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权天生一个政客,自己过不好,刘备也休想!
为什么孙权要偷袭荆州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自己吃亏了。
话说,刘备和孙权议和之后。
刘备奔入汉中,而孙权率兵十万围合肥,双方从东西两个方向给曹操施压。
曹操权衡利弊之后,撤出了汉中的主力大军,火速驰援合肥。
老曹万万没想到,孙权那么弱,大败逍遥津,成就了张辽五子良将的功绩。
当然孙权也不亏,毕竟他收获了孙十万的美名。
曹操白来了,只能顺势进兵濡须口。
不料被甘宁百骑劫营,士气骤减,被迫还军。
但是又怕孙权再次北上,也不敢回援汉中。
217年,刘备抓住机会,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发起汉中之战。
孙权扛下了所有,便宜都让刘备占了,这怎么可以。
于是孙权派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双方互结姻亲。
于此同时,孙刘联盟的基石鲁肃离世,吕蒙接任。
而吕蒙的核心观点就是吞刘自大。
刘备夺取汉中之后,自称汉中王,完全掌握了长江上游,对江东的威胁越来越大。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就是关羽。
坐守荆州的关羽丝毫没有察觉东吴的政治动向,不但没有提前准备,还火上浇油,孙权求亲,他居然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于骂孙权是狗。
孙权委屈呀,没有我打赢赤壁之战,你们还不知道在哪要饭呢?
发达了就忘了恩人。
但是碍于关羽的能力,孙权忍了。
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威震华夏。
自视战功,还数次辱骂孙权派来的使臣。
这一次,孙权决定不忍了,新仇旧账一起算。
吕子明白衣渡江,一战夺下荆州,活捉关羽。
将关羽斩首。
斩首关羽这事备受争议,成为了孙权一辈子重要的黑点。
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呢?留着关羽当人质不好吗?
有一个说法是,关羽给张辽求过情,而张辽把孙权打的屁股尿流,孙权这是报复。
另一种说法就是,孙权得不到关羽,所以就把他毁掉。
不论如何,他都干了这事,也彻底把他残暴的一面暴露到了台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孙权心中一直关着一只猛兽,但碍于形势,他一直忍着。
这里咱们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孙权夺下合肥,他决不会背刺刘备。
不但不会背刺,他一定和刘备合作,瓜分了曹操。
可是他失败了,他过不好,就一定不能让刘备过好。
他是宁可投降曹操,绝对不想给之前不如自己的刘备做嫁衣。
他拿下荆州害怕刘备报复,孙权彻底倒向了曹操。
作为回报,老曹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钺,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偷袭盟友向敌人投降,实在是让人不耻。
可是想来,这个决定也是东吴朝堂讨论再三的结果,宁可不要脸,也不能形成,曹刘联盟的局面。
一年后,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位,史称曹魏。
39岁的孙权第一时间承认了曹魏的合法性,甘愿称臣。
曹丕别提多开心了,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加九锡。
次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
刘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伐孙权,于公荆州是隆中对不可或缺的拼图,于私兄弟之仇怎能不报?
孙权重用陆逊为大都督,夷陵之战大破蜀军,把蜀汉一脚提出了一统天下的决赛局。
刘备是成业孙权,败也孙权。
没了刘备的威胁,孙权对曹丕也变了态度。
曹丕大呼上当,于222年,亲征伐吴,双方互有胜负,最终魏军无功而返。
同年,孙权派大使拜谒刘备,吴蜀两国邦交正常化,次年与魏国断交。
您注意,吴蜀通好,是刘备去世之前就已经定好的事。
就此,三国僵持的局面形成,孙权开始了超长待机模式。
226年,曹丕病逝,孙权趁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两年后,魏国报复,石亭之战爆发,大都督陆逊大败曹休。
这次大胜,给了孙权称帝的自信。
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史称东吴。
次年,诸葛亮北伐,孙权第三次打合肥,被满宠看破计划,不克而还。
233年,辽东公孙渊向东吴称臣,孙权大喜,派使者携金珠宝贝赶赴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万万没想到,公孙渊是搞诈骗的,拿了钱还杀了使臣,扭头就向曹睿称臣。
孙权的心态当时就崩了,要去讨伐公孙渊。
但问题是,辽东太远,他又没有飞机,怎么办?
打合肥出气。
气没出成,又被满宠刷了副本。
234年,在诸葛亮的邀请下,孙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亲征合肥。
曹睿御驾亲征,孙权再次无功而返。
孙权老实了7年,241年,派遣全琮、诸葛恪再次出击,照旧无功而返。
战场不利的同时,孙权的后方也起火了。
他寄予厚望的太子孙登去世。
一场混杂着朝堂和后宫的血性斗争正式开始。
史书记载孙权有名的夫人七个,共生育了七个儿子,四个女儿。
三个女人一台戏,七个女人连续剧。
而且孙权还创造性的不立皇后,搞夫人民主。
没有老大,人人就都想做老大,后宫的倾轧可想而知。
孙登去世之后,围绕着太子之争,全都摆到了台面上。
孙权一生最钟爱两个女人,一个是步夫人,生了全公主孙鲁班和朱公主孙鲁育。
另一个就是孙和的母亲王夫人。
次子孙虑早逝,根据立嫡立长的规矩,孙权立孙和为太子。
此时步夫人已经去世,王夫人有了被立为皇后的趋势。
全公主和王夫人向来不和,如果王夫人成为皇后,自己一派必然会受到冲击。
于是针对孙和的阴谋开始上演。
话说孙权卧病在床,命太子孙和祭祀宗庙,太子妃张氏的叔父张休家刚好在宗庙附近,邀请孙和顺道到家中作客。
全公主得知后,立刻诬告太子与张休“共谋大事”,又说王夫人在孙权卧病时“面有喜色”。
敏感的孙权,也不调查,当众大骂王夫人,王夫人很快便抑郁而终,父子之间也产生了嫌隙。
敏锐的朝臣迅速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东吴四大姓陆、顾、朱、张为首的太子派。
另一派以歩骘、吕岱、全琮为首,支持孙霸的鲁王派。
两派斗争非常激烈。
摇摆不定的孙权与大臣杨竺密谈,杨竺倾向于立鲁王孙霸,孙权也表示了首肯。
万万没想到,此次谈话被太子孙和得知。
孙和惊恐,通过陆胤请求他爹陆逊劝说孙权。
孙权得知密谈泄露,大为震怒,严厉斥责陆逊。
鲁王阵营的全琮又趁机打陆逊的小报告,说他家人夸大军功。
陆逊急怒交加,竟然病死。
陆逊死后,孙权逐渐冷静下来,想起了袁绍死后,袁谭袁尚兄弟之间的悲剧。
决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50年,孙权废掉太子孙和、并将鲁王孙霸赐死,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不得不说孙权这招绝了,两个成年儿子,他一个都不信,却选择了一个不成人的小娃娃,难道他不知道东汉是怎么灭亡的吗?
只能说,孙权学历史,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
孙权对东吴的朝廷进行了一轮大清洗,国力遭受重创。
因此有了东吴亡于孙权之说。
两年后,公元252年,心力交瘁的孙权病死,享年71岁。
他虽然没有统一三国,但他却是三国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一个人。
纵观孙权的一生,相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他的人生是最轻松的,但他也是最无能的。
在军队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五打合肥而不克。
除了能力不行,没有更好的解释。
东吴所有的关键战役都是别人打的,孙权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不添乱。
但仍然不能否认孙权是出色的守成之主,在乱世中活下来,并守住家业有所发展,就已经跑赢了刘表、袁绍、曹操、刘备的后人。
孙权是一个天生的权谋者,他不是战场上的将军,他就是一个诡谲的政客。
他没有复兴天下的信仰,他只有不断根据利益灵活变动的底线。
既能装孙子,翻脸的时候也毫不留情。
在亲情面前,他优先看到的也是如何保住手中的权力。
孙权接棒的产业,其实是孙策浴血沙场拼杀来的。
可是孙权做了皇帝之后,就只追封哥哥一个长沙桓王。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担心孙策的后人夺权,二是抹除哥哥的贡献,证明自己才是开拓者。
太子之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权力是不能分享的。
年轻的时候,孙权不得不妥协,年纪大了,他再也不愿装孙子了。
他要找回自己失去的尊严,而杀戮使他感受到了使用权力的快感。
孙权从不糊涂,他一直都很残忍,只不过时候不到,时机一到,杀杀杀,爽爽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