宾大建筑学系是美国最有声誉。

麦米伦夫人的信刚从北京寄出,中国公使馆秘书在3月5日再次写信给赖尔德院长,说受林长民所托来查询。说林先生决意在宾大念建筑,希望破格录取。六天后,赖尔德的助理回信,重复12月5日回信的意思,建筑学系无法收录女生。

4月14日,赖尔德回信麦米伦夫人。他重申宾大建筑学系不收女生的规定。他认为林先生不需要作旁听生,因为艺术学位课程容许她选修大量建筑科目。因为是学分制,赖尔德大抵上作了一个“让步”,暗示在满足艺术学位的要求下,林先生可以随意或超额地选修建筑课。但一个限制是林先生不能修读建筑30到41及47与48的施工学科,因为校董不准女生选修建筑施工。

赖尔德办事四平八稳,面对公使馆的“压力”,他在同一天去信中国公使馆,随函附上当日给麦米伦夫人的信,并提到他曾与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亲自讨论过林先生入学的事[3]

值得注意是赖尔德的两封信都没有提过人体写生课(建筑16)的问题。但安·斯特朗与汤马斯(Ann Strong & George Thomas, 1990 ) 的《学院的书》有这说法。以当时社会风气,这说法应是极有可能的,但具体明文规定仍有待考据出来。

1924年7月初至8月15日,林先生为准备到宾大念建筑,在康奈尔大学上了课程浓缩的暑校。她选了绘画S2(水彩和油画的户外写生)、绘画S3(古物绘画,包括用炭笔素描石膏像)和代数S2(高等代数)三门。之后她成功地把这两科绘画的学分在宾大换取了4个学分免修四门课(徒手画1至3与水彩画1),另外代数换了3个学分在综合科目。


 林徽因先生在康奈尔大学 
1924年暑期班的注册卡和成绩单

林徽因先生在康奈尔大学1924年暑期班的注册卡和成绩单

来源:胡劲草赠笔者,2007年夏天摄于康奈尔大学

1924年9月中林先生到达宾大准备入学。艺术学院要求新生拥有15个大学预备程度的学分,这些学分可以通过入学考试或以核准的中学成绩来获得。否则,学生需要上课补回学分。这15个学分中的11.5个覆盖英语、历史、数学(代数几何)、科学及外语,余下的3.5个学分分布在其他科目。

宾大核实了林先生17.5个大学预备程度的学分,3个在英文、3个在历史、3.5个在数学、3个在中文、2个在法文(林先生在北京时已精通法语)。她在心理学、地理学与绘图各有1个学分,顺利在9月25日注册入学。

林先生填报住北京煤山西街6号,即雪池胡同。出生地是浙江杭州,出生日期是1905年6月10日,父亲的职业是律师。林报上曾在培华学校与康奈尔大学上学。林先生报了同父异母弟弟林、暄三人名字。关于祖父名字,林先生填上林孝恂。

林徽因先生的入学注册登记表
来源:宾大《赖尔德文稿》第25箱第10卷宗
1920年代宾大建筑课程

当年宾大的建筑学系是采用法美混合的艺术式(法文Beaux-Art“布扎”)的教育方法。这模式基于法国的“图房”(atelier)制度,注重历史与美学训练,追求理想的艺术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华丽、宏伟、艺术性及秩序,流派属新古典主义的后期,其特点是融合古罗马与希腊的建筑风格,以当时最新施工技术加以营造。

梁林抵达宾大的1924学年,艺术学院刚开办园林建筑学系,加上原有建筑、艺术和音乐学系,共有四个学系。当时宾大建筑学系的地位达到巅峰,这是经过赖尔德与巴黎艺术学院(Ecole des Beaux-Arts)出身的克雷特教授(Paul Philippe Cret)多年的苦心经营,把布扎的艺术方法与美国的科学精神揉合,发展成系统化教育。[4]

自1911年连续四年宾大都有学生获得美国的布扎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巴黎大奖”(Paris Prize)到巴黎艺术学院深造两年半,其他学校无一可敌。宾大作为美国布扎的典范,独领风骚。在全国竞赛中,宾大建筑学生得到不少奖项。1925年春天,位于纽约的美国布扎设计学院(Beaux Arts Institute of Design)举行的第五次绘图竞赛中,宾大建筑学生在十项中取了三个一等奖与三个二等奖。

宾大的《艺术学院公告》在1920年代多年都刊载同一段文字,宣布建筑学生的成就:
众所周知,在培训建筑师方面,宾大取得显著的成绩。最明显的证明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全国各建筑学院和工作室的竞赛中,取得辉煌成就,获得不少奖项,以及出国旅游和学习的奖学金。除少数例外情况外,宾大学生以高比例获奖。有四年时间,我们获得的奖项数目,超过了所有其他学校及工作室的总和。

可能是这彪炳的声誉令林先生非要在宾大攻读建筑不可。

1924年秋,宾大建筑学系提供两个本科学位课程:传统的四年制与新开设步伐稍慢的五年制[5]《1924-1925学年艺术学院公告》记载四年制的建筑学生要修满104学分才拿到学士学位,学生每学期约要取13个学分[6]


104个学分分为四大组:建筑、语文及外语、通识课与其他。建筑组最大,占79学分,细分为五项:

1.设计(40学分)

2.二、徒手画、水彩画、色彩渲染与历史性雕饰(12学分)

3.建筑施工,包括图式力学、砖石铁木工、建筑卫生:供暖、通风、管道和排水、专业实践与专题演讲(11学分)

4.建筑图形,包括图式几何、阴影与透视(9学分)

5.古代到现代建筑历史、绘画史、雕塑史(7学分)。


语文及外语组要求12个学分,包括英语写作与文学,外语可拣择法语、意大利、西班牙或德语。通識课组要9个学分,盖涵代数、几何、平面三角学、微积分与中世纪历史。此外,学生(全是男生)还要在体育或军事训练中拿4个学分。


如果学生在入学前修读了相关科目,暑假时在原校或其他学校攻读被学院认可的学科,便可把学分转过来免修几门课。因此,早有准备的高才生不需四年便可拿到本科学位。


1924年宾大的四年制建筑学学士学位课程

来源:School of Fine Arts. 1924. Announcement 1924-192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3


建筑科目的分配是先易后难。标准的安排是在第一年修读基本徒手画、建筑画、图式几何与阴影、初级外语、初中级英语、通識课的代数、几何、平面三角学与中世纪历史。这学年是没有建筑专课。

进入大二,学生修读中级徒手画和透视,学习建筑施工相关的科目、古代及中世纪建筑历史。这年,他们要完成中级英语及外语和通識课剩下的微积分的要求。同时,他们开始上图房的设计课系列。

三课程重点在建筑专业课,如文艺复兴与现代建筑史、施工课、图式和应用力学等。学生开始学习历史性雕饰与高级徒手画,对古典建筑、纪念碑、雕塑和雕饰的图片临摹,反复练习。水彩画课程教基本色彩渲染技术,设计课会再加重,由二年级的10个学分加到12个。他们常常一周在图房耗费二三十多个小时绘画。

大四的课程专注在建筑设计。学生要掌握色彩渲染,用水彩在黑白素描图上着色,增加光照和阴影的明暗效果,他们要完成绘画史、雕塑历史、人体写生、建筑专业实践与专题演讲。设计课加强到16个学分,学生像学徒般日以继业夜在图房中赶课。

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些在两三周内要完成的設計題目,这些題目工作量很大。学生时刻留意学院告示栏贴出的通知,明白题目的要求及交图日期,然后在图房加班工作。勤谨的学生在课堂与題目上每周工作超过六十小时,是不作为怪的。

那么艺术学院的四年制艺术学士学位课程如可?

这个课程轻松得多,毕业的要求是72个学分,不到建筑学位的七成,约每学期拿9个学分。艺术学系学生大部分是女生,必修课占21个学分、综合科目共25个学分并分六个分组。此外,学生还要修读26个自选学分,可从音乐、建筑、园林建筑或其他专题选取。
林先生的建筑学习

林先生志在学习建筑,所以她选修大量的建筑科目,选课与其他艺术学系的同学很不一样。在艺术必修课中,她读了8门,共15个学分,加上入学时豁免的4门4个学分,与后来以建筑46来豁免的意大利雕塑史的2个学分,刚满21个学分的必需额。


在课程编排与进度上,林先生在头一个学年先修读艺术必修课,如艺术8(等同设计1)、建筑元素、高级徒手画、中级水彩画和建筑画的基本课。这些科目编码不同但内容一样,是艺术学系与建筑学系学生同班上课。


林先生还越级选修建筑系的设计2、图式几何与阴影课。在综合科目中,她修读英文写作与语文和法语。她修读欧洲史这先决科目,以便日后修读绘画史、雕塑历史与建筑历史。


林先生在1924-1925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取了7个学分。但在第二个学期,即1925年春天,上了10门课,包括一门跨两个学期及一门补课,共拿下22个学分。这学期也是她在宾大最忙碌的一个学期。她一周上课用去了四十多小时,再加二三十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温习与做作业。这学期,她获得三个优与五个良,证明她极度专注与拥有惊人的毅力。


林先生在头一个学年已取得29个学分,比建筑学生一年预期的26个学分多,是艺术学系学生预期的18个学分的1.6倍。明显的,她想以最快的时间念完艺术的必修课,腾出时间在以后修读其他的建筑课。


学期完结后,林先生与梁先生去加拿大首府渥太华与梁思顺、梁思庄与梁思永团聚。经过綺色佳时,拜会在康大上暑校的吴文藻与冰心,并留下一幅林两位才女的合照。8月底,梁林与梁思永游美加边界的尼亚加拉瀑布与千岛。


在1925-1926学年,林先生在学院的认可下,以优异成绩由大一跳级到大三(Junior)。只是在第二学期开始前,林先生遭受丧父之痛。1925年12月24日,林长民在奉天省新民县中流弹死亡。在此之前,林先生受父亲宠爱与悉心栽培。1926年2月尾时,林先生致电梁启超,请求林家眷属留京,她会放弃学业立即回国,作为大女儿照顾家中老少。但母亲何雪媛、叔叔林天民和梁启超等劝止,他们都希望林先生安命,保养身体与安心求学完成学问,以后贡献中国艺术界[7]


这学年,她上了最后两门艺术必修课:绘画史和“建筑是艺术”后,便主攻建筑科目,上了设计3、水彩画的色彩渲染1、透视、文艺复兴与现代建筑历史课、雕塑历史和设计理论。这年,她念的综合课有英文作文、英国文学、意大利语等。大三这学年,她获得26个学分,其中12个在第二个学期修读的。


1926年夏,林先生留在费城上暑期班,修读了心理1(概论)与2(身心),共3个学分。可见林先生在父亲离世后的大半年,没有因为丧父而在学业上慢下来。


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即1926年秋,林先生修读建筑学系的设计4、历史性雕饰、水彩画的色彩渲染2和意大利语。这学期,她取得18个学分与担任两门设计课的指导教师。年底,林先生完成76个学分,已超越艺术学士学位毕业要求的72个学分。


下表列出林先生修读的建筑学士科目,是远超出《艺术学院公告》里有关艺术本科生可以选择的建筑科目[8] 她取得66个本科程度(与1个研究生程度)的建筑学分。不计她不能修读的施工课程与人体写生,67个的学分数与梁先生拿的学分数是一样的。



在这二十多门建筑课,林先生拿了七个优等九个良好而梁思成是七优十良[9]  以学分算,林先生有19个学分属优及39个属良。换句话说,优或良占总学分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与梁先生不相伯仲。

林先生在1927年2月学士毕业,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平均是每学期拿到18个学分,是艺术本科生的两倍,比建筑本科生每学期13个学分的平均高百分之三十七。之后,林先生以特别生(partial student)的身份留校修了1个学分的硕士生水平的色彩渲染课[10] 在宾大,连建筑与其他科目,林先生总共读了33门本科课与一门研究生课,共拿了十个优与十个良。肯定说,林先生在宾大的成绩不但是好,是极棒。以今天的话,她是个学霸。

1927年2月12日林徽因、陈植
与梁思成先生学士毕业礼

来源:Philadelphia Inquirer, February 13, 1927: 10.

文章说1927年2月12日宾大在Weightman Hall(按:运育场的相属大楼)颁发228个学位及14个证书。文章特别有一照片关于陈植、林徽因与梁思成(按文章的次序)。

嘉奖与指导教师

林先生中学的成绩已是出类拔萃。她的中学经厉有四年在北京最贵族的培华女中,一年在伦敦帕丁顿区的圣玛丽书院。两校都是由剑桥大学纽海姆女子学院(Newnham College)的杰出毕业生主办,是宗教气氛浓厚的典型英式贵族教育。


在给赖尔德院长的信,麦米伦夫人多次赞许林先生:

现在她在北京培华学校求学,校长包哲洁女士高度赞赏她的学历与条件。委员会也对包哲洁女士的评价充满信心 ……
林小姐精通英语,她的英语实际上与在英国出生的学生并无分别。她的老师们都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青年 ……
除了在英国和培华学校接受过在绘画,素描和制造模型的基本培练 ……. 她在艺术上天赋极高 ……
只有十九岁的林徽因小姐,尽管看起来很年轻,实在是相当成熟,她端庄安静、举止优雅。永远不会因为不懂世故而令人尴尬,笔者坚信任何教师都会视她为最认真的学生。

1927年在宾大的林徽因先生照片

来源:左 The Women’s Student Government Association.1927. The Record. Philadelphia: 49(宾大《女生年报》)

右 宾大《赖尔德文稿》第31箱第11卷宗的剪报,原照在《纽约时报》1927年2月27日发行的周刊 Mid Week Pictorial。
照片注解是“艺术学士菲莉思·林徽因来自北京,在宾大获得学术荣誉。


得到学位五天后,1927年2月17日,院长赖尔德为林先生写推荐书:


林徽因小姐在学业的追求上,极度认真与成绩优异。她每年学习的科目数量比一般学生为多。因她的卓越成绩,她被选为兼职的学生指导教师。林徽因小姐在品格,教養,心智和天赋方面,都显示最佳的素质。我衷心地赞扬她,希望駐華盛頓的中國教育使團给她有利的考慮[11]

宾大留档的推荐书下有附注:“关于申请人的性格,学术和能力的大学当局简要声明”。推测是林先生向教育使團申请奖学金去耶鲁大学念书,找赖尔德写的推荐书。

信中提到的指导教师的职位值得谈一谈,证明宾大对林先生在建筑上的成就的认可。《1926-1927年艺术学院公告》列出学院内有六项职位,两项是兼职职位:教员助手与指导教师[12] 教员助手是不用授课的,类似今天的助教。指导教师是要独自授课,性质类似今天的兼职讲师(adjunct professor)。

《赖尔德文稿》第31箱第1卷宗有一份1926年5月兼职招聘启示,这就是林先生应聘指导教师的启示。内容是叫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申请兼职职位,受聘学生还得到低于1个学分的减免:
1)不用授课的教员助手(assistants)
2)要授课的指导教师(instructors)。

教员助手参与的课目有建筑历史、历史性雕饰、绘画史与雕塑历史。他们每周最多可工作13.3小时,一年薪金最高是500美元;如每周工作八个小时,年薪是300美元。指导教师要授课与监督学生,工作时间由每周六个多小时到二十个不等。他们教授建筑施工课、设计学系列的课,包括徒手画、色彩渲染、水彩画等。待遇方面,以做满两个学期为例,指导教师每周最多工作二十小时,薪金一年达900美元,算是半职。如每周工作八个小时是360美元。

宾大的记录室藏有当年的教授、教员与職員的聘任卡。这卡是宾大所发的雇员记录,只能与教务有关。林先生的聘任卡列出两个职位。第一是兼职建筑设计教员助手“Part-time Assistant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ff” [13]

有些译者不理解美国大学体制,往往把Staff误译为工作人员,使人以为林先生在外头的建筑设计室干杂务助手。教授们在外面执业是与宾大脱钩的,如克雷特的工作室有专用信笺,注明是克雷特建筑事务所,不会与宾大的混用。在宾大聘任卡“Design Staff”这词专指宾大的设计课的教师。

林先生第二个职位是兼职设计指导教师,就像今天的兼职讲师,由有一技或一科之长的校外人士或成绩好的研究生任教,需要独立授课。宾大有一份有关林先生教学记录,日期是1926年11月10日,记录林先生在她大四的第一个学期任指导教师,教授艺术8与艺术9两门课。

林先生的聘任卡

宾大《赖尔德文稿》第31箱第11卷宗


1926年秋天林徽因先生指导教师的教学记录表

宾大《赖尔德文稿》第30箱第6卷宗

艺术8与建筑1是不同编码的同科,科目名称叫设计要素的问题,是图房设计学系列的第一门,是两学系的学生一年级课。修满得1个学分,学生要上四个小时堂课与四个小时的图房练习。艺术9与建筑2的前半同科,科目名称叫构图原理、渲染练习与图案。它是设计学系列的第二门,学分数是2.5,二年级学生要上十个小时的图房练习。林先生每周在这两门课上各花三个小时在图房进行教学与指导学生。

1926年9月30日,开课后六天,这两门的堂课的主讲教授Harbeson写信给林先生,与她商量怎么照顾图房的学生,谈到时间分配、如何敦促赶不上进度的学生等等[14]

那学期,林先生正在修读18个学分,但仍能每周抽出六小时教学。林先生能成功地与研究生竞争指导教师的职位,证明她的建筑成绩与功底非常深厚。

结语

鉴于建筑学系不收女生的古旧规矩,林先生在宾大不得不修读艺术学士学位。但林先生在入学前努力交涉争取修读建筑课。

到校后,她已惊人的意志和毅力,用了两年半读完可以修读的建筑科目,并取得极优异成绩。她得到教授们与院长的嘉奖,又受宾大聘为指导教师,在图房教学指导一年级与二年级建筑学生。她这经厉在中外都是难得,日后她在中国建筑历史大放异彩。今天我写这文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建筑师先行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林徽因先生百年前的努力坚持与学业成就。

作者简介



黄振翔(Dr. Sidney Wong)

伯克利加州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南加州大学博士后,宾大城市研究所及香港大学科斯产权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现从事研究解放前中国都市计划历史和林徽因生平。曾任教于宾大设计学院、佛州国际大学等大学,讲授城市研究与规划。其他经验包括香港城市规划师、世界银行高级顾问、迈阿密的院校社区外展中心主任、南佛罗里达州环境与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西费城社区数据资源主任等职。新书《梁思成林徽因与都市计划》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联结中西的空间愿景”是由宾大环球资助、宾大沃顿中心支持、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主办的跨学科的中国研究与交流计划,由宾大设计学院林中杰教授创立和主持。该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与建成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推动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在建筑、城市与全球环境等议题上的国际对话。通过研究成果发布、展览、访谈、研讨会等线上线下的活动与宣传,凭借在线传播联结中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学术圈在后疫情时代的交流与合作。


Spatial Visions Connecting China and the West is a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itiative sponsored by Penn Global, supported by Penn-Wharton China Center, and hosted by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reated and led by Professor Zhongjie Lin of the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it aims to advance international dialogues in architecture, city,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s in these fields centered on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is online platform serves to connect part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disseminates research, publications, lectures, scholarly discussions, and inform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symposia, facilitating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发文编辑|CNN
审核编辑|Miranda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注释:

[1]  有些甚至包括中伤,说林先生去宾大陪读。因为成绩不好,只能作建筑旁听生,做不成助教后在设计室兼职等。

[2]  中国妇女出国留学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两个国际教育组织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and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下属单位。

[3]  1914年至1921年1月,施肇基(字植之)任驻英国公使,林氏父女在伦敦时与施肇基夫妇有交往。

[4]  克雷特有翻译为克瑞或克雷;1903年到校。纽约时报杂志2014年10月21日“The Late, Great Paul Cret”一文清楚说明Cret 的发音是 “Cray”, t 不发音。翻译为“圭”或“克圭”更好,但约俗成,本文采用“克雷特”之译,以免混乱。

[5]  1926年秋,宾大取消四年制建筑本科课程,一律是初级两年加高级三年的五年制课程。

[6]  当时宾大一个学年有两个学期,不叫春秋学期,叫第一与第二学期。第一学期从9月中旬开始,包括入学考试、注册和学生辅导。授课在9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开始,直到圣诞节前的星期六结束。在第二学期,学生必须在1月最后一周参加年中试,2月进行注册。课程从2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开始,到5月最后一个星期结束。学生在6月的第一周参加年终试。

[7] 1925年12月27日与1926年1月5日致梁思成信;1926年2月27日孩子们的信。

[8]  宾大成绩记录表已变旧发喑黄,很多手写的字肉眼是看不清的。笔者把成绩记录表分成十多部份拍摄,用电脑程式锐化图像,改变光暗与反差,然后合并放大。再把弄清楚的科目编码、学分数目与成绩(优、良、合格与未完成四等)按学期与课程组别与名称输入电子表格做数据计量分析。

[9]  计算优良时以每门最高成绩算,因为有些课是跨学期。有时学生先拿了“未完成”的成绩,以后补足习作或重新修读后再拿到成绩。梁思成在人体写生与施工课程的优良不计在内,如包括这些科目,梁思成有十优十五良。

[10]  Partial students又叫 special students,即不修读学位或常规课程的学生。

[11]  宾大《赖尔德文稿》第31箱第11宗卷。当时驻华盛顿中国教育使团(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位于华府西北十九街2312号,可能是棣属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驻美单位,待查。

[12]  在第12到15页列出是 professors, assistant professors,lecturers, instructors (四者都是全职faculty教员);part-time instructors, 与part-time assistants.

[13]  年份是1926年,似是1925学年的第二学期(1926年上半年)。

[14]  宾大《赖尔德文稿》第31箱第40卷宗。


Reference:

宾夕法尼亚大学本部档案馆《赖尔德文稿》

宾大建筑档案馆收藏的林徽因梁思成成绩记录表与有关资料。

Architectural Alumni Society. 1934. Book of the School: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874-1934.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Cret, Paul P. 1908. “The Ecole des Beaux Arts: What Its Architectural Teaching Means,” Architectural Record, 23: 367-371.

Fairbank, Wilma. 1994. 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chool of Fine Arts. School of Fine Arts Announcemen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various years in the 1920s)

School of Fine Arts. 1924. Regulations, 1924-1925

Strong, Ann & George Thomas. 1990. The Book of the School, 100 Years: The Graduate School of Fine Arts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The Graduate School of Fine Arts.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女子去宾馆开房,老板娘直接扣下手机,报警!被嘲“学术媛”,牛津数学女博士:“我选择去战斗”杭州招聘丨城理设计 UrbanFabric–资深建筑设计师 / 建筑设计师 / 助理建筑师 / 实习建筑师新作速览:因山设轴的艺术聚落:义乌市艺术学校新校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林徽因:处理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马云近况曝光!为何选择在日本做回“老本行”?我们如何谈论建筑?林徽因曾孙女曝光:见了她,才知道什么是真名媛刚高考完的表妹想学建筑,你们有什么建议?八座新建筑?!波士顿变身基建狂魔,狠砸16亿升级Fenway Park周边林徽因:一片阳光福斯特: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是最好的老师;一位“病人”的建筑冒险|建筑周回放 Vol.33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气质的建筑?500块一晚的如家太贵,我选择去洗浴中心过夜活动|“岭南新建筑 · 湾区新风尚” 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委员大会第一百零九章 惩恶对话:多重宇宙下的中国乡村实践|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探虚科技|DEEP GREEN林徽因“私生活”究竟有多乱?钱钟书曾写文讽刺,一句话道出真相第一百一十章 恢复云之翼: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打酱油真正的绿色|浙江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国际中心|DEEP GREEN8岁上高中、10岁考名校的那个神童,为何选择了休学回家?入职华为后,我选择去创业在打工和旅行之间,他们选择去牧场放牛一名90后选择去做育儿嫂一周国际财经|苹果史上最贵新品遇冷:砍单95%;前华人首富遭SEC调查;梅西为何选择美国职业大联盟结伴赏花新获批案例分享:世贸通客户为何选择马耳他移民?外派故事 (29) 放荡不羁小六郎超级富豪李嘉诚拥有半个英国,在英美身份面前,为何选择全家移民加拿大?建筑师转行:离开建筑的行业,但没有远离建筑以美貌著称的林徽因,被误解了100年为什么选择去加拿大读研?高考赢家为何选择低龄留学?相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与Fessenden双向奔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