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成了“服务员”?一批专家坚决反对健康2022-07-21 11:07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康复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撰文 | 汪航、实习生沈艳丽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为自己正名”是最近国内康复界的头等大事。7 月 12 日,人社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公示稿,下称《大典》),“康复治疗师”没有出现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而是归到了“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大类下的“康复矫正服务人员”,与之并列的职业有眼镜验光师、眼镜定配工等。文件中对“康复治疗师”的分类这引发了康复界一片哗然,众多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及相关专业学生纷纷表达了反对意见。有人担心此举会降低从业门槛,影响行业整体发展质量。也有人表示这是对康复治疗师性质和地位的误解,称是康复领域的一次“倒退”。“医学界”梳理发现,已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等学会及个人向人社部提交了职业定位修改意见。多位康复科专家告诉“医学界”,希望“赶在公示期结束前发出声音”,反馈邮件之多甚至一度使人社部邮箱爆满,不得不另开渠道听取意见。今天是文件公示的最后一天,康复界的“奔走相告”会改变职业认定的最终结果吗? 职业分类引发“担忧及恐慌”刘沙鑫教授是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会长,也是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他告诉“医学界”,职业定位文件发布后,部分康复治疗师向协会表达了他们的悲伤心情,还有人对今后的工作产生了“担忧及恐慌”。刘沙鑫理解他们的消极情绪。在他看来,如果把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划分调出了医疗范畴,将有损其专业属性,与之对应的种种管理和康复医疗服务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会长刘沙鑫这也是业界的普遍担忧。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在其文中提到:“调整划分类别后,其定位与当前职业领域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康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可能存在误导民众对医学技术认知等问题。”据了解,《大典》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导向作用,其对职业的定位及划分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息息相关。从《大典》对康复治疗师的定位看,他们主要“从事健康咨询、医疗临床、康复矫正、公共卫生、体育健身、康养休闲等辅助服务工作”,职业划分为“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业界传播较广的一张“自嘲”图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沈雪彦表示,如果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分类发生改变,会令这一群体在职称评聘、职业定位等具体问题上产生一定的困惑。可能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跟进,才能使得这一群体的现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定位是偏医疗的:他们的从业地点都是在各级医院里,康复治疗师在医院中的职称评聘也是按照医技人员。康复治疗师的执业,需要通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报考时,原则上是要求医学与卫生技术专业的。”一位匿名的高校康复治疗学教师也向“医学界”表达了他的担忧:最直观的影响是会打击所有康复在读本科、硕士、博士生的积极性,降低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获得感。他认为,保洁、保安、小区物业、消防队员甚至整个医疗行业都是服务性质,也都可以叫社会服务人员,但医疗所面对的对象有其特殊性,医疗从业人员也有其专业门槛。“用服务人员定义康复治疗师过于不负责任,每个康复本科生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上都是按照医学生的角度去培养的,如果以医学生的标准去给要求,却又给予服务人员的对待,这种不公很少有人能接受。”该教师称,最终的结果是会造成康复人才出现断层,甚至一大批人转业,“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康复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这是搞倒退啊”《大典》公示稿发出后,“将康复治疗师更改为 2 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议几乎得到了全行业的声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在写给“卫健局人事司”的信中写道:“坚决反对这样分类!!!这是搞倒退啊!”中国康复医学会7 月 19 日上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康复治疗师职业分类修改建议问题。会议认为,从岗位职责、现状和任职条件、国家政策看,康复治疗师是具有专业标准要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并向人社部递交了反馈意见。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于7月18日通过邮箱、传真、快递等形式,把“更改康复治疗师职业类别”等建议也传递给了人社部。刘沙鑫称“这恰恰是一个契机”,“职业大典将其定义由‘康复技师’转变为‘康复治疗师’是可喜的进步,值得肯定,而这些讨论也能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这一职业。”此外,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教授表示“康复治疗师无疑是医学团队的基本成员,不能纳入社会服务人员!希望人社部能够尊重医务人员的意见,不要做出逆历史潮流的决定!”“医学界”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云南省康复医学会、贵州省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等组织均向人社部提交了修改建议。康复治疗师应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刘沙鑫的观点中,“医疗行为”和“社会服务行为”两者存在不同,前者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服务行为,而康复治疗师执业应该属于“医疗行为”,划分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康复治疗要熟悉患者的躯体结构,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心理等,如果不强调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仅仅是社会服务的宽泛概念,工作时那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仅仅让‘顾客’自己主观上觉得舒服就行了。从业人员也不需要严格的医学教育、实习、规培、终身学习,简单培训也就可以上岗了。”“专业性”是刘沙鑫向“医学界”多次强调的内容。他认为康复治疗师在患者康复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绝不是辅助性服务人员那么简单。“治疗师需要具备一些很系统、深入的医学基础理论作为支撑,还要根据病情、治疗效果及反应快速作出医疗判断,与临床医师一起参与最后的医疗决策,进而实施治疗”,刘沙鑫说。这与沈雪彦医生的看法一致。她告诉“医学界”,康复治疗师主要分为物理、作业和言语治疗师三大类。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中,他们都是直接和患者接触并提供康复治疗的人,也是整个康复医学科室以及康复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沈雪彦以她所在的科室为例,康复治疗师人数占比在一半左右,最新引进的一批都是硕士、博士起步,医院还会把他们送出国学习深造。“临床工作中,康复治疗师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从如何穿衣、如何进食、如何适配辅具,到患者如何在回归家庭社会的路上获取进一步的援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都起着教育、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同时,在三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们还与社区同仁深度协作,承担了大量社区康复的支持工作,包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居家环境评估和改造方案等十大志愿服务;在给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别的康复治疗师要根据病情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病人的评估,以及包括医生组的团队讨论,制定并不断调整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此外,康复医学科需要帮助病人从翻身到坐起再到迈步,跨过一道道并发症的“坎”,同时通过一系列训练来一步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一过程,不仅考验康复治疗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求心态、沟通等多方面的复合能力。康复医院中正在康复治疗的患者据沈雪彦医生介绍,随着康复观念的普及,已有越来越多的康复治疗师走进骨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病房,以会诊治疗的形式帮助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介入。“这些都需要具备过硬的、医疗相关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医学界”梳理政策文件发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中,培养康复治疗师的本科专业“康复治疗学”、“康复物理治疗学”、“康复作业治疗学”属于医学技术类别,而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课程也是按医学技术类设计。“康复治疗师经过至少3-4年(专科3年、本科4年)的专业学习,通过相应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才能有机会上岗,并且需要终生学习。”在沈雪彦医生看来,目前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属性和定位是完全符合“医疗技术人员”的。康复医院中的康复治疗师会改变最终结果吗?业内掀起的反对浪潮会改变最终的职业定位结果吗?《中国康复治疗师岗位标准编制指南》专家共识撰稿人之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系统理学疗法科主任刘惠林告诉“医学界”,就事件本事而言可能产生积极改善。但他更希望,“缺少康复治疗师相关立法”的深层次原因能得以重视。 刘惠林是我国第一批康复治疗师“只有中国有康复治疗师,它的范围很广,休闲领域中也有,这就造成职业本身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如果没有立法的话,对它的职业划分就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最后统一放到了服务人员里,弱化了中国目前大多数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定位。”《柳叶刀》2020年文章中曾测算,中国康复需求人数高达4.6亿人,需要康复治疗师70万,而依据专家调研,国内现有康复治疗师人数约为5万人。刘惠林分析认为,缺口大与职业归属感低等原因相关。“我国康复治疗师要么挂靠到按摩理疗领域,要么是拿自己的技术职称证当作执业证,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养机制与准入类标准。”作为我国第一批康复治疗师,刘慧林曾在多家国际康复医学团队中进修,他向“医学界”介绍称:“在欧美国家,从事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的康复治疗师,均有各自细分的职业法规,我国港澳台地区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美国的康复治疗师是有运动处方权的,能够单独开业,而国内的康复治疗师更愿意待在三甲医院里,因为去基层待遇低、康复力量薄弱,难以提升自己,加剧了康复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刘慧林主任在葡萄牙学习在刘慧林看来,康复治疗师对生命健康影响大,技能要求高,希望尽快建立统一的筛选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临床康复医疗质量,使康复治疗师准入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经验可循,最终推动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此,他充满信心。来源:医学界责编:郑华菊校对:臧恒佳往期精彩回顾年收入400万!这个卫生院“康复科”怎么做到的?“新冠康复门诊”已开,百余位患者就诊创业7年,两位80后打造了7000张床位的康复理想国*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