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季羡林、胡适都推荐的小说,读懂它就读懂了人生
如果一个人想通过读书来认识人性,了解众生相,又懒得寻寻觅觅绕弯子,最适合的还是阅读经典书籍。因为那里藏着历史的回响,人性的密钥,幸福的温度。
有人说,《红楼梦》偏文艺,《水浒传》太草莽,《三国》离生活太远,《西游记》又太隐晦。
那小编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三部经典,可能它们的名气不如上面几部小说如雷贯耳,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上乘之作。
它们中一部描述了儒林的逸闻轶事,代表着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一部问世两百多年,被誉为小说版的《山海经》;
还有一部则是揭露官场黑暗、潜规则的,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部小说部部精彩,在群星闪耀的明清小说这片天空中,散发着它们独有的光芒,也都是值得我们一遍遍品味、研读的经典之作。
《儒林外史》古代讽刺小说的杰作
关于《儒林外史》,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短评:
看完,人情世故起码半通;看懂,可以小小纵横于世俗社会。
的确,作者吴敬梓把他体验的世情,经历的人事,经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脸,统统倾注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成就了这部古代讽刺小说的杰作。
吴敬梓出生名门望族,从小聪颖好学,才识过人,并有理想和抱负。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间,他们一家“科第仕宦多显者”,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这就是吴敬梓在《移家赋》中所羡称的“五十年中,家门鼎盛”的黄金时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吴敬梓考取了秀才,同年父亲病逝。因为不善于打理生计,加上性情豪爽,乐善好施,过着“千金一掷买醉酣”的浪子生活。没有多少年,田庐尽卖,奴仆逃散。
雍正七年(1729),他到滁州应科举考试,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由于家产挥霍和科举失利,乡里豪绅把他看成败家子,“传为子弟戒”。
雍正十一年(1733),吴敬梓怀着“逝将去汝”的愤懑心情离开故土,移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并与各阶层人物广泛交游,大大地开阔了生活视野,并为创作《儒林外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乾隆元年(1736),吴敬梓曾赴安庆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吴敬梓晚年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冬夜苦寒,每夜绕城步行数十里,以此“暖足”。艰难困苦的生活也缩短了他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生活距离,也造就了一代伟大的小说家。
《儒林外史》便是吴敬梓居住在南京时写下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胡适在《吴敬梓传》说:“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
作者吴敬梓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与他所处的年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认识到“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的历史兴衰大势,他才产生出“功名富贵无凭据”的慨叹。
每个时代都会有这么一段“外史”,而吴敬梓用一支妙笔写下了自己的时代。
对《儒林外史》的初印象,就是选入初中课本的名篇《范进中举》,当时读来,实在难以领会其中讽刺的意味,如今再回味,才惊觉:
时代在变,历史发展的规律却总是相似。
中举前,范进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
中举后,当地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中举前,他是一介穷书生,备受讥讽嘲笑,清贫压仰;中举后,众生仰慕,举世皆亲。功利的世界上,原来是古今一辙。
除了对科举制度、儒林败类的批判,小说也歌颂了一些包括下层人民在内的理想人物。
比如,全书结尾出现的市井四“奇人”,他们澹泊名利,自食其力,作者也把他们放在正面人物的位置上来加以称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纯厚真挚,朴实无华的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这部写透官场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可以说道尽了蝼蚁草芥之哀,写尽了势利滑稽之人,被誉为清代最奇怪的长篇小说。
执金杯饮酒的狂狷儒士,只身逃婚的叛逆才女,酷爱男风的名门基友,隐居山林的真儒贤人,死磕科考的哭号童生,招摇撞骗的冒牌诗人,劝女殉夫的礼教狂徒,从淳朴上进的孝子变为贪婪虚伪的卑鄙之徒……
继《金瓶梅》之后,《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完成了从传奇性到现实性的过渡,描写的对象更贴近现实人生,刻画了一幅中国十八世纪的全景风俗画。
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结构上的独创性,它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
胡适对此评论道:《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
《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运用,更是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作者嘻笑怒骂,极尽讽刺之能事。或明嘲,或暗讽,或引人发笑,或令人切齿,无不尖锐深刻,语语中的。
鲁迅对《儒林外史》评价:
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季羡林说:
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中国文学研究家夏志清:
中国古典小说包括《红楼梦》在内,难得如《儒林外史》写出的白话那么纯粹,而能代表中国人的语言。
《镜花缘》: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奇幻小说。
清朝,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时代。
有一本与《儒林外史》同样经典,却一直被忽视的清代古典小说《镜花缘》。这本书问世两百多年来,在海内外广为流传,被誉为小说版《山海经》。
《镜花缘》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自它问世之后就众说纷纭。
孙楷第先生把它称作灵怪小说,鲁迅先生把它列入“以小说见才学者”一类。小说家吴趼人说它是“科学小说”,大学者胡适说它是“妇女小说”。其实,这种分歧正好说明这部小说本身的丰富与复杂。
《镜花缘》共有二十卷,一百回。作者李汝珍。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五十回写女皇武则天寒冬赏雪,令百花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抗,结果百花仙子及九十九位花神尽遭天谴,贬谪人间,为百位才女。十九位花神尽遭天谴,贬谪人间,为百位才女。
百花仙子降生为岭南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因仕途不利,抛妻别女,与妻兄林之洋游历海外,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女儿国、黑齿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奇城异国。
后五十回写武则天大开女试,考选才女,花神托生的一百名才女都被录选,赋诗论学,弹琴游戏,大展其博学卓能。
小说的主旨,用李汝珍自己中的话说,是“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也就是说,是为天下才女立传扬名的。
李汝珍,字松石,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他大约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道光十年(1830)去世。
李汝珍从小就聪慧颖异,好读书,但不屑于章句帖括之学,反而对各类杂学大有兴趣,琴棋书画、星卜象纬、博弈杂戏无所不通,一学就会,是个博学多才之士。
乾隆四十七年(1782),他师从精通乐理音韵的凌廷堪受业,“论文之暇,旁及音韵”,几年后,便完成了他的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为他带来了较高的声誉。
大概在此书完成之后不久,李汝珍便开始专心创作《镜花缘》,前后三易其稿。直到嘉庆二十二年(1817)冬,《镜花缘》才正式定稿。
这部产生于清嘉庆年间的长篇小说,最富有特色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它领先于时代的妇女思想,一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博学多能。
胡适先生在《镜花缘的引论》中说:“《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作者在书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女儿国,“用文学的技术、诙谐的风味,极力描写女子所受的不平等的、惨酷的、不人道的待遇”,让林之洋被选为王妃,使这个男子身受种种女性所受的苦痛......
在这些奇幻事物里,作者巧妙而又辛辣的讽刺了人间的种种丑态,几乎每一种低劣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国度:
两面三刀的人可以去两面国,故作风雅的人可以去白民国,刻薄吝啬的人可以去无肠国......
书中除了讽刺妇女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还反映出作者的博学多才和天马行空。据说,《镜花缘》一出,最为时人称道的,就是作者的博学。
李汝珍的朋友许乔林称之“枕经葄史,子秀集华;兼贯九流,旁涉百戏”。书中所写的海外诸国如君子国、女人国等,都源自《博物志》、《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所见的奇风异俗、奇花异草也各有来历。
至于对才女们聚宴显能的描写,更令人叹绝,凡诸子百家、人物花鸟、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双陆马吊、投壶蹴鞠等等,无所不有,且无所不精。连书中所载的药方都一直为人称道,甚至还被选入医书中。
这本书到底有多奇幻?
周作人就曾说:“我幼年时候所最喜欢的是《镜花缘》。林之洋的冒险,大家都是赏识的,但是我所爱的是多九公,因为他能识得一切的奇事和异物。”
豆瓣网友认为即使是《魔戒》也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此书志怪却华美,便是《魔戒》中塑造的世界也差了三分。
关于它的文学性,汉学家费施曼更是高赞:
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老残游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〇六年。它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刘鹗的传世经典之作。
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〇九年。虽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刘鹗本人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钟情于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
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贗、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并借此获得很大声誉。刘鹗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
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虽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〇〇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
一九〇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比较积极的一面。
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主人公老残,不入仕途,浪迹江湖,凭借医术糊口,游走中华大地,看似跌宕曲折的游历,实则是潜入官场内部的冒险。
老残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场,芸芸百官,玉贤、刚弼等“清官”的真实面目、官场晋升的手段和细节,一一浮出水面,读来不寒而栗;中国传统官场文化中的规则与潜规则,当时吏治的黑暗,再无任何遮掩!
鲁迅在评论《老残游记》时写道:“摘发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本书流传甚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老残游记》应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上乘的“文化小说”,而且是一部古往今来诞生于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上具有超一流精神、文化、文学和艺术境界的巅峰之作。
《儒林外史》《镜花缘》《老残游记》
我们推荐的这三本中国清代古典小说巨著,为作家榜经典文库系列,以原貌呈现完整收录珍藏善本。
《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善本为底本,完整收录56回,全新精校典藏。全书共294个注释,解释生僻字词,随文掌握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书中突破性地收录了国内新锐插画师的6幅全新绝美古风插画,古典与现代风格更是交织完美。
《镜花缘》原貌呈现清嘉庆二十三年李汝珍亲自监刻的定本,完整收录100回,收录书中主人公游历的33个奇幻国家特点大全,随看随查。
全书共132个注释,解释生僻字词,随文掌握注释,扫清阅读障碍。书中附有精彩呈现全新精美拉页大图,演绎光怪陆离的古风异想世界。
装帧现代,环保轻型纸锁线装订,字体排版疏朗,内文纸采用70g轻型纸,既护眼又轻便,适合阅读收藏。
《老残游记》依据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善本为底本勘校,全新精校,独家收录精美手绘插图,大气呈现中华大地山水风貌。
这三部小说都是时代的产物,讽刺了清朝的科举制度、男尊女卑、官僚集团的腐朽......。读来让人不禁感叹,最真实的历史,往往都保存在文学作品中。
古人言: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此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作为现代人引经据典,可谓深得人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社会经验的累积,越加觉得读历史的重要性。
读历史还能让我们防微杜渐,见微知著。
这三部书,能为你还原一个鲜活的时代,愿你读来,有一份感悟和收获。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老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以上推广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