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保质期是多久?婚姻和恋爱的区别是什么?
好了,今天继续来聊一聊《花束般的恋爱》这部剧的几个延展问题。
问题一:爱情有保质期吗?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爱情,而不是简单地讨论爱情是否有保质期。
如果我们把爱情定义为只有在初见时心跳加速的激情,那么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消失。
研究表明,激情期往往很短暂,只能持续几个月到一两年,最长也不会超过三年。因此,长期的爱情确实是不存在的。
那么,那些几十年依然恩爱的伴侣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我们对爱情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了。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对爱情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是性欲望:即性成熟后与异性或同性发生性关系的本能欲望。当我们对某个人有性吸引力时,这种欲望会激活我们的下丘脑等部位。
第二种是浪漫吸引:它最接近我们狭义下的爱情。虽然生命中有许多人可以满足我们的性欲望,但我们偏偏只选择一个人,让我们茶饭不思,这就是浪漫吸引的魔力。
这两种反应属于激情之爱。
第三种是依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产生深深的信任、连接和依赖感,这属于伴侣之爱。
这三种感受虽然激活的脑区不同,但都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著名爱情三角理论:激情、亲密和承诺 ——也是异曲同工的。
激情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承诺未必百年不变。
但是亲密和依恋却可以在长期关系中,在我们的正向培养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和不可替代。
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关系中,亲密我们最可以去人为努力的那一个元素。
那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的保质期可以很长很长。
上面两个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长期关系中爱情的保鲜,我们需要有3个基本的认知。
1.调整期待。
我们可以在爱情前期享受激情,但要了解,激情不是维持爱情的基础。如果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发现自己对对象少了一些激情,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这可能正是你们关系新的转机。
2.培养亲密。
就像上一篇推文说的—— 学会更新爱情地图、充盈情感账户(点击阅读),从一开始就养成良性的互动习惯,正向培养亲密和依恋。
3.共同探索。
同时并且有意识地创造和伴侣共同探索新事物的机会,我们是可以重新创造激情的。
关于长期关系中的激情,或者说长期吸引力,我展开来讲一下。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自我延伸模型”。
人类会希望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资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认同。
比如体验新奇一些活动、发展一些新才能,接触到新的思想观点,这些会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内在满足。
那我们谈恋爱时候的新鲜激情呢,一方面来自新鲜肉体,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其实就是来自于这种精神上的新的体验。
恋爱就是一个这样自我延伸的过程,我们会把对方的资源,观念,技能都纳入我们的自我概念当中,这些新奇的体验,加上在这个过程里形成的相互认同,会让我们觉得内心富足,爱情妙不可言。
但一旦两个人熟悉了,这种自我延伸往往会变慢,很多人会开始觉得和对象的关系变得枯燥无聊了。
说来说去反反复复就是这么些东西,不仅肉体上如此,精神上也是一样的匮乏。
那根据这个模型呢,长期关系中保鲜的其中一个关键 —— 就是两个人都要需要创造性给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在关系当中保持自我成长,并且不断的和对方一起去开拓一些新的活动,新的体验。
长期关系中的激情,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去创造的。
我喜欢说一句话:「当爱情不是全部的时候,最好的爱情才可能发生」
同时,亲密和激情存在相关,夫妻成为好朋友也有助于维持激情。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走极端,鄙视激情,觉得激情是很肤浅的。
这也没必要,激情当然是有意义的。
没点激情让我们降智,我们哪可能愿意和一个陌生人进行跌跌撞撞地磨合?
有激情的关系会让双方在一开始愿意去主动了解和包容对方,本能的力量让双方靠近,没有这种力量我们繁衍都是问题(笑)。
但另一面,过多依赖激情,我们会容易幻想和美化对方,造成落差,在激情下头后,关系很快走向结束。
所以不要否认激情的价值,完全可以享受它,让它来得更猛烈一点。
但享受激情的同时,摆正对关系的认知,调整好期待,同时学习相处的能力—— 去了解真实的对方,学会处理差异,掌握亲密和独立的边界,养成好的沟通习惯,正确的沟通方式。
相爱是本能,相处是能力。
相处过程中去慢慢培养足够的信任和亲密,才能让激情之爱顺利过渡到伴侣之爱。
在双方共创的过程中,这段关系才开始慢慢具备不可替代性。
帮助大家慢慢掌握这些长期关系中底层能力,也是我们油米成立的初衷。
问题二:婚姻和爱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婚姻,大家普遍有两种态度:
一种认为婚姻是爱情的证明,期待它的到来;另一种则害怕婚姻,认为它是爱情的坟墓。
实际上,婚姻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这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和能力。
我这里借用金星老师一句话: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不幸婚姻过分将就,或者对幸福婚姻过分期待。
妖魔化婚姻中的困难,或者对幸福婚姻有不切实际的高期待 —— 都没办法让我们幸福。
事实上婚姻和现实中其他事情一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
而且真实的婚姻状态是因人而异的 —— 取决于你们双方是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婚姻是我们选择了一个一起打怪升级,抵御风险的人生伴侣。
虽然并不一定这个人一定可以和你分担风险,甚至可能你的风雨是对方带来的 (调侃)
但是我们选择结婚的时候,都是有这个期待的对吧?
所以我自己看来,和对方组成人生伴侣,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关系;
和单纯恋爱的时候相比,是从对方是全世界,变成两个人背靠背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
一旦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绑定是一定会比之前更多的。
因为婚姻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利益的纠缠更加明显,相比恋爱,婚姻中两个人的关系会经受更多的考验。
外部层面:分享社会资源,经济利益的绑定,社交关系的重叠
内部层面: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情绪相互影响,后代的养育 —— 这个人几乎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
好的婚姻双方需要彻底的信任,相信可以彼此交付,可以彼此拖底,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也正是因此如此,对双方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 而且婚姻中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重要的不仅仅是两个人单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能力。
比如在中国家庭当中,我们经常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很多父母的手伸太长,不仅择偶要管,子女结婚后也要管,甚至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要插手。
关系中的人越多越复杂,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很复杂了,还要牵扯入双方老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这一团乱的关系如何处理?
作为新家庭的主体,小夫妻需要站在一条线上合作,去解决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或者说有效配合对方解决问题。
说说我自己的事情。
比如结婚前关于彩礼的事情,一开始我妈妈想要20万,但最终在我的安排下一分没要;光光没有插手太多这件事情。
同样,比如要孩子的事情,我只需要负责和婆婆说:我都可以,看光光(我老公)。光光自会安排好他家里一切,不需要我去面对催生压力。
我和光光各自完全处理好自己这边的父母,不会给对方任何的压力。
确实,婚姻比恋爱复杂很多,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对婚姻要有合理期待 —— 不妖魔化,不理想化。
但夫妻之间,一定要意识到你们彼此才是最重要的,最应该为彼此负责的;
你们小家庭的方向,不要去交给第三人决定 —— 只要守住这个第一准则,同时有不错的合作能力,大部分婚姻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常常说妈宝男妈宝女,无法经营好婚姻是有道理的。
我见过很多因为原生家庭过度干涉,最终感情破裂的夫妻。
如果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指向婚姻的 —— 那我觉得我们恋爱的过程,也是筛选这样一个重要人生伴侣,同时也是婚前去练习配合度的过程。
问题三:工作生活不能平衡吗?或者怎么平衡呢?
《花束般的恋爱》当中,男女主两个人,很多人认为「男主工作太忙,忽视了和女主的共享时光,最终导致感情冷淡」
但是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基础,总要有人去挣。
因此也想知道,长期关系中,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
我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太大。
每一个人愿意在生活或者工作上投入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重要的还是目标和期待是否一致,而不是具体的分配。
关系是一个整体。
比如传统家庭:认可男方打拼、女生顾家,这就属于目标期待一致。
非传统婚姻,比如我和光光都属于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事业上;家务靠机器人,晚要孩子,这也属于目标和期待一致。
在整个家庭总体期待一致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平衡的。
就像前面说的两种,无论是双方都在前线作战,还是一方前线一方后勤 —— 事实上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大家都是目标一致,家庭可以有效运转。
但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双方想要的生活模式,对未来的期待就不一样。
我们说长期关系是对彼此未来的投资,是精妙的合作 —— 最基本的目标都不一样,还怎么合作呢?
那目标不一样是不是关系就没辙了?
如果已经到了目标完全南辕北辙的那一步,确实要修复关系就很困难了。
重要的是防患于未来,时时刻刻更新爱情地图。
并不是说一定要完全同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想法和需求会变化,这个非常正常。
但是内心很大的变化,都不是在一夜之间产生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突然不了解对方了,常常是疏忽沟通已久。
我们更新爱情地图,不是说一秒同步,最重要的是 —— 知道对方现在走在哪里,接下去想走去哪里。
不至于两个人已经拉开十万八千里了,还不知道。
而且沟通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岔开的步调也会随着沟通慢慢的调整回来。
沟通渠道畅通真的是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至于怎么给对方打造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油米会员群里学习。
今天的文章,以我们油米主创/咨询师talent的一段文字结尾:
「我要感谢两个人一直以来,共同打造并保持了一种沟通时安全的氛围和环境,它对我们感情上的帮助比我想象中更大。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可以放心的去聊各种各样发生过的问题,我们可以坦诚的说自己对于未来的设想,甚至对于沟通本身的焦虑也可以变成话题。
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快乐都在这样的生态里自然地绽放又消逝,春风吹又生。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也许需要我们经营的不只是爱,更是爱的生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