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立人菜刀拍蒜会碎,这已经是多少年前的旧闻。但一点没影响现在张小泉菜刀拍蒜碎裂上新闻,而且还讨论得那么热闹。
我记得当初一早就已经有过结论,简单异常:刀要保持锋利,无需经常打磨,那么材质就硬而脆,竖切顺滑,横拍会碎;刀要保持韧性,可以横拍竖拍,那么材质就软而韧,但是容易变钝,需要经常打磨。就是个材质问题,全看厂家选取了什么钢,想要达成什么目的。三五年就要拿出来讨论一回,我认为这是因为总有新人下厨。下厨之前也不看任何前人经验,把之前的坑都再踩一遍。尤其是今年,许多人因为疫情影响,要么收入下降选择在家做饭,要么隔离在家不得不做饭,所以一下多了那么些新手厨子。也不是多大的事,解释一下也就完了:要么刀利而脆,要么刀钝而韧。就像是我这里,不断有新读者来,不断在问“为什么你一天可以发两篇微信公众号”?的确挺烦,但我把这件事发展为一个游戏,每次回答的时候都要临时编造一个新理由,于是就把重复劳动变成一种文学创作。但是张小泉的负责人偏不那么做,非拿米其林来说事。说是中式菜刀不对,米其林厨子用的西餐刀具对于力学的运用更科学,切出来的片更薄更透明。所以,不是张小泉的菜刀有问题,而是中国人不会用先进的刀,说明顾客需要教育。然后群众就炸了锅,民族情绪高涨,最后张小泉的负责人不得不公开道歉,收回言论。
我认为一切都是个人偏好。有些人喜欢专业工具,他们的厨房我去过,专门设立了刀架,上面放着七八把刀,用专门用来切的,用来剔的,用来砍的,专刀专用;还有些人像我,喜欢一把菜刀走天涯。同一把菜刀,切菜是它,削皮是它,剔骨是它,拍蒜砸草果是它,翻过来断筒子骨还是它,硬生生把个菜刀用出瑞士军刀的感觉来。其中并没有什么高下,顺手就好。类似我这样的人,多年漂泊在外,很早就习惯了最简化生活。厨房里两口锅,一条砧板,一把菜刀,一把水果刀,一把锅铲,一把漏勺,一块磨刀石,一双筷子这就是全部厨具。什么削皮器,什么打蛋器,什么蒸锅,什么筛网,统统不存在。这些东西都置办齐全了,请问我还怎么随时提桶跑路,请问那样的桶得有多大?
当然,你说要给我一个打蛋器,无论是手动的还是电动的,我也欣然接受。道理很简单,我知道拿着一双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打五分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不如拿个打蛋器分分钟搞定。我去你家做饭,要劈砍一根筒骨,你拿出一把砍骨刀来,我也不会坚持必须用菜刀,为什么不呢?省掉了我用刀背去敲的环节,何乐而不为。
工具而已,烧饭而已。我不会坚持认为哪一方更为高明,选择分工细密就是高级,就是科学,选择一专多能就是古典,就是大道。没有那样的事,没必要神话个人偏好,没必要神圣化任何技能。真正的重点不应该是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么?那谁不是说过,能否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么?这还不够神圣的么?厨房还不够神性么?所以说,这些人都有毛病。用刀的不会用,卖刀的不会说,起哄的很无聊。当我听说某个商家直播菜刀拍蒜长达11个小时的新闻时,我觉得他们家怕是口服一吨板蓝根都治不好。在所有这些喧闹中,我就看到一个真问题,那就是:大部分人家希望一专多能,一把刀解决所有问题。那么他们肯定需要一把比较韧的刀,但是这样的刀很容易变钝,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解决如何磨刀的问题。然而磨刀又是一种专门的技巧,不大容易掌握。我曾经买过旬刀,商家赠送我磨刀石的同时,又在字条上附言,说是刀子如果钝了,最好邮寄回去,他们委托专人进行打磨。
当代生活当然不能这么干,难道孩子饿得嗷嗷叫,父亲可以说孩子你且耐心一点,等一周之后刀子邮寄回来,爸爸就可以给你切菜切肉吃?还是说父亲说孩子你稍微等一下,等爸爸先磨完刀,这样我们今晚好吃肉片而不是肉段?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简便的磨刀器,每天切菜切肉前在磨刀器上蹭两下,就能保持刀子锋利,也不耽误做饭。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别看这些人讨论得那么热闹,估计只是因为其中没有几个是真正下厨房做饭的人,不然就是饿得还不够。题图:《花园》
题图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算法提供:Disco Diffusion V5.4
prompts: A serene landscape of a garden by Juan Gris..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话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拍蒜是多大事?我用酒瓶拍过,用擀面杖拍过,用调料瓶拍过,还试着用脑门拍过。而且我还可以说,不拍也成,切片或者剁蓉也行,全看你怎么用,想要蒜味浓点还是淡点。讨论厨房里的事,讨论来讨论去,变成讨论拍蒜,用粤语来说,那就是:甘叫折堕!
南派三叔专区
ππ,你写一个吸血鬼的故事吧。就讲一只中国探险队遭遇一只吸血鬼,这时候大家对于如何使用大蒜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大家得到了一份蒜蓉粉丝蒸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