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活动与刷题的区别
今天要跟大家谈谈“训练”这个话题。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练习。人们通常用的词就是:完成作业,做课外练习等等。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刷题”,“刷”这个词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我们特别强调“重复”,就会比较肯定这种做法。然而,对于很大一部分不成熟的学习者来讲(如普通小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训练。训练,意思是为某些特定目标而设计的结构化的活动/练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训练。
如我们跟学龄前孩子玩一些游戏,常见的是半结构化的活动(即一部分计划中,一部分非计划需要随时跟着孩子的情况变化的)。如最近视频号上发布的两个百数板的游戏活动👇
这些活动不需要重复进行,没有明确目标,什么时候终结,并无计划,玩到孩子不想玩了,或者要进行后面的事了(吃饭、睡觉、出去等),就自然结束,下一次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候,没有什么节奏上的要求。
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体验和探索,积累经验。包括小学生也会有许多积累数学经验的活动,如EP课里我也有设计百数板的游戏活动,但是相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就高了。
那么训练是什么呢?训练有这样几个特点:
训练可以是单一目标的训练,也可以是复合目标的训练,但为了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能力发展目标),一定包含了细节指导。
从以上特点来讲,大家很容易识别,什么样的练习是经验性的活动,什么样的练习是重复性刷题,什么样的练习是训练。不过,一个系统训练也可以同时包含了:经验性活动、重复刷题、以及阶段性的有指导的训练。
一些看上去好玩的活动也可以变成一种训练。如👇这个陪小宝玩数学的游戏活动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可以用来训练孩子数感、工作记忆和视知觉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增加难度。对于需要进入数字符号训练阶段的孩子来讲,我们也可以把点卡换成数字符号,使用不同的数字阵型来丰富训练方式,改变数字关系来增加训练难度。这也是我今年新课Hi课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果根据以上需求改变活动,将不同难度的活动组织起来,并设计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它就变成了一项训练。这个训练就会有具体的要求,诸如孩子的坐姿、观察的方式、反应的时长都会有具体要求和指导。如果成人忽视要求,没有进行示范,对孩子的不当操作没有进行纠正,无法进行指导,就不能完成训练。训练就沦为低效的活动,就只能实现部分目标、或只是在其他方面产生作用、甚至一个特定目标都无法实现。
除了家长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地方是,对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无法正确把握。
训练的难度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只训练孩子不会的,会的一概不做。这是错误的。无论是数学题,还是其他工作技能的训练,甚至体育运动的训练,训练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型的活动,其中包含了各组难度不同目标不同的练习内容,它们是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协助完成对提升孩子能力的目标。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三年级结束了,马上要四年级了,那么要学习的就是四年级的内容,三年级的就不用去练了。这是把数学知识概念割裂为一个个知识点,如同语言学习中的背单词默写一样。四年级的数学知识与三年级是紧密相关的,我把三年级的内容加深一点就可以变成四年级的,甚至变成五年级的题目。当你学习运算律的时候,你一定要先熟悉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熟悉多位数运算,同时也包含许多监控和验算的技巧。
我曾经说过,面对那些超前学习的风气,我是不会妥协的。我不会因为市场需求高,就去做超前学习的课程。一个明明基础不够好的孩子,为何要去教ta做下个年级的题目呢?拿做题目当成学新知识新概念,这样的学习方法还能是正确的吗?
然后再来谈谈训练强度。训练强度包含了一天里要进行多长时间多少道题目的练习,当然也包含家长一对一辅导的过程;训练强度还包含在一个周期(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总共要训练多少次,重复多少次,间隔频率是多少;训练强度还包含在某一环节的训练中你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如果让我大致概括一下训练强度的原则,大体上如此:
关于第四点训练要求,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很多家长对于“要求”这件事的理解是错位的,矛盾的。应该提出态度上的要求和思考难度上的要求,他们惧怕,说太难了吧,做不到;但是不应该提出的要求则有一大堆,如一天是不是要做100道题才有效?是不是应该增加其他练习册?要不要当天就重复练习到熟练?等等。
数学的训练,归根结蒂我们要做的是思维训练,它不是一个熟练工训练。即便我们在说计算要通过刷题来提升速度,也依然是一个技巧活儿,需要提升的是围绕着计算展开的若干项大脑高级功能。大家可以移步看👉影响儿童计算效率的那些大脑高级功能
就我目前观察研究的这些案例来讲,阻碍孩子提高计算速度的因素有这样一些:
前两项我们都有方法可以去提升,对于最后一项,家长有重大责任。如果你在日常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韧性,培养孩子完成作业时的良好心性态度,无法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又过于急功近利,你和你的孩子将很难从任何一门课中获益,进步将非常缓慢。
当然这个问题展开谈,也有一些技术方法,如提高工作记忆能力,抑制控制功能,你们也可以查看这两篇文章👉:
有的家长能要求孩子每天完成做多少道题,但是无法要求孩子2分钟内专注不分心;有的家长能要求孩子每周完成相应的计划,阅读多少书,记多少单词,但是无法纠正孩子错误的习惯,细微的小动作。
这是把最重要的训练内容放弃了。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考试的时候,5分钟完成计算,百分百正确。那么孩子平日的计算训练,就要练习10分钟训练里都保持专注。尽管可能一开始不能,但是我们可以分段练习,直至孩子可以高效的在10分钟里完成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
我在05年的时候,计划骑行川藏线。计划22天完成,平均一天100公里。在此之前当然要进行训练,长途骑行的耐力最最重要的,心肺训练是最艰苦的。起初保持每天平地60公里训练量,之后在速度上提高要求,用更短时间完成60公里,比实际川藏线骑行速度肯定要快。但是由于还要考虑川藏线的高原因素,山地崎岖不平,还有十几座大山要翻越,因此平地训练强度就要增加,提高速度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拉长距离,拉长骑行时间,因此围绕上海周边的短途骑行也是训练项目之一的,直至要能够完成日行200公里的程度(上海到杭州)。
也就是说,目标是山地一天100公里,那么平地就要达到一天200公里。
通过这个例子,你就很容易理解:当我们考虑到考试时候的紧张感压力所形成的阻力,那么平日训练过程中,就需要提高对孩子专注度的要求,思考力的要求。这就是训练!而不是刷题那么单纯。
良好的习惯与能力源自于日常训练!也源自于高要求高标准!
下面是我在C课训练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一一给家长提供了指导,这些案例也说明了,在具体训练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家长必须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耐心,培养自己的指导性。
没有耐心,没有要求的训练将会是非常低效的!
第一个案例:注意力锐减
当你发现孩子注意力锐减的时候,你要进行分组练习,尽可能保证孩子在一组练习中全神贯注,然后再逐渐增加每组题的题量。
第二个案例:自我修正注意力切换问题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有口误或者改错就紧张,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面这个小朋友,根据第二列的速度和第三列的速度可以判断,孩子主动抑制控制了惯性,修正了自己前面的注意力切换问题。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第三列是全对的,只看到了第二列的问题,所以忽略了孩子正在自我修正。实际此时速度略微下降是没有关系的。
第三个案例:能抑制分心,但是不能自我修正注意力切换问题
有的孩子同样有改答案的情况,但是没有自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动去修正。所以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完成这份练习之后做一个回顾,讨论刚才的改动问题,提醒孩子下一次练习要主动控制去修正这个问题,可以放慢速度。
相反从视频中并未看出孩子抑制分心上有什么困难,说明这方面家长提醒过孩子,孩子能主动控制自己的动作,问题也就不在这里。
第四个案例:要忽略孩子的卡顿
在孩子做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短暂失忆”,这在速算训练中是常见的。主要是工作记忆停拍了,即上一道题结束后,关闭了相关信息通路,但暂时没有启动对新的信息的加工,就出现了这种卡顿,看着算式,但是头脑一片空白。这也属于“刷新”功能问题,但因而是偶尔出现的,加上孩子略紧张,我们就不要过度去关注,甚至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整体表现加以表扬和鼓励即可。
第五个案例:但是有些小动作是需要纠正的
下面这个小朋友,在计算时有一个小动作,做一题,移动一下纸张,似乎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这也是一个工作记忆停拍的动作,而且是人为制造的,非偶发的,形成了一定的习惯的。我们就需要去纠正它。
我提供了家长一个纠正的办法,并用视频演示了一下操作方法。家长在采取这个方法之后,我们从视频对比中就发现了,孩子做题更流畅了,速度提升了!从原先的10道44秒,到现在一口气完成22题1分23秒!而且这个速度还是在我给孩子增加了两个步骤后的速度,等训练一段时间后,逐步撤去这个操作后,速度会更快。
第六个案例:不需要进行工作记忆刷新训练的情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连贯,看似分心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上述操作进行。在上一个案例后,有几个家长也提出了是不是也要进行同样操作,如👇这位家长,孩子的情况就不同。
在孩子注意力在线的时候,并未出现工作记忆停拍刷新问题,但是孩子后面的不连贯是由于注意力分散,没有主动抑制分心造成的,那么当前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孩子提出要求!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并不是提出要求就一定能控制自己的,还存在一些注意力缺损的表现,或者对数字符号的视知觉感知较弱,无法抑制地分心,这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增加别的训练。
第七个案例:原理打通后更加熟练
下面这个孩子在学习减法速算技能中遇到困难,我让家长按照另一个孩子的干预方法,对原理层面再做一些碾压。若干天后,家长反馈孩子数感提升,练习更加顺滑了。
我观察视频后,发现孩子还需要减少一些小动作,表现会更棒。不过也能看出孩子在稍后的练习中注意力下降,但是在努力抑制自己分心,是很棒的。这种时候,在略高于孩子承受力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有效的,能够进一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时长。
所以不同孩子的情况我们都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指导。
谈到最后,不由地感叹,似乎现在孩子注意力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这可能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孩子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有关。但还有一点是我存有怀疑的:除了孩子的活动偏多,少有凝神沉思的时刻,现在的教养风格也越来越复杂,手段方法理论特别多,但是父母育儿的本能没有了,传统没有了。一方面我们强调自由,强调天性,强调尊重,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没有自我要求了,越来越失去目标了,这样下去也将越来越没有自由。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了学习热情,没有了追求,没有了自我反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群
请扫下面管理员【土星】的二维码
备注:孩子年级+入公开课群
或
备注:孩子年级+入解读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