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喊妈妈、打扰你,别烦!你应该高兴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
宝宝 2 岁多以后,总在喊妈妈,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打扰我们!
即使之前约定好「妈妈工作一会儿再和你玩」、「打完电话再和你说」;
可没过 2 秒,TA 们就来打扰我们,甚至会爬到身上耍赖,使劲浑身解数来干扰。
好言好语的劝说让 TA 等会儿,常常不管用;大吼一顿后,娃在旁边哇哇哭,事情也没法做下去了。
到底怎么办好呢?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高兴,是培养 TA 们学会等待的好时机。
今天我们邀请儿童心理咨询师,同时还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苏静老师,详细说说。
孩子并不是喜欢打扰我们
而是难以控制自己
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孩子总来打扰我们,或许能打开解决思路。
孩子总来打扰我们,和 TA 们这个年龄段,对我们的依恋、认知特点有关。
孩子总打扰我们
是因为对养育人深深的依恋
我们会发现宝宝长大以后,会和一切抢夺妈妈,比如:和工作抢妈妈,和手机抢妈妈,和他人抢妈妈.....
(PS:有的宝宝是抢爸爸、抢奶奶等,主要是抢第一养育人)
这是因为,当我们和孩子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尤其是成为孩子的第一依恋对象后,TA 们对第一依恋对象的独占欲非常强烈。
孩子会因为我们注意力不在 TA 们身上而紧张,使出浑身解数来打扰,希望我们心里眼底都是 TA,时时刻刻在一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不分情况的打扰
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
在孩子 2~7 岁这个年龄段,自我中心性思维是 TA 们的认知发展特点。
TA 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围绕着自己展开: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想要什么?
TA 们倾向于以自己为中心来理解世界、与他人互动,这就导致了 TA 们可能会过分强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常常忽略他人的想法。
当 TA 们发现妈妈在忙碌,自己被冷落后,第一反应是驱赶自身孤独感,让自己参与其中,所以会赶紧过来缠住妈妈。
当 TA 们发现有意思的事情,想要分享给我们时,会全然不顾周围情况,直接打断,表达自己。
TA 们很难控制住自己不来打扰我们,「活得自我」是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特点。
等待是 TA 们现在还不太会的能力
我们在面对孩子打扰时,常常会和宝宝约定:「等妈妈几分钟就来找你。」
TA 们可能也想过要等待。
但 TA 们无法理解等几分钟到底是多久,不具备预估时间长短的能力。
2016 年,《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Why does time seem to speed up with age》(为什么时间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速了?)发现:对于相同长度的时间来说,孩子会比成人感觉更漫长。
所以,孩子可能会更难忍受等待,或者等一会儿就觉得很久,忍不住找妈妈。
说到这里,经常需要处理紧急工作,但孩子总喜欢从中干扰的老父亲 / 母亲可能会有些泄气,总不能让孩子一直打扰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孩子来打扰你时
是培养 TA 学习等待的好时机
宝宝还不太会等待,当 TA 打扰我们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教 TA 们学习等待。
我们在日常需要和孩子约定好:什么事情可以过来打扰,什么事情不能;帮宝宝理解约定好的等待时间到底是多久。
最重要的是,当宝宝过来打扰时,花点时间和孩子讨论,为什么妈妈现在会立刻放下手里事情帮你,或者为什么现在需要等待,帮宝宝充分理解等待约定。
具体怎么做,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第一步,当我们不想被孩子打扰时,先做好 3 点约定
当我们日常需要忙点自己事情,不希望被宝宝打扰时,可以先和孩子说清楚,妈妈要做什么,需要多久,并一起做好 3 点约定:
1. 在面对身体不舒服、安全问题等紧急情况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来打扰妈妈,其他时候可能妈妈不会马上帮助你;
2. 妈妈做完事情后会来马上找你,大概需要多久,这个时间要帮宝宝具像化;
帮宝宝具像化时间小 tips:
给宝宝找时间参照物:比如宝宝听完这周歌妈妈就来找你,差不多 5 分钟;比如宝宝画完这幅画,大概 5 分钟,就可以来找妈妈。
借助时间工具:比如沙漏;定时器;
3. 安排宝宝这个时候玩什么,谁陪伴宝宝;
一些宝宝独立玩耍玩具,能帮宝宝很好消磨等待时间,比如:拼图、积木、画画等;
并和宝宝说好,不是紧急需求时,可以先找陪伴的爸爸或者其他人,再过来找妈妈。
第二步,当宝宝过来打扰时,再次一起分辨能不能等待
学会分辨什么事情可以立刻打扰,什么事情需要等待,这个能力需要长时间积累。
我们可以在宝宝有 3、4 岁,具备不错理解能力后,在打扰我们时,花点时间和 TA 们聊聊,「为什么现在你来打扰妈妈,妈妈马上帮你了?为什么现在你来打扰妈妈,妈妈拒绝了你」,来帮助 TA 们更好的理解、分辨。
比如
宝宝尿裤子了过来找妈妈:
我们可以一边换裤子,一边和宝宝说:
「尿裤子、受伤了、肚子疼等身体不舒服情况,记得第一时间找妈妈,妈妈都会在。」
面对孩子身体不舒服,安全问题等紧急打扰问题时,我们在处理时,都可以再次强调什么情况可以不用等待,马上来打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第一时间帮助你。
日常读一些关于身体知识、安全教育绘本时,也可以强化这一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宝宝有不太紧急的事情过了打扰时,我们需要清晰告诉 TA,妈妈现在事情更重要,暂时不能打扰。
拒绝时候记得不要太粗暴。
我们可以先表明自己是愿意帮助宝宝的,让 TA 们感受到我们对 TA 的关注;
再解释为什么不能帮忙理由,并鼓励宝宝自己先尝试解决,再来找爸爸妈妈:
比如:宝宝过来打扰说「妈妈我的水彩笔找不到了,快来帮我找找。」
我们可以先和 TA 们说:
「妈妈现在也很想帮你,但非常抱歉,别人找我要的东西也很紧急,不能先帮助宝宝了。
妈妈觉得宝宝小侦探,自己一定可以发现蜡笔在玩具架的盒子里,我给你个放大镜,快去看看吧!
如果没有,妈妈再过来帮你」。
通过我们再次带着孩子一起分辨,有的事情允许打扰,有的事情不允许立刻打扰,让孩子积累更多经验,慢慢懂得区分。
第三步,日常通过游戏加深理解什么事情能打扰,什么事情不要着急打扰
平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可以打扰 or 不可以打扰游戏,帮助宝宝内化理解打扰 / 等待的规则。
● 可以打扰 or 不可以打扰游戏
我们可以拍一些生活照片,然后和宝宝时不时一起拿这些照片做分类:
一栏是需要立刻找爸爸妈妈紧急情况;
一栏是宝宝可以等待的事情;
如果孩子完成分类,并在日常里面能做到区分,比如一些事情学会等待,甚至自己先处理,我们可以在照片上,给宝宝贴上星星,贴在家里,鼓励宝宝。
当孩子依旧不愿意等待且哭闹时
我们怎么处理
学会等待,不是一个非常容易建立的习惯。
孩子也不是天使,总有不愿意等待时候。
想象一下当我们有需求,想要别人回应时候,如果对方暂时没工夫解决,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失落;孩子有情绪很正常,尤其小年龄宝宝,更是难以处理。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选择及时回应孩子,尤其是 2~4 岁宝宝。
安抚情绪,将孩子抱进怀里
拥抱是安抚孩子情绪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把孩子抱进怀里,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同时,也是在无声地告诉孩子:妈妈虽然在忙,但是妈妈没有忽略宝宝,妈妈有一直关注宝宝。
转移孩子的注意
等孩子情绪平复后,我们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玩具、书籍或其他安静的活动给孩子,让 TA 们有事可做、有东西可玩,慢慢也就不打扰我们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可能家长会担心过于顺从孩子,会让 TA 们固执在自我中心性思维里,学不会体谅他人及与周围的人愉快互动。
其实大可不必。
自我中心性思维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点,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开始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感受和意图,并能够更好地考虑多个视角和解决问题。
最后,如果确实这个时候,无法及时安抚回应宝宝,可以提前和家人商量好,谁来照顾孩子。
或者让孩子哭一会儿,处理完着急部分后,赶紧给宝宝一个大大拥抱,让 TA 知道妈妈一直都很在意 TA。
总的来说,我们不妨试着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孩子打断大人谈话、干扰家长工作的行为,这是孩子和我们关系和谐,安全感十足的表现,也是孩子积极表达、乐于分享、勇于社交的体现。
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会因为你的纵容,而变得不懂尊重他人和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给孩子一点时间,TA 们会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以及模仿你的行为来学会与他人的正确互动方式。
参考文献
本文专家
苏静
合作专家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邓欣媚
审核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制作
策划:兰兰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