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暑假如何科学运动?南开博士妈妈给的0~6岁儿童运动指南,让孩子远离运动伤害

暑假如何科学运动?南开博士妈妈给的0~6岁儿童运动指南,让孩子远离运动伤害

育儿

运动能锻炼孩子,也可能毁掉孩子的健康


为了抓住最后的长高机会,一位妈妈每天督促女儿跳绳1000个起步。暑假期间,更从原先的一天1000个增加到早、中、晚各跳1000个。一天天咬牙坚持下来,孩子感到左膝疼痛,偶尔在走路时也能感到隐痛。妈妈开始以为孩子偷懒,后来经医院医生检查,确诊为胫骨结节骨骺炎

其实,这位妈妈的苦心作为父母大都能理解。但是,即使是运动这么简单的事情,放到孩子身上,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孩子的特点,去选择运动如果孩子做了不适龄的运动,或是没有提前做好注意事项,影响了孩子正常的身体发育,那就得不偿失了。

话虽有道理,但是清楚孩子每个年龄能做什么运动,多难呀,要是谁能给我一本运动秘笈就好了,哪里不会点哪里,查一下我就知道Ta能做哪些运动!

别急,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了爱贝睿家长教练张斌老师,为大家分享 0-6 岁孩子如何科学的运动。

张斌老师是南开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家有 4 岁多男宝,在爱贝睿开有一门课程《你的孩子,活动量够了吗》。

运动达人张斌老师有怎样的建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心!不爱运动的孩子
长大后也可能不爱

近些年,学龄前孩子的身体活动量逐年减少。

比如——

  • 雾霾天大大减少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 电视节目、平板电脑和手机使用的低龄化,增加了孩子的静坐时间;
  • 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户外活动的总量和强度偏于保守。

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再加上食物资源丰富,我们身边的小胖子越来越多。

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貌和自信心,对于认知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如果体型不发生改变,这种负面影响将从儿童期一直持续到老年。

此外,童年早期的身体活动模式会预测成年后的活跃度也就是说,不爱动的孩子长大后,更大概率会变成不爱动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老年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在小孩子身体活动方面,也是同样道理。

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运动对于认知、情绪、社会化、生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身体活动和大脑有什么关系?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成年后神经元数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却发现,规律运动可以触发海马内的神经发生,使神经元数量增加。

也就是说,传统认为的体育活动影响学业时间,其实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业,反而会有助于提升学业成绩

运动,让头脑更聪明

除了海马之外,身体活动对小脑,前额叶也有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佐治亚医学院的研究者将 40 名超重儿童随机分配到 20 分钟锻炼、40 分钟锻炼和无锻炼组,参加为期 13 周的课后游戏锻炼项目。

一学期结束后,对这三组儿童的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业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两个锻炼组的儿童在 13 周的干预后执行功能和数学学业成绩均高于不锻炼组,其中,40 分钟锻炼组的提升幅度最大。

多动,真的可以让大脑更活跃,更聪明

0~6 岁宝宝的身体活动量建议

身体活动和脑功能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到底该如何动、动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我们可以对 0~6 岁的孩子按照年龄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来讲:

❶ 婴儿期:0~12 个月

婴儿期的身体活动重点是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体力活动,比如在照料者看护下玩地板游戏。

在生命的前 6 个月内身体活动包括触摸和抓取物体、将头部转向刺激。当幼儿颈部力量可以支撑头部时,可以进行适度的俯卧时间(tummy time),也就是让宝宝肚子着地趴着。

趴着能够锻炼宝宝的颈部和上半身的肌肉,为他下一步的翻身,坐起,爬行,站立等发展做好准备。在进行俯卧时,一定要在宝宝清醒并且大人全程监控的情况下进行。

  • 趴着时,让宝宝的双臂弯曲放在胸下,这样有助于他肘部用力推到下面的垫子抬起上身。

  • 趴着的着力面最好是平坦、硬实的平面,或是爸爸妈妈的胸膛和肚子。

  • 俯卧时间最好是睡醒后、进食前。刚开始可以只安排几分钟,随着宝宝颈部力量的增强,每次持续时间可以逐渐增加。

6~12 个月时,婴儿开始学习基本的动作技能了,比如爬行、向上拉到站立位置,开始步行。

婴儿与照顾者应该每日玩互动身体活动,让他们在安全环境中,通过动作探索周围环境。

❷ 幼儿期:1~3 岁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运动技能和主动参与游戏,动作技能学习包括跑步、跳跃、舞动等。

这个阶段的身体活动还包括稳定性技能,比如平衡和攀爬。另外,还有投掷、接发物体、击球等控制玩具、球类的动作。

美国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SPE)制定的幼儿身体活动指南建议:

1~3 岁的宝宝每日应参与不少于 30 分钟的结构化身体活动;每日应该参与至少60分钟,最多7小时的非结构化身体活动;一次久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睡觉除外)。

结构化的活动是指由成人主导,有组织、有计划的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的游戏和体育课。

引导儿童运动的可以是老师或父母。比如,家长播放音乐,让2岁的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跟随音乐节拍一边拍手一边行走。

非结构化身体活动是指儿童在没有成人引导的情况下,自发的身体活动。比如,自己玩玩具、骑车、追小狗等等。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官方建议在幼儿可以独立走路后,每日累计进行180分钟的身体活动,无强度要求。

❸ 学龄前:3-6岁

3~5 岁孩子的活动量与1~3岁相似,每天应累积进行 60 分钟以上,最多不超过7小时的非结构化身体活动;累积60分钟以上的结构化身体活动,一次性久坐不能超过60分钟(睡觉除外)。

对于 5 岁以上孩子来说,每天应进行 60 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孩子身体活动的模式有别于成年人,他们的身体活动主要特征是暂时性和爆发性

研究发现,90%的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仅为 3~9 秒,中数为 3 秒,因此,不建议让孩子一次性进行 10 分钟以上的不间歇高强度运动

有的爸爸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让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跟着父亲一起跑步。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儿童的身体活动特征,是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游戏,最好的的身体活动方式

要满足 0~6 岁孩子的身体活动量,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 0~12 个月的婴儿,不要总是放在推车、抱在手上,在安全的环境下让他们自由探索,可以锻炼动作技能。

  • 学会走路之后,身体活动保证在每天 2~3 小时以上,7小时以下,其中最好包括 30 分钟的结构化身体活动,也就是有成人主导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的游戏或活动课。

  • 5 岁之前的身体活动没有任何强度要求。5 岁之后,每天最好有 30 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快速走动、跑步、在公园里和朋友们追逐、骑车、跟着音乐跳舞、游泳、跳绳等。

对于孩子来说,身体活动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游戏了,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提升孩子的执行功能。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为孩子制定了合理的运动方案了吗?




小 爱 

爸爸妈妈们,你们打算如何构建自己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 为什么我要带孩子出去玩?

👉 清华大学赵昱鲲: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深度长文)

👉 一个二宝妈妈告诉你:我为什么要给孩子读童诗?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暑假如何规划孩子的英语学习?缘何老年人群体需重视疫苗接种,如何科学选择疫苗Asics日本亚瑟士大促,精选成人儿童运动鞋、服饰等4折起+额外7.5折!暑假鸡娃不如鸡自己,以藤校&TOP30为目标,小初家长如何科学做好长线规划?儿童节选它!有手就会玩的儿童无人机,让孩子爱上航天科技,赢在起跑线!30+的职场人为了健康要运动,更要懂科学运动博士妈妈:魔都实在卷不动了,送孩子去伦敦读大学!厕所偶遇导师如何科学打招呼?!我说出这句话后,导师一巴掌......若是无法让孩子远离社群媒体 至少应限制上网时间《消失的她》如何让孩子远离成瘾问题!希腊雅典,海港黎明如何科学控血糖?来听听专家怎么说22名受害儿童!夏令营辅导员厕所偷拍6岁儿童!嫌犯竟然还是CBSA雇员!脑科学和学习策略专家:如何科学有效地和孩子谈成绩?美高学生申请美本,如何科学规划才能赢在起跑线?京津冀特大洪水背后,如何科学泄洪?想要蚊子远离娃,这么做比喷花露水管用!很多家庭都搞错了又有产妇因此丧命…...炎炎夏季如何科学坐月子?十大禁忌要牢记!每10个孩子有7个会经历校园欺凌!如何早做预防,让孩子学会远离和应对?如何科学解锁「小众但有趣」的旅行体验?如何科学应对猴痘病毒?专家回应热点关切让孩子远离抑郁,这3点从娃娃抓起大开眼界——如何科学而优雅地为日本洗地?学爸告诉你!暑假给孩子读几本《牛津通识读本》吧,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独立思考,轻松饱览人类知识精华!周末灌水:关于PLATONIC PARTNERSHIPS一位北大博士妈妈的忠告:孩子12岁前,千万别在这件事上偷懒兰甘亨石碑向善而为,助力乡村儿童运动梦想,康师傅包装饮用水用心传递“安心力量”小说:兰欣与乌茶 21我,大专毕业当厨师,辞职读书,读到南开博士,逆袭成大学老师暑假接近尾声,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这些方法建议收藏千利休学习名言【体育内参】人民日报:暑假,让孩子们动起来你的夏日救星来啦,这款驱蚊手环,让蚊子远离你!博士妈妈、硕士爸爸,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为什么反而厌学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