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持的育儿理念,得到了女王代表的肯定
01
上个周末,我们一家四口应中华艺术文化中心的邀请,参加了一个宣传中国文化的活动。
我现在想起来心情还有点小激动呢,赶紧“趁热”跟亲们汇报一下。
我们家的主角是糖糖姐姐,因为她要在活动上表演琵琶。
大家可能都知道糖糖会弹钢琴,但多半不知道她还会弹琵琶。
她其实也算不上会,只是机缘巧合下,跟着来英国孔子学院交流的琵琶演奏家上过20多节网课,从来没见过老师真人。
这次活动,主办方请来了侨居英国30余年的琵琶大师,带着几位跟糖糖一样“业余”的大小朋友同台演奏。
大师跟郎朗、谭盾有过多次合作,现任伦敦大学教授,带过各国学生,却笑称这是她最紧张的一次演出。
因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只线下提前排练了两个小时。
她们演奏了《青花瓷》和《欢乐颂》两首曲子。完整版太长,我放个小片段给大家看下吧。
02
跟糖糖一样“业余”的,还有来自英国各个城市的华人华侨代表。
大家多半都是初次见面,因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聚在了一起:宣传中国文化。
表演虽然并不专业,却有种让人感动的质朴。
最小年龄仅4岁的几位小朋友,演唱了词多节奏又快的《少林英雄》。
他们都是跟着网上视频学的。
其中还有两位是混血儿,不懂拼音也不识字,就靠着一遍遍反复跟唱,把几百字的歌词背得滚瓜烂熟。
还有各行各业的华人女性代表,表演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
她们大多数人年龄在40岁以上,侨居英国超过10年。
她们中有老师、医护、文员、公务员、全职妈妈,都是自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
最令人动容的是来自剑桥的民族服装表演。
她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热情洋溢感染了在场所有观众。
如果不特意介绍,谁能看出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奶奶级别的队伍呢?
领舞的蓉姐,是广西壮族人。
今年70多了,是旅英40多年的老牌华侨。
然而她依然能唱山歌、能打大鼓,一曲《刘三姐》开口脆。
主持人是毕业于皇家音乐学院的专业歌剧演员,听到蓉姐的山歌,也感动得哽咽起来。
疫情期间坚持线上排练的合唱队,也在专业老师的指挥下,演唱了《南水湖之恋》《南屏晚钟》等歌曲。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当地英国政府的支持。
市长、女王代表、当地议员都出席了。
BBC记者跟踪报道了活动全程。
注:女王代表——通常是各郡市当地社会贤达、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经首相提议,被英国女王委任,负责代表女王出席庆典和重大社会活动。
英国的市长,只会在重要场合戴上象征他们身份的市长金链。
这次这位印巴裔的市长,特意佩戴金链,还穿上了自己的传统服装,表达对少数族裔的支持。
03
我坐在台下观看演出,既是“小演员”的妈妈,又是华人社群的一员。
内心那种特殊的激动,可能是国内的朋友们很难体会到的。
记得我15年前来英国留学的时候,居然有不少英国人连中国在哪个大洲都不知道。
还有同为研究生的英国同学,一直以为粤语就是中国的普通话。
更不要提少数带有色眼镜看人的老外,认为中国又穷又落后。
比我们年长的很多华人朋友,出于种种考虑,都不教孩子说中文,以求下一代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十几年过去,祖国的强大早已今非昔比。
所以糖糖他们这一代,能因为自身表现出的文化自信,不仅在学校很受欢迎,还得到了主流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近年来,每年春节,英国首相都会用中文向在英华人拜年,各位政府要员参加华人文化活动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他们的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英国的主流价值观。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活动当天女王代表的一段致辞。
抛开那些官方套话,这位女士深情地提到自己学法律的长子曾在中国某大学留学交流一年。
这段经历让他大大开阔了视野,并且坚定了未来职业方向,就是要帮助少数族裔争取权益。
她接着说到:
今天我看到老中青少四代华人成员,用他们真挚的热情向外界宣传自己的文化,真是非常感动。
尤其是可爱的孩子们,那么自信又有才华,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完美代表。
他们让人坚信,世界的未来一定属于多元化的新一代。
女王代表的话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更让做妈妈的我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育儿理念。
虽然我们家两个孩子都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但我绝不希望把他们养成没有身份认同的“香蕉人”。
所以我一直坚持灌输中华文化自信,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尽力吸取英国教育之所长,希望孩子能够取二者精华,成为有视野、有格局、有包容心的人。
对,是人,不一定是人才。
但多元化,一定是未来人的必要素质。
这也是我一直跟国内的读者朋友们分享英国教育、生活的初衷。
希望我能提供一个一线视角,让大家看到地球另一边的真实故事。
也许因为多了这扇窗,大家的教育观和生活观也能更加全面。
如果喜欢糖糖妈的分享,一定要记得多多点赞、在看、转发、留言,只有频繁互动的公号,才会出现在大家的阅读列表里哦。
好不容易才遇见,希望一直不走散。
与亲们共勉!❤️
1
END
1
★
正在团
★
夏日洗护刚需,平价优质,万年回购
成人孩子一站备齐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