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只是高三,如今已是三高
放暑假了,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昨天送儿子去参加了高中阶段第一次“合格考”,叫“信息合格考”,考完出来他说“都是送分题”,甚至题目旁边还有“小贴士”,里面写着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讲解......
好家伙,感觉像是在“学习强国”上打卡一样叫人无法不豁然开朗。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门“平时见不着,考试第一个”的合格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反正自打进了高中,我不知道别人,我是经常各种一脸懵。以前以为高中只要等最后一场高考,后来才知道,原来从高一就开始各种必不可少的前戏了,比如要搞综评,搞特需项目......
我的脑容量记不住那琳琅满目的to do list,有些事我甚至压根不知道,高中生真的全得靠自己。这一年,我那闷葫芦儿子、你们的乖巧女婿,参加建模比赛得了三等奖,当了团支书,拿了个区级优秀团员,进入复旦指导计划和交大学森计划,“带领小组在英语配大赛呈现高质量作品,之道打击乐声部完成多个展演......”这是老师的期末评语里写的,别说各位亲家你们不知道,大部分连我都是现在才知道(凡尔赛部分完毕)。
初中时以为“到了高中就没那么多事了”,能“一门心思安心读书了”。
到了高中才发现安心不了,现在国家要求“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死马。高中的事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昨天看到群里一位一年级小朋友妈妈发的“期末老师评语”,上面写着:
“当看到你认真学习的身影时,当看到你书写一行行规范字时,当听到你深情并茂地朗读时,老师倍感欣慰,你成长道路的每一步足迹都很踏实,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那位老母亲看得感慨丛生,感动万分,我只觉得充满喜感,于是我告诉她:趁老师和你还有能煽情,你多享受一下吧。
一年级老师说的“百尺竿头”,我当时也真以为百尺竿头了,就差一步了,反正每年都是百尺竿头,后来才知道,人家老师那是客气客气。
高中老师不会跟你说“百尺竿头”,竿头不竿头自己心里必须有点数,需要更进几步才行心里更要有数。高中老师如果想煽情顶多说句“志存高远”,你看,从一年级的“百尺竿头”到高中的“志存高远”,没人再哄着你玩了。
儿子期末考试完我们被物理老师点名约谈,大家应该想到了作为一个理工男的儿子,你们的女婿主要是靠数理化撑门面的(至于语文有多拖我的后腿,且听下回分解),大家都知道,老师约谈基本上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呀......于是,带着疑问,我拨通了物理老师电话,打开了今天的《走近科学》......结果老师带我走近了哲学。
老师表达的意思,用我的理解来分析就是这样的:大题难题都能拿分,前面基础题却丢分,这是什么行为啊,这是自以为是、感觉自己全会了就掉以轻心的油腻行为啊......
你看,到了高中,老师从不说没用的、煽情的、让家长开心的话,只会追求务实和责任。
被老师教育一通我深感愧疚,平时孩子他爹一天到晚跟娃研究变态题,以为已经把孩子弄成了物理学霸,今日当头一棒真应该让他爹去给老师打电话......
我也有问题,导致我们家连一本课外习题都没有。
老师一个约谈,我立马赶紧打开了橙色软件。
到了高中,就盼着老师能如此直接了当地指点迷津,并不需要小学一年级的那种煽情式鼓励。高中也不会有老师对你说“你的孩子有潜力”,什么潜力,都啥时候了你还潜力潜力的,难道要跟十三姐夫一样40岁还潜力无限?
总觉得我还没反应过来,迷迷糊糊的,高一已经结束了,接下去的一年又有很多崭新的任务。我跟儿子理了理这两年的那些所谓的“节点”,我感觉教育部门把高中搞得这么复杂真的太折腾,但儿子觉得很正常。可不是么,人家青春年少,和我们中年妇女认为的“安心学习”,能一样吗?
我现在发现能真正一门心思安心学习的时期,只有当了妈之后。我现在学习就挺安心的,不用参加社团活动,不用为了应付选拔和考试而给自己搞什么附加值。
高中生和高中生的父母可能是最打不死的一群小强,无论怎么折腾,都挺扛打的,一年有一年的“要紧事”,高中家长会一开就是三小时,小到近期有哪些表要填,大到选课和生涯规划,“重要节点分布”给你精确到月,让你时不时就心头一紧,总觉得还有啥事没完成......
回头想想每个人的高中三年都是紧张刺激又值得玩味的。只是没想到的是,到了娃的高中三年,对家长来说比以前自己的高三更紧张刺激和值得玩味......
只不过我们当时只是高三,现在已经快三高了,不敢太紧张太刺激,只能尽量做好后勤,不拖孩子后腿。
我从儿子上小学时就开始写公众号,回想当年的那些吐槽神作,总有一些家长看完后对我说:这都不算事,到了高中你就知道了......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现在我每次看到那些小学和初中的家长骂骂咧咧时......我也不想打脸,笑笑不说话就是我最后的倔强......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