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穷人的孩子最怕失去什么?
★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张是之
这几天在帮别人选大学填志愿,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分数高确实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分数低有些时候的确很无奈。
所以很多父母的焦虑,源头就在这里。
如果不是家里有特别的资源支撑,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大学就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
大学对于一个人的塑造,不仅仅来自学历和文凭,还有很多重要但不会出现在纸面上的东西。
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对于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最怕失去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失去自信,失去信心。
以我有限的经验和观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名校的学生更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待人接物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上。
比如工作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把这个难题拆解细分,逐步去解决掉。
查资料、找教程、上手操作,说干就干,而且干完还会总结经验,整理出来和他人分享。
这是一种自信的工作方式,而不自信的人往往会「等」,等着别人来给出现成的解决办法。
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在经历了不同大学的历练之后,很多人失去了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冲动、信心和决心。
这种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家的起点其实都差不多。
而且要知道,很多山东孩子的成绩,换个省份,完全也有机会进名校,或者更好的学校。
但是大家差不多的高中能力,终究因为在不同大学度过了四年,塑造出来不同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大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不仅仅是获得那一纸文凭,还有很多其他能力需要锻炼,其中自信心就是关键的一环。
很多信心都是通过慢慢积累,通过做成一件件的小事,逐步建立起来的。
好的大学,这种锻炼的机会更多,能够给学生指导和鼓励的老师也更多;而差的大学,这种锻炼的机会相对更少,有能力指导学生的老师也更少。
当然,这并不绝对。信心既可以通过读大学来建立,也完全可以自己建立,这要看个人。
什么乔布斯、盖茨等等,硅谷那些退学的时代宠儿就不说了,中国其实也有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企业家,知名的不知名的都有。
比如罗永浩,再比如「得到」的CEO脱不花,以及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
这几个都是高中毕业,压根就没上过大学的主。罗永浩还有阅读障碍ADHD,学东西总是比别人慢。
但他们身上的自信心、感染力和执行力,走到哪儿都带到哪儿,走到哪儿都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今天还会有人在意他们是高中文凭吗?即使别人在意,他们自己肯定完全不在意。
如果谁拿他们的高中文凭说事,换来的只会是嘲讽和笑话。
为什么?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
但我想说的其实是,不是因为他们成功而自信,而是因为他们自信而成功。
但这种自信是天生的吗?也不是。
他们有没有遇到过挫折?肯定也遇到过,罗永浩被老师打击,至今记恨;李想高中不好好读书,被亲戚当作问题少年。
但是他们扛过来了,没有被别人的打击所击倒,反而让他们更强大。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们的样子,都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们积累自信的过程,基本上都差不多。
如果一个人不断受到挫折和打击,这种自信也很难建立起来。人性都差不多,没有谁能够一直在打击中建立自信。
相对于名校,差一点的大学,问题倒不是在于打击学生,而是缺少了对学生的鼓励,给学生创造的锻炼机会不够多。
不是说没有,而是说不够多,不够丰富。当然,这跟学生个人也有关系,有的学生善于抓住机会,也会主动去寻找机会,但这样的学生不多。
所以,这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大学的氛围,好的大学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可以看到他们把朝气蓬勃写在脸上。
而差一点的大学,很可能前一天晚上打游戏到深夜,第二天睡眼惺忪地带着卷饼走进教室,甚至是直接逃课,让挂科成为常态。
对于富人家的孩子,这都不是事儿,回家接班或者家里稍微有点资源支撑,轻轻松松就能过一辈子。
而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最怕的就是人穷志短、失去信心,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特别是如果学校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一个声音,自己成绩不好,上的学校也不行,专业也不理想,就这么着吧,爱咋地咋地。
浑浑噩噩过上几年,到头来,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对待你。
世界有很多不公,但对于自己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这件事情上,大体是公平的。
如果有心,稍微留意一下,除了那些行政垄断的行业,能够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往往是越有钱的人越努力。
不好意思,今天文章「爹味」有点重,不过这都是我这几天想到的问题。
有的学生或者是发挥不理想,或者是成绩一直不好,线下见面或者视频聊天都很容易感觉到他们眼睛里没有光。
我希望看到的是,这些来找我咨询的孩子,无论将来去了哪个学校,眼睛里都要有光,透露着自信的光芒。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查资料、学习、动手、实践、总结、分享,无非就这几项,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要靠自己的实践和积累,慢慢才会见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另外一个话题。自信这件事,是可以锻炼和积累的,而最好的锻炼时机就是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养成的做事习惯,自信的风采,带到工作和社会中,一定会让你受益终身。
新开的教育咨询业务,未必能让别人获得成功,但能够帮助别人避开一些坑,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因为高考失利、学校不好而陷入「己不如人」的误区,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坑。
希望你不要掉到坑里,人生未来还有几十年,希望你能眼里有光,做一个追光的人。
2023年07月02日,于山东。
——————
延伸阅读:经济学有意思,但孩子要不要报经济学专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