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硕士爸爸,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为什么反而厌学了?公众号新闻2023-05-12 22:05来源:青少年生命复元(ID:QSNSMFY2021)鲁稚的阳台 编辑父母都是“985”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一个是医疗行业小有名气的骨科医生,一个是高校副教授。15岁的男孩刘兴却从没觉得自己从父母的这两个身份里获得了“光环”和快乐。从幼儿园开始,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跑不完的补习班和生活里事无巨细的“清规戒律”,并没有把刘兴塑造成父母、家人期望的“藤校学霸”、“清北状元”。他打架、逃课、拒绝去学校,一去学校就感到恶心、愤怒。面对一个和自己的“成功人生”似乎毫不沾边的儿子,父母还能怎么做呢?本文来自青少年生命复元读者投稿作者:刘兴(化名)从内心来说,我觉得爸妈就不该把我生出来。他们太优秀,而我太糟糕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要成为超越他们的人,很难。哪怕要到达和他们旗鼓相当的水平,对我来说都很吃力。现在的学生生活和面对的压力,实在是太卷了。我经常会幻想:如果哪一天我睡着了,可以不用醒过来,该多完美啊!01一家三代都是知识分子我的成长却并不快乐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家里都是读书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读书人”,似乎成了我们一家人最光鲜和重要的标签。我的爸爸是硕士,妈妈是博士,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医院院长,有社会地位,也算是有一点钱。听起来,我拥有一个相当完美的家庭。从小,身边所有人都夸奖我家里人“你家这孩子以后一定是清华北大的料。”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看出来的。爸爸妈妈对我其实很好,因为只有我一个儿子,家里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都没缺过。他们对我的规划是:冲清北!至少是复旦、同济一类的大学。这在家里人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甚至算是顺理成章的规划。幼儿园大班开始,我妈就给我报了很多班(后来她还告诉我:起步晚了)。工作日五个晚上,有三个晚上都有课。幼儿园放学后,在车上吃点便当,再被妈妈带去学练字、英语、思维启蒙之类的兴趣班。进入了小学,我的周末就更忙了。算起来一周只有半天能休息,其余时间都是在学科补习班“出没”。说是“兴趣班”,可我对它们的兴趣越来越少。有一次,我起不来床,不想去兴趣班,希望爸妈给我请假。我爸二话不说,把我被子掀开,给我头上狠狠的一巴掌,“现在就这么懒!以后去要饭吧!”上了小学三年级之后,我感觉家里人给我的压力更大了。不知道哪里听来的狗屁理论“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分水岭”、“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我真想问问是用什么标准和证据划分出来的这个“定律”。很遗憾,很多家长都相信了,包括我爸妈。我一路都读的是市重点学校,进的重点班。在小学时,成绩基本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左右,自己觉得挺好的,但是这个水平很难得到爸妈的肯定。他们总告诉我:要达到更好。除了校内学习,补课肯定不会少。爸妈对我的念叨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小孩子难免会有偷懒、贪玩和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们没法接受。在爸妈看来,我在家里的状态只能是在书桌边写作业,或者看和学习相关的书(课外小说和科普书籍都不行)。有时哪怕刚拿起手机十分钟,就会被吼:“你在干嘛?一天不学习只知道玩手机!”他们都不太喜欢娱乐,生活里好像只有工作第一。他们还要健身、运动,非常自律,但我一点都不喜欢运动。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我被爸妈唠叨成了家常便饭,他们对我的指责和愤怒也明显越来越多。有时候,我爸爸指责我的时候,我能明显看到他的牙齿,精准地展示了什么叫做“咬牙切齿”。在外面他是优秀、成功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儿子的时候,他动不动就骂人、打人,或者讽刺我“不努力,以后要饭都没人赏给你吃!”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无论我怎么做都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是优秀的,我只有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该出生,我侮辱了一家几代人的“荣光”。02叛逆的少年通过“破坏规则”表达愤怒一路以来我的成绩并不差,我知道自己只要好好学,考个像样的国内大学不是问题。但面对爸妈和老一辈的高要求,我开始想要逃避和摆烂了。进入初一,我身体里就好像钻进了很多只老虎一样,我很容易对爸妈愤怒。有个和以往不一样的声音似乎总是在我身体里说:什么烂父母,什么烂学习,老子统统不想要了!另一个声音却奉劝我:不,你应该做一个好学生、好儿子。这种莫名的“反叛力量”在我身体里和脑子里越来越多。我会摔书、发火,有好多次我被我爸妈的唠叨逼急了,我会骂人。“滚蛋”、“神经病”、“杀死你们”,以及一些不便写出来的脏话。有段时间,我跟班里一个男生走得很近,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聊得来,只是因为他看起来很“拽”、很“酷”。这让我仿佛找到了什么“人生导师”一样,跟着他,我学习抽烟、翻墙、逃课,也学着骂更多的脏话。我感觉,能说脏话让人感觉很“爽”,也很成熟的样子。有时还跟他的社会上的“哥们”一起打游戏。从内心来说,我知道这并不太好,但抽烟、逃课、说脏话,对我来说,是当时能想到的最强烈的反抗爸妈的方式。我感觉,这样的我才叫“长大了”。但在爸妈和家人、老师眼里,堕落至此,我快要没救了。爸妈联合老师,要对我展开最后的“营救”。在学校里,老师对我有很多特殊照顾,说白了,就是管教更严格,盯得更紧。在家里,我和他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差,很容易就会吼来吼去,难得好好说话。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一年吧,我觉得自己的情绪难以自控。受过的教育告诉我,我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我的确不知道怎么面对暴躁情绪,这让我更心烦,成了个恶性循环。有一次,一个男同学不小心碰坏了我的水杯,他没有及时道歉,还冷静地说:“又不是赔不起。”这下把我激怒了,两下子把他打进了医务室。爸妈赶来解决好事情后把我领回了家。他们再也无法忍受我现在的样子,我妈开始哭诉“牺牲自我”那一套,想让我因为她的付出而感动、悔过。我爸则很严肃地告诉我“如果不想读书,就退学!但以后所有经济自己承担。”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要我退学,只是想激将我一把。那天我们爆发了很激烈的争吵。“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好儿子”、“我什么都不想干了”、“我对不起父母”、“我只想做一个自由的人”……无数个对立的念头在我脑子里纠缠在一起。我不想上学了,但也不想呆在这个家里。03在咨询室里的和解亲子关系是一段漫长的里程那之后我上学变得很不积极,每周考试、排名的生活让我更加厌烦,成绩也很快下降了很多。就这样僵持了大半个月,一切的转机来自于我妈的一句话。她说:“你要不要考虑下请假一段时间?”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惊,因为从小就对我的学习和分数抓得很紧的妈妈竟然对我这样说,一时之间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知道她到底什么意思。妈妈说:“我看你最近状态很差,这样下去学也学不出个名堂,如果你愿意,我们就休息一两周,找咨询师聊聊,你觉得怎么样?”我感觉那是很久没有出现在我和她之间的对话方式。心理咨询我没有体验过,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他们派来说服我的“同盟”。但想着可以休息一两周,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那之后的一个月里,我才知道,父母和我都分别走进了咨询室。第一个改变的是我妈,也正是在她的改变之后,他们才提出了让我休息一段时间并且接受咨询的建议。我并不排斥我的男咨询师,他看起来很严肃也很可靠。在他面前我可以随便说自己的想法和遭遇。我知道我爸妈也在努力尝试理解我,而且要拿掉“让儿子实现名校理想”这份执着,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在咨询师面前,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加上不用去学校,不用每天六点起床、十一点睡觉、被老师追问分数的日子终于让我有了一大段好好喘息的时间。脑子放空下来,我也有了好好思考的机会。之前那股莫名其妙的“怒气”也慢慢消退了,我能感受到爸妈对我说话和态度的不一样,这种改变,也让我恢复了和他们好好说话的能力。父母和子女之间似乎有一张无形的“网”,如果收得太紧,网眼太密,网里的孩子只会感受到窒息和难受。曾经我和他们的关系就像一张勒得很紧的网,虽然我也在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爱”,但那些密密麻麻缠绕的“丝线”和“网眼”,一度勒得我只想要挣扎、求生。现在,这张“网”正在慢慢回到更合适的状态,我希望它只需要轻轻地“兜住”我,在我需要的时候告诉我边界在哪里,而不是一直勒住我,让我憋闷。我和爸妈并没有同时出现在咨询室里,但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同步变化。我很庆幸在自己被确诊任何心理疾病前能有和爸妈一起改变的机会。现在我回到学校正常学习,当他们不再把我的学习当做我生活里唯一重要大事、了解到其实我有自己的计划之后,反而我更愿意保持好的学习心态。有一天,爸爸给我说了一句话,我想我会一直记得。“你是我的儿子,不管你是什么样,你都是我的儿子。”很多人说,青少年尤其是男生在十几岁都会叛逆、不听话。我一直不认同这句话。叛逆,只是因为我们在“长大”。如果大人可以看到我们逐渐长大时内心的想法、愿意放松对自己孩子的诸多要求,我们和成人之间,更多的是“协作”而不是对抗。欢迎添加小元微信加入读者群:fuxiaoyuan2021主编/屈华 副主编/张璐 编辑/张璐 视觉/日敦社设计▍往期回顾“引以为傲的学霸儿子,到了初中叛逆厌学”: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律陈默: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根源当我把儿子当成“陌生人”,他的叛逆、厌学消失了,效果立竿见影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