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让孩子更不自信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让孩子更不自信

公众号新闻




孩子用积木堆房子,试了几次失败后就不玩了。妈妈在旁边鼓励他:



不要着急,再试几次就好啦~



没想到孩子却因此发脾气,甚至放弃玩积木。


在游乐场,其他小朋友都在玩攀爬架。孩子不敢爬,爸爸说:



没事儿,你看比你小的都做到了,爸爸在这里保护你,快点加油爬上去。



无论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去……


这种场景很常见,该给的鼓励给了,可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甚至越鼓励越放弃。这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


我们今天请来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牛津大学儿童与教育硕士 Birdy 老师,和大家好好唠唠~





孩子遇到挫折时

为什么你的鼓励没有用?



大家想一想,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常用的鼓励是否如此:



你可以的,加油!


再试试,你是最棒的!


很简单的,你看别人都能做到。



这些话,听上去似乎都很合理。但从心理学来看,你的鼓励,并不是鼓励


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背后其实还有隐含的意义。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表面行为」,而大部分「内在感受」不易被我们察觉。


也就是说,「鼓励」和孩子的「不敢」这些表面行为下还有内在内容。并且,这种内在内容,家长和孩子的看法存在很大不同。


那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常见的鼓励一:空洞的鼓励


家长的话是「你可以的,加油!」,背后是对成功结果的期待,而不是对孩子能力的鼓励。


孩子听到可能是「这真的很难,我做不到,可爸爸 / 妈妈却一直告诉我,我可以。如果我没办法实现目标,一定会让他们失望,证明我很差劲!


对孩子有高期待,希望他成功,无可厚非。但当孩子遭遇困难时,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就可能帮倒忙,出现越鼓励越放弃的情况。


到这儿,你肯定知道了,不要光和孩子说「你可以的」,却不告诉他「可以」的原因。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合理认知。



图片来源:giphy.com



常见鼓励二:无法感受到安全感


家长的话「再试试,你是安全的!」,其实是否定了孩子的恐惧情绪。


孩子「不敢」底下的感受是「我好怕会摔下去,我说了很害怕,妈妈还说是安全的,还要逼我去冒险,我要疯了。」


恐惧情绪是真实的,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事,在孩子眼里真的能让他们感到恐惧。朋友分享过她孩子第一次学游泳时,眼睛一碰到水就大叫,好像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让人哭笑不得。


但对于初次接触游泳的孩子来说,眼睛进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这时候,如果仅仅告诉孩子「这是小事,这很安全」就等于否认了孩子的恐惧情绪,会让他们更加害怕



图片来源:giphy.com



常见的鼓励三:你以为的简单


家长的话「很简单的,你看大家都做得到」,这话其实是看重结果,而忽略了孩子面临的困难。


孩子不愿意继续的冰山下,真实感受是「明明就很难,我错了好几次了,爸爸妈妈还说简单,肯定是我太笨了,我做不到,我不要做了。」


每个人对于「简单」的定义不同。大人的简单,对孩子来说,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会让他们沮丧,或者怀疑自己。


大家看,隐藏在行为下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而感受才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 艾利斯创建了一个经典模型:情绪 ABC 理论


A 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而 B 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 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 代表结果即情绪(Consequences)。


他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非是诱发事件( A) 直接引起情绪( C),而是事件与情绪之间的信念把二者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 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图片来源:giphy.com



孩子也是一样。孩子不愿意爬网(C),并不是网很高(A),而是因为孩子觉得爬网很恐怖(B)。恐怖的感受才是孩子不愿意爬网的原因。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效应,叫做「通过相似性构建影响力」,可以理解为越是懂你的人,越是和你一样的人,越能影响你。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懂彼此,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听得进你的话呢?


而且,孩子不光很难听进去,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鼓励

给孩子带来的后果



让孩子形成不合理认知


家长鼓励孩子时,很可能会产生愤怒、生气、焦虑的情绪,这容易让孩子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担心爸爸妈妈认为他胆小、愚笨。


这种不合理认知,会影响孩子的抗逆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感到害怕和恐惧,甚至产生非合理的极度紧张情绪



图片来源:giphy.com



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性格发展


不恰当的鼓励,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孩子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务。


因为家长和孩子的认知差异,孩子会怀疑:是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不能完成这个「安全」或者「简单」的任务。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正相关,两者相互影响(Bandura, 1997);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担忧和社交逃避有关;(Bandura, Pastorelli, Barbaraenelli, & Caprara, 1999);自我效能感也影响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会表现得更正面,更愿意面对挑战(Bandura, 1988)。


也就是说,无意识的不合理鼓励,可能造成孩子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变得不自信、紧张和胆小。





正确的鼓励该怎么做?



看到这儿,家长可能很着急了,那正确的鼓励该怎么做呢?



看见和肯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进入了一个误区——急着帮(逼)孩子解决问题。


忽视了真正的第一步——看到和肯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长跑训练时,跑到一半很累了想放弃;


工作一直没法完成而感到又急又气;


站在空中玻璃往下看时,恐高而感到脚软。



孩子和成人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产生「累」、「气馁」、「生气」、「急躁」的情绪。家长可以在旁边说:「积木堆了几次都倒了,你感到很沮丧。」、「是的,攀爬很辛苦,你有点累了」。


如果能这样接纳孩子,面对困难产生的负面情绪,就能帮助孩子缓和并且冷静下来。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理性思考如何继续迎接挑战。



图片来源:giphy.com



问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搭建脚手架


家长可以先不插手,让孩子尝试自主完成。但若发现孩子遇到瓶颈时,可以询问孩子的需求。


比如,「是不是觉得有点难?哪里比较难呢?」、「感觉累了吗?需不需要休息一会再试试?」、「是不是有点害怕?哪里让你感觉害怕了呢?」 。


如果还有需要,可以给孩子搭建脚手架。比如给孩子一点提示,拆解或者简化步骤,给孩子做演示,或者你做让孩子帮忙等。


举个例子,孩子对搭房子很感兴趣,但搭房顶时总会倒,可以提示:



嗯,这样好像不太行,我们试着换一块平的积木怎么样?



还可以给孩子展示过程,再让孩子尝试。孩子完成后会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图片来源:giphy.com



鼓励孩子努力和尝试,而不是关注成果


鼓励孩子时,少和孩子说「你一定行的!」这种「关注结果」的话,可以多和孩子说「关注过程」的话。比如:「我看到你很努力 / 认真 / 专心地尝试过好几次了,你需要我的帮忙吗?」。


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聚焦在能不能做到。比如:「你刚才堆积木很专注,所以成功了。我们再来试试,专心地慢慢堆。」


「攀爬的确很累人,你却一直都在坚持,妈妈为你的坚持和努力感到骄傲。要不要妈妈在后面推你一下,我们再努力试试看?」


在平时教育中,多向孩子传达出「成功不仅仅看结果」,「愿意尝试、尽力去做,其实也是一种成功」。那孩子慢慢也会形成这种认知,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


这种思维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它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人对自我能力的相信和肯定—— 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能够不断提升的


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积极面对挑战,总能够从挑战中有所收获,获得终身成长的优势。


鼓励孩子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其实就是自然走心,也不用担心那么多条条框框。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感受他的感受,体验他的体验。你就能看到他努力的过程和细节。你鼓励他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动作都会自然浮现。


如果家长想送孩子一样礼物,最好的应该是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怎么做到?支持、理解和爱。而这些,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做到。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2] Bandura, A. (1988). Self-efficacy conception of anxiety. Anxiety Research, 1, 77-98. doi:10.1080/10615808808248222

[3] Bandura, A., Pastorelli, C., Barbaranelli,, C., & Caprara, G. V. (1999). 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 258-269. doi:10.1037/0022-3514.76.2.258



本文专家


郑鹊

合作专家

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

牛津大学儿童与教育硕士



宋鸽

审核专家

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

福山正达及语幼儿园副园长


策划制作

策划:王爷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限时领丨趣味动画《妙解成语》,在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故事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博大文化!房奴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加拿大联邦住房署要喊停这项措施!回国:母校发秀,欧洲校友如何让孩子更自信?心理学家告诉你,从有限的选择做起(深度好文)!懂点经济学,为什么能让孩子少走弯路?忽略这件事,可能让孩子说话晚,说不清父母掌握这10个技巧,让你的孩子更加自信最新近况 乌硝烟区中的鼓励和安慰中国用镓和锗反击了,就不用怕西媒“去风险化”的鼓噪只有我有天分,你们都没有天分“老公出轨的一年,靠这套课程重新找回亲密关系!”不自信的女人原来缺这个!好久没推荐童装,想来能让孩子凉爽过夏天的还是这个牌子麻省理工研究: 让孩子更聪明, 不是靠阅读, 而是要这样做...吃饭时多说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学会感恩?推荐今晚就试试不自信的人只是把自信放错了地方这一次,苹果不自信了为什么很优秀的人也会不自信?千万别忽略“仪式感”!不仅能让孩子感到更多的爱和幸福,还能让我们带娃更轻松闲思对孩子最高级的鼓励,是经常说这句话!无法爱上别人——就是简单的“自恋”团 | 轻盈透气的防晒衣,才能让孩子穿得住,抵挡暑假的炎炎烈日(含亲子款)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桥梁书”,每本都是口碑好书!是时候解放父母啦!这 N 个玩具能让孩子自己玩起来每日原则: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敦煌・戈壁挑战远征营:42公里戈壁毅行+文化探究,让孩子更强大,开格局!全球LGBTQ盛行的当下,什么样的性别教育能让孩子不迷失?创新者的困境——颠覆性技术“英语渣”父母也能让孩子开口说英语,英语启蒙这个事儿我算是玩明白了 ...这个「魔法神器」能让孩子自动放下手机?孩子聪不聪明,就靠「智商」了?想让孩子更聪明,这两种认知能力也要重视看什么书,能让孩子得到实际又持久的好处?鼓励孩子常说这4句话,他会一天比一天自信美国的孩子更自信?德州告拜登政府:鼓励手机预约入境,形同鼓励非法移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