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 《游弋方寸间-古代印章的历史与文化》线上公益讲座,快来约~
玺印的形成一直都是耐人寻味的话题。
千百年以来作为艺术宝库的瑰宝,
无声地述说着历史的更迭、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特殊的文化内涵。
东汉经学家刘熙在《释名》言:
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
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
先秦前,玺、印是一物为格言玺。秦始皇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称“印”。
你会在何时看见一枚玺印?
也许是在典藏人文历史的博物馆内
你匆匆一览
见它的斑驳古朴与千年变迁
也许是在某个钟爱的纪录片里
传国玉玺、调兵虎符、断案官印
时代的震荡与更替
总会聚焦于这一玺一印的传承中
又或许在明清文人的清雅书画里
赵孟頫的“松雪道人”
唐寅的“六如居士”
八大山人的“天心鸥兹”
郑板桥的“修竹吾庐”
那多半是他们自己设计并篆刻的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名,因为宝藏了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而得名。
其中王献之的《中秋帖》释文仅22字,钤印却达100多枚。
这些钤印都是谁盖上去的?
内容是什么?
我们要怎么欣赏这些玺印上面的文字之美呢?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玺印自商周至今,承续不断。以刀为笔,以石为媒,一镌一刻,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在方寸间立下信言,成就博大气象。
待到唐宋以降,诗书画风靡,它又成为文人们表达自我的形式。
或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或以闲章入书画。
相信很多人对印章又熟悉又陌生,心中充满了疑惑。
玺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为什么有的名字叫玺有的名字叫章,有的还有叫印也有叫宝的呢?
为什么有的字是红色有的是白色的字呢?
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观复视频号直播《游弋方寸间-古代印章的历史与文化》一探究竟吧。
直
播
详情:
直播时间:
2022年7月22日(周五)
19:00~20:00
观看方式:
① 扫码关注“观复博物馆”视频号
② 点击“预约直播”可在开播前收到直播通知
每次直播开始前都会发预告推文,
请记得提前预约,咱们到时线上见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