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只用来讲故事、讲道理,太可惜...双博士妈妈教你这样读(精华干货)
如果每天抽出 10 分钟,陪孩子一起读绘本,能对 Ta 成长有多大帮助?
答案是:超乎想象的大。
绘本可不止用来讲故事、讲道理,还藏着儿童心理学噢。通过绘本这扇门,你还可以帮助孩子心智成熟,改善亲子关系。
具体怎么做呢?同时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科院心理所两个博士学位的王贞琳老师,教你用小绘本,探索孩子内心大世界!
绘本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要想真正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焦虑,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首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成长和养育问题背后的「为什么」。
而心理学就是一把钥匙 ,帮助你进入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我一直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是我了解孩子的不二法门。以前有朋友要生孩子的时候,我经常送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作礼物,但这明显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了解孩子心理的方法。
有没有更贴地气的办法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当然有,你可以通过儿童绘本达到这个目的。
孩子们痴迷绘本,是因为绘本是孩子们的书。和小朋友一起读绘本不仅加强亲子关系,还能够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发展早期的对文字的敏感和对文学的兴趣,甚至促进双语的获得。
绘本最大的特点是讲述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尤其喜欢绘本。
所以说爸爸妈妈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可以从了解孩子喜欢的绘本开始,一些困扰你的养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吃到肚子里的籽儿,会在头上长树吗?
采用儿童视角的绘本经常体现出这样的朴素理论。
比如《子儿,吐吐》中胖脸关于朴素生物理论的推理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朴素理论:孩子对世界的理解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朴素理论」建构上。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成人的指点会形成自己的朴素理论,这些理论不一定是全对,但是像科学理论一样,朴素理论也具有预测,解释和自我更新的功能。
这个绘本里的故事是说一只叫胖脸的小猪吃了木瓜不吐籽儿,小朋友们叽叽喳喳讨论会发生什么事,经过头脑风暴和推理,大家最后认定胖脸会长一颗木瓜树在头上。
胖脸为什么会长树?在这里孩子借用了以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他们解释当前的现象:
籽儿会发芽长树,胖脸吞下去的是木瓜籽儿,所以必然会发芽长树(演绎);
籽儿埋到土里会长树,那吞到肚子里岂不是一样会长树(归纳)?
这就是结合演绎和归纳的溯因推理过程。
通过这样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的结论就是孩子的朴素生物学了。
但是胖脸会长树这个观点还只是一个研究假设,需要实证证据来验证。所以就有了第二天早上看到便便里面的籽儿之后的释然:长树这个假设被推翻,需要重新进行推理-假设建构-数据验证的研究过程。
这本书描述的是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和科学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但是囿于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让成人苦笑不得的「错误概念」。
如果你理解的孩子认知发展的这个规律,你就不会对孩子的「无厘头」的话语感到无所适从了。
比如,有一个孩子问妈妈:二楼的王奶奶姓王,三楼的王奶奶也姓王,他们俩是不是双胞胎啊?
妈妈听了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什么毛病,怎么这么没大没小?
可是从朴素理论的角度,孩子的这个问题是经过推理而来的结论,从孩子的角度是合理的,是科学概念的萌芽,是创造性的思维,是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和思考,几乎囊括了我们在早期教育中所有的认知发展目标。
这是非常珍贵的问题,是一个跟孩子讨论科学概念的教育契机。
大灰狼一定是坏蛋吗?
绘本不仅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还可以觉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孩子心理理论发展上的局限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为什么孩子会自我中心,不能够跟别人分享玩具?因为他们不能站在别的孩子的角度去体会这个玩具对别的孩子的吸引力。
又比如为什么你说一句反话孩子惊讶地看着你,因为他不能理解你说今天天气「真好!」的意图是想表达反讽的意思:天气太糟糕了。
绘本中文字和画面结合,还可以非常有效地表达和促进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我们可以从绘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了解下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
心理理论是指孩子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和过程的觉知和理解。而心理活动包括的愿望,意图,情感,信念几乎是任何故事的中心,包括成人的小说和戏剧。
这个故事讲,狼因为给亲爱的狼奶奶做生日蛋糕的时候发现没有糖了,就秉着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有来有往的信念去隔壁小猪家借糖。
又因为得了感冒,打喷嚏时不小心吹毁了小猪们的房子,吹死了小猪;因为知道故意把食物(小猪)留在冰箱外面坏掉是不好的,无奈之下只好吃掉小猪。
故事的要点是狼从来就没有坏的意图,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在无恶意的前提下的意外。而那些记者为了让故事有刺激性,莫须有地编造出坏蛋大野狼的故事,生生把过失伤害说成了蓄意谋杀。
信念和意图加在一起,决定了对同一个事件的截然相反的诠释。这个故事用诙谐的手法解构人们所熟知的故事,通过凸现信念和意图上的冲突,从截然相反的立场,完全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对狼的认识。
这一点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故事几乎都是关于心理状态和过程的冲突」。
如果妈妈经常和孩子描述愿望,想法,和情感,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了解心理活动的私密性和独特性:我的想法你不会知道,除非我告诉你;我们的想法也不会一致。
和小朋友讨论狼和小猪不同的立场能够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的道理。
研究表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朋友相处,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比如老师说我们玩一个数字游戏,并不是真的要大家玩游戏,而是要我们学习数字,还有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比如小红帽被吃掉是因为她不知道外婆是老狼假装的。
许多绘本里都有涉及到心理理论的概念。比如美国绘本作家 mo willems 的小猪小象系列《I will take a nap》可以帮孩子了解梦,《I’m a frog》可以帮孩子了解什么是假装的概念。
为什么孩子爱走神,做事没耐心?
绘本对常见的育儿问题,也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小朋友能不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零食,有没有耐心等待,上课能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有没有计划性,都取决于他们能否控制自己的意愿和冲动,设立长远目标并且有条理地一步一步达到目标。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能够专注,没有计划,没有耐心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用成人的执行功能发展水平来期待孩子。
执行功能:幼儿阶段另一个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执行功能。执行功能是有意识地计划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孩子的执行功能是和成人很不同的,比如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除非是他们很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做事往往是突发奇想的,没有什么计划性。即使做了计划,也很难坚持跟进,甚至经常忘掉自己的计划。
设计和执行得好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执行功能。比如好的有经验的老师经常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提醒孩子,让孩子有心理期待,同时也帮助集中注意力: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了,大家注意看我是怎么做的(敲黑板,划重点)。
这样的小策略很有效。但是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是有很大危害的。
明白了孩子执行功能发展的规律,就会知道要想孩子耐心专注,靠高压是不行的。一方面学习内容要孩子感兴趣,进度要小步子进行。或许15分钟弹一首孩子喜欢的童谣已经足够。另一方面要孩子明白,等待是辛苦的,但是等待之后的回报是值得的。
《熊猫先生,我愿意等》就是讲述了一个等待的故事:熊猫先生在做好吃的。所有的动物都想知道是什么。熊猫先生说这会是一个惊喜。没有人愿意等,因为等待太辛苦了。只有一只小企鹅一直耐心地等,所以最后只有小企鹅吃到了大大的甜甜圈。
不仅等是待和耐心,计划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也是执行功能的重要部分。
小朋友做事缺乏计划,是因为他们很难去想象未来,就像科幻文学里提到的时间旅行,孩子们的心智成熟程度很难支持他们去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更不要去提到未来的时间旅行了。还有计划不如变化快,小朋友的认识缺乏灵活性,当形势发身变化的时候缺乏应对能力。
一本思路新颖的关于计划的绘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和孩子讨论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应该如何做计划,更重要的是,当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才能随机应变。
比如在《let’s go for a drive》里小猪和小象计划开车去旅行。里面体现的计划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给爸爸妈妈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
下次带孩子旅行之前,不如让孩子参与一起整理行李,事先讨论一下在外面会遇到什么情况,需要带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永远都要有一个 plan B。
结 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孩子共同成长(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和谐共进(所向披靡)。
懂点儿童心理学,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在养育路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父母可以通过绘本共读,帮助孩子心智成熟发展,解决亲子冲突,育儿又育己。
小 爱 说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