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家长陪伴孩子建立运动习惯 有效减少压力与忧郁
7月至 9 为期近 2 个月的漫长假期,担心孩子放假后就开始挂网,坐着不动吗?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多从事体能类型的休闲活动,因为根据发表于《斯堪地纳维亚运动医学与科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的规律休闲体能活动,也能降低青少年忧郁、焦虑与慢性压力。
此研究由芬兰大学学者执行,以学校健康促进研究(School Health Promotion study) 中,芬兰全国八年级和九年级世代平均年龄 15.4 岁的 3万2,829 名学生资料进行分析。
借此了解青少年在闲暇时间所进行中度至剧烈的体能活动、活动性高的往返学校交通方式与忧郁和焦虑症状,三项资料间的关系。
每周进行 30 分钟 体能活动 可减少 17%慢性压力症状
研究者也评估了体能活动与长期压力反应和寻求学校心理师咨询频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与没有进行体能活动的情况比较,每周进行 30 分钟 的体能活动可减少 17%慢性压力症状。
此外,每周进行 1 小时体能活动的青少年出现忧郁和焦虑症状的机率分别降低了 22%和 32%。而每周至少进行4小时运动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症状的机率最低。
但是,调查也显示,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超过 30 分钟的青少年,会有较高忧郁症状,寻求学校心理师谘商比例也较高。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这篇研究结果让人出乎意料。许多研究都显示运动有益心理健康,但对每天需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超过 30 分钟的青少年却造成反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无法像成人那样可以自由地选择交通方式。如果必须每天长途跋涉到学校,青少年又处于非自愿的情况下,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成为一种不愉快的例行公事。
运动促使体内血清素分泌让心情变好 有助提升创造力
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董旭英表示,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血清素使我们心情变好,同时刺激脑部、提升创造力,对求学期的儿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
他推荐同学们“揪团”运动,借着运动能让彼此学习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让身体健康。
老师也能利用团体性运动(如篮球、足球),鼓励同学培养运动习惯。董旭英提醒,师长们在鼓励儿童及青少年运动时,表现出众并非首要条件,更多时候应该关注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对日后生理、心理生活造成的正面影响。
家长从自身做起 规律陪伴孩子 3 周建立运动习惯
但做体能类的休闲活动,因为常会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还是能有效减少压力与忧郁。叶雅馨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可以从自身做起,挑选一项难度低、达成度高的运动(如跑步),并且定期、有规律的陪伴孩子至少执行 3 周,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运动习惯。
而在校园,最有效养成学生运动习惯的方式便是搭配学校的运动计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