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貌著称的林徽因,被误解了100年
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
林徽因可能是中国近100年来,被世人误会最深的一位才女。
无数人喜爱谈论她的美貌,却不知道,长得漂亮是她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20岁那年,林徽因赴美留学,追求建筑梦想,可是建筑系不收女学生,她就先读美术,再自修建筑课程。
学成之后,回到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辅助丈夫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留影
很多人不了解,新中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她都参与了设计。
为了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她与梁思成一起,走遍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2738处古建筑,经常挨饿受冻,爬上爬下,丝毫没有名媛的娇气。
她说:“别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双脚。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
当时日本人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想要看的话,只能去日本。林徽因听了很不服气,不顾孱弱的身体,跟同伴一起,跋山涉水。
终于在山西五台发现了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大中十一年,重建的佛光寺,林徽因喜极而泣,骄傲地宣布:“唐风依旧在中华。”
林徽因在测绘
一个人的底色往往在遇到家仇国恨时方能显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徽因的文字中的诗情一扫而空,转变成为果敢无畏,大气磅礴。
1944年,日军直逼重庆,城内人心惶惶,儿子梁从诫后来问林徽因:“妈妈,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了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徽因若有所思地说:“中国读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1945年,抗战胜利,此时林徽因的身体已经垮掉了,美国专家甚至诊断她最多只能活5年,但她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盛,次年林徽因回到北京,此后直到她生命结束,她写了多篇关于北京建筑的学术论文,为国家贡献出最后一点力量。
在北京养病的林徽因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人一辈子靠男人供养,有人为爱苦等半生,林徽因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她在文学、建筑、美术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很多,都是由他人撰写,尤其喜欢谈论她的情感八卦,我并不喜欢。我觉得,那绝非真正的林徽因。
而真正的林徽因,唯有透过她本人的文字方能被了解。
工作中的林徽因
而《林徽因集》就是这样一套关于林徽因的特别之书。
第一个特别之处是,它收录了林徽因全部的作品,很多内容是首次与公众见面,由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亲自担任主编,贡献了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林徽因珍贵资料,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翻译和书信,还有两本罕见的绘图、手迹等等,拥有极高的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
第二个特别之处是,这套书设计真的特别用心,采用四色精印还原林徽因作品原貌,印有林徽因雕版肖像与敦煌藻井图案,尽显典雅。书口刷古代梁柱彩画,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
更重要的是,读了这套书,你就会知道,林徽因是如何一步步用脚步丈量山川,又如何用才华征服世界,她对专业的严谨和献身精神,对所爱之事的执著精神,在当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是罕见的奇女子,但她同样拥有普通人的悲欣、隐痛,灿烂,至暗……即便多年过去,林徽因仍然是那道美丽的风景,激励着后人去欣赏、解读和学习。
我们喜爱林徽因,不仅仅是喜爱她的美貌,更喜爱她身上独一无二的诗意与精神,这就是我们理想中女神的样子。
最后,对于喜爱林徽因,想了解更多林徽因不为人知的内容的朋友,这套《林徽因集》千万不要错过哦,太值得珍藏了!
购买文中同款《林徽因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