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之友”眼中的习近平:30多年前他就读懂了寻根故事
炎炎夏日,中国日报外籍记者石花姐(Stephanie Stone)来到福州避暑胜地——鼓岭,在这里看到了一张充满故事的旧照。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邀请美国老人加德纳夫人(Elizabeth Gardner)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密尔顿·加德纳(Milton Gardner)梦回儿时故土的心愿。这张旧照就是在当时拍下的。
在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加德纳夫人通过丈夫遗物中的旧邮票找到了鼓岭所在 来源:鼓岭管委会
鼓岭用当地方言读作“kuliang”,正如密尔顿·加德纳一生所记。这位美国教授在鼓岭长大,1911年才随家人搬回美国。多年来他都希望重返故地,临终前也念念不忘。
Guling was known as Kuliang in the local dialect, as Milton Gardner remembered all his life. The late American professor grew up in Kuliang before his family moved back to the US in 1911. Always dreaming of going back, Milton's last words were said to be "Kuliang, Kuliang".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美期间亲自讲述了这段中美圆梦故事。中美鼓岭情缘延续至今,成为了“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的实证。
穆言灵接受中国日报记者石花姐采访
上世纪90年代曾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教英语的穆言灵(Elyn MacInnis)帮助了不少像她一样的“鼓岭之友”,在鼓岭重寻家族记忆。
穆言灵女儿“爱中”、“爱华”儿时的照片 来源:鼓岭管委会
今年6月,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时,提到的“把部分骨灰撒在闽江的穆蔼仁先生”正是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是美国“飞虎队”成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战。
I knew that he could understand what we were doing because he understood the Gardner family story right away, back in 1992, said Mrs MacInnis.我相信他(习主席)能理解我们,因为他在1992年就读懂了加德纳一家的寻根故事,穆言灵说。
出品人:曲莹璞
总监制:王浩
监制:柯荣谊
统筹:何娜 李畅翔 胡美东
制片:张少伟 沈一鸣
编导:罗瑜
记者:石花姐(Stephanie Stone) 罗瑜
特别鸣谢: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福州市鼓岭管委会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中国日报领航工程出品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联合承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