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只能是帝国那杯鸩酒历史2023-07-17 04:07瓦格纳集团的叛乱虽然已经平息,但普京仍在不断收拾残局。最新的情况是,普京一方面接见普里戈津及瓦格纳的高级将领,另一方面收缴瓦格纳的武器,彻底将其去军事化。普京对一个俄罗斯媒体介绍了会面情况:“在会面中,我评价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6月24日发生的事件中的行为。我提出了他们继续服役的多种可能性。”“一切都将不变。他们将接受一直是他们实际指挥官的那个人领导。”普京说,他说这番话后,“多数人点头”表示赞同,但普里戈任提出异议,称“不同意那样的决定”。但不同意又如何呢,没有下文。确切的消息称,瓦格纳正在去军事化,俄罗斯国防部12日发表声明说,俄武装力量正按计划接收瓦格纳组织移交的武器装备。瓦格纳组织已移交2000多件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多管火箭炮系统等重型武器。此外,瓦格纳组织还移交了约两万件小型武器和2500多吨不同类型弹药。照此,瓦格纳作为俄罗斯最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已经消失了,这种杯酒释兵权,在战争的当下,就是一种双输的局面。瓦格纳一直是俄罗斯的编外军事力量,也曾是普京的私军,对也曾,现在显然不是了,或者要进行深入灵魂的改造。对于一支有战斗力的佣兵而言,这是他该有的下场,当帝国军事力量衰退,无法倚重传统武力时,这种情况必然发生。历史总是不停地重复发生,今天发生在俄罗斯身上的故事,早已在大明朝上演过,只是那时的佣兵不叫瓦格纳。佣兵大佬竟然可以坐下来跟军队的副总参谋长谈谈心 01职业雇佣军——家丁 如果说起职业佣兵,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在欧洲瑞士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吃佣兵饭的民族。还有在奥斯曼土耳其包围君士坦丁堡时,城中守卫的主角,就是来自热那亚的佣兵。在中国,有一支佣兵队伍出现得比君士坦丁堡陷落稍微晚一些。在明朝中晚期,一支名叫家丁的佣兵队伍,走上了历史舞台。明朝军队,分为军(户)和(募)兵两种,早年,明朝把大片土地划归各省都司,成立卫所,卫所中的军户,三军七种,忙时务农,战时出兵。既能养兵,还能提供百万大军。 但承平日久后,卫所军逐渐腐朽,越来越倾向经济活动,种田、煮盐,当官的兼并土地,加重属下卫军的负担。 卫军们平时又要种地交租,又要给长官免费做工,还要承担一定的军事任务。谁愿意干啊,于是卫所军兵开始逃亡,十不存三,人口流失。 不到百年,卫所制度就崩溃了,明朝开始了募兵,募兵就是发军饷的职业军队。比较著名的职业军队就是戚继光手下的浙兵。戚继光和他的浙军成为了大明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汉人武力。 靠着募兵制,大明尚能保持一定的战力,但在北部边疆,也只能采取守势,无法压制北部边境蛮族入侵。 募兵制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粮饷通过将领发放,一旦将领贪污克扣,麾下募兵无论规模还是战斗力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且,贪污克扣军饷几乎是个人都干,无非多少问题。新书《熊廷弼之死》中提到,万历年间,辽东一个小小的守备周大歧,贪污起来丧心病狂,每军月例4钱银子,他只给4分,两个月贪了200余两。还有一个游击叫郭继川的部下800人,每年侵吞500余两。 这些小例子不过是整个大明军事体系中冰山一角而已,每年朝廷承担了几百万两银子的粮饷,但真正用到军队上的,已经不知道剩下几分之几了。 这些募兵也不傻,钱给不够,还经常受长官的盘剥,过得也不开心,那只能撂挑子不干,军中缺额逐渐增多。 那么手下的兵不中用,将领还得打仗,那怎么办呢?只有开始招募家丁——大明的佣兵。家丁获得高额军饷,得到包括战马、盔甲、强弓在内的优良装备,平时熟习武艺,是将领们的精锐武力。说起家丁,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那种青衣小帽,卖身为奴的人。如果是将领的家奴,通常都是提枪上阵,到头舔血的狠角色。 从嘉靖年开始,家丁在大明的军队中逐渐盛行,家丁就是依附于将领的封建武装,这些家奴很多都跟将领一个姓。 家丁的工资是普通士兵的几倍、十几倍,盔甲、兵器装备精良,战时还能通过抢掠发财,战斗力自然是普通士兵无法望其项背的。所以家丁具有封建性和佣兵双重色彩,是当时明军不可或缺的力量。家丁的这种身份与今时今日的瓦格纳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高额的工资、精良的装备,都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将领们通常会将贪污克扣来的银子花在家丁身上,因为这些战斗力强的士兵是他们上阵立功杀敌,甚至保命的主要力量。 像北地一些著名的将领,如李成梁,在巅峰时有8000家丁,这也是支撑他威震辽东的决定性力量。 但精兵通常难以经得起长期战争消耗,这支李家军历经朝鲜壬辰战争,辽东边境战争,人数越打越少。到了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离大明灭亡还有二十来年的时候已经烟消云散了,辽东明军从事失去了与大清争锋的力量。李成梁长子李如松率3000精锐家丁在朝鲜碧蹄馆大战日军,交战不利,李如松部损失惨重,视为李家家丁武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养家丁耗资巨大,也就决定了家丁数量不可能多,每个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养活两三千,一个副总兵养活千儿八百,参将大几百,以此递减,游击、守备最多也就养个一两百,几十的。 像吴三桂,能成为大明最后依仗的长城,很重要就是因为他有3000名精锐家丁,成为他南征北战,晋身平西王的本钱。 但即使吴三桂这样的一方霸主,巅峰时期也只能维持3000人的队伍。 兵精量少,使得家丁通常只能承担短促突击,冲阵这些短时间高强度的作战,比如边境与蛮族部落的小规模低烈度战斗;一旦陷入大规模动员,以攻城略地位目的的全面战争,数量不足的家丁就吃不消了。 明朝这种家丁军事,是不是与今天的俄罗斯非常相似,因为经济衰退,贪污横行,这个国家已经缺乏力量支撑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家丁武力通常都一波流,作战迅猛凌厉,但消耗完不易补充。 特别是这个国家幅员辽阔,没有了实力的里子,还要支撑军事大国的面子,维持上百万现代化的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 将经费集中在核武器、空降兵上成为俄罗斯无可奈何的选择。 俄罗斯在过去多年的地区冲突中,只能依重精锐的空降兵,以及瓦格纳雇佣兵,这些吃掉大量军饷和优良装备的部队,可以在乌东、叙利亚、南奥塞梯这些小局部,打出好看的战绩。 但一旦陷入对乌克兰这种全面战争,少量空降兵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哪里都有空降兵,但空降兵总共不过6万人。空降兵固然精锐,但用他们进行阵地战消耗,无论如何都是不划算的。于是俄罗斯人派出了另一支精锐力量——瓦格纳雇佣兵。这支本来通过雇佣军队退伍精兵组成的家丁化精锐,开启了抓囚犯当兵,与乌军拼消耗的模式,于是就有了巴赫穆特长达九个月的血肉磨坊。 军队缺钱、士兵没有梦想、将官没有荣誉感,家丁化成为了帝国军队衰落的标志。俄罗斯空降兵能征惯战,可谓当世强兵,奈何人数少啊。 02军队蛮族化是另一个标志 如果仅仅是佣兵化,那只能说明军队的衰落;当一支国家的军队蛮族化的时候,才是这个国家的末日。 少子化的俄罗斯,正在经历着无兵可招的困境,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俄罗斯如何被迫征召更多老少边穷地区的少数民族(蛮族)入伍。 甚至俄军里还出现了卡德罗夫这样具有半独立性质的车臣军阀。你能想像前苏联那支傲视天下的红军里,有一支听调不听宣的少数民族武装吗? 蛮族化通常是衰落的帝国不可逃脱的宿命,在历史上类似的范例不胜枚举。 唐朝倚重胡人藩镇,引发安史之乱,无论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还是忠于朝廷平叛的哥舒翰、李光弼,都是胡人,所谓安史之乱,不过是一伙胡人反叛,另一伙胡人去平叛的战争。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无奈之下只能倚重北地蛮族,从而种下了覆亡的种子。北方蛮族历来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雇佣蛮族军队为己用,是中原王朝武备衰落后的惯用手段。 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的大明,是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起事的,正儿八经的汉人朝廷。到了末期同样走上了重用蛮族武力的没落之路。 前面讲过,大明晚年常备军力日渐萎缩,各路总兵偏俾,纷纷建立家丁私军,在北方九边重镇,家丁还越来越多地被胡人蛮族充实。 北方九边兵镇,各将领的家丁团征用了许多游牧民族的人马,这种习气至少在嘉靖以前就有了,嘉靖时宣大总督王崇古就说,“各边纳真夷人之降,以冲家丁冲阵之用,行之已久。” 随着时间推移,北边将领的家丁团队中,蛮族已经占了大多数。隆、万两朝曾任蓟辽总督、兵部尚书的谭纶说过,“如处降胡,以戒不虞,各镇将官多招募降夷以充家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明在隆庆年间,将领们的家丁队伍已经招募了不少降夷。 《熊廷弼之死》中举了一个例子,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举七大恨反明,攻陷抚顺战役中,明朝上报的死伤名单中有这些名字: 千总教卜代、夷丁吉赖、家丁降夷摆言吾、家丁夷倭位成、家丁可可处、红旗降夷尤抱忠…… 汉人中姓教的,姓吉的,姓摆的,恐怕都是极少有的情况,至于那些明确告诉你的夷丁、降夷、夷倭,都明摆着是蛮夷。 这些注明为家丁(夷丁)的阵亡者,全部都是蛮夷名字,并无汉人,里面还有明确是日本人的家丁。由此可见降夷在辽东家丁队伍中的数量和作用占比已超过汉人。 一些边镇大将手下甚至全是蛮族家丁,蓟镇总兵尤继先手下八百家丁就全是降夷,尤继先认为他守卫蓟门全指望夷丁,其他(汉人)不足恃,收养千夷可横行匈奴。 前面所言,吴三桂蓄养的家丁队伍,就全是夷丁,“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则遁。”也就是说,大明晚期的佣兵力量——家丁,已经大部分甚至全部由蛮族战士充任,这种情形之下,大明军队实际上已经腐朽不堪。 以上这些有趣的内容,是熊叔在新书《熊廷弼之死——晚明军政的囚徒困境》中看到的。这部关于晚明辽东边境战争的小书,对于当时后金与大明之间的军事互动,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展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买来一看。六神磊磊、刘勃、谌旭彬重磅推荐!塞上飞白,英雄末路;还原辽东战争重压下,明帝国的生死棋局 京东购买小程序点击下图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