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车险公众号新闻2023-07-18 23:07文/狗蛋分蛋1 前几天,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今年续费车险,被平安的销售偷偷加了项目,平白无故多花100来块。 网友无语,自己买平安车险5年,也算是老客户了。没想到今年就为这100多块钱,平安那边出动了三个销售互相打配合隐瞒,至于吗? 狗蛋在网上逛了一圈,发现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5月24日,徐女士在黑猫平台投诉,自己在平安车险续保,同样被销售偷偷加了个座位险。 她第一时间向平安官方客服反映,没想到客服却说: 不加座位险没办法出单。 徐女士一脸蒙圈,家里买了近十年车险,第一次听说除了国家规定必须购买的交强险以外,还有其他强制购买的险种。 有着十几年驾龄的铁柱告诉狗蛋,其实车险销售偷偷给客户加项目的事情挺常见。 但是以前,大多是地方的小保险公司才敢这么干,像平安、人保、太保这样的老牌车险公司,也是近几年才频繁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过像平安车险这样,官方客服出来打掩护的,在大公司里也不多见。 这几年保险行业确实算不上景气。 尤其是车险板块,经历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后,减少了险种费率,扩大了承保范围,原本车险的利润盘子碎了一大块。 车险公司业绩承压,总得有个地方找补回来。 率先倒霉的就是处在一线的销售人员。 知乎上就有不少曾在平安车险做销售的网友吐槽,最近几年公司的业绩要求越来越严格。 以前一个月开4-5单拿底薪没啥问题,现在同样的业绩,就得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裁员。 狗蛋想查一查这几年车险销售究竟被裁了多少人,发现没有具体数据。 但根据银保监会披露,从2020年到2022年末,国内执业登记的保险销售人员数量,下降近400万人。 减少了将近五成。 销售岗位流动性比较高,一般统计时会以月均人数为口径。根据中国平安的年报数据,2022年平安保险的月均销售人员同比减少了39.6%,近乎腰斩。 商业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根据其销售的险种主要分为几大类:车险销售,财险销售,寿险销售,医险销售等。 狗蛋猜测,平安减少那部分销售中,就有不少顶不住压力的车险人。 2 车评网在2021年12月发表了一篇名为《平安车险涉嫌欺骗,小心线上销售屡屡出现的“返现陷阱”》的文章,阅读量超百万。 文中,车主邢先生购买了平安保险的电销车险,买保险时销售承诺:15到20个工作日内会有一笔力度不小的返款,相当于打折。 不过几个月时间过去了,邢先生多次向平安车险的销售询问打款进度,但都没有收到回应。 直到车评网的文章引起轰动,这笔拖了许久的“巨款”才从销售的个人账户打了过来: 共计109元。 狗蛋查到,邢先生所在的城市,一笔3000元左右的车险保单,销售能拿到的提成约在100元出头。 这109元,大概就是那位销售的全部个人提成了。 看到这,狗蛋有点心疼那位销售了,本来想冲点业绩,最后拿公司给的微薄个人提成补贴了客户。 平安车险都把员工逼成啥样了。 虽然《保险法》中早有明文规定: 保险公司不得“给予或者承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这种返现赚吆喝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但平安车险的销售团队内部,好像已经把这种操作,当成了日常的营销手段。 从各大投诉平台收到的案例来看,平安车险承诺返现的活动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开展。 有一位贵州的网友反映,自己在2022年6月买了平安的车险,当时销售告诉他只要买车险,20个工作日内就能返还80元。结果一直到现在,网友也没见到一分钱。 他向平安车险的官方投诉,却被告知: 活动是地方销售的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涉及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大的一个活动,居然是销售个人搞的。 保险内部人士表示,如果销售承诺返还的保费,不是保险公司或者正规有效代理机构支付的,那么监管机构也大概率也没有办法定性。 车险公司的返现活动,大多都是以个人账户转账,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最重要的是,返现活动既然已经违法,当初承诺的返现还不兑现,最终受伤还是买车险的消费者。 3 4月26日,中国平安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 主营收入2537.78亿元,同比上升30.77%;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上升48.89%。 营收利润双增,资本市场一片叫好,隔天就在A股收获了涨停。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平安的发展,得益于其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稳健增长。 尤其是平安财险中,保费收入第一的车险板块,贡献相当突出。 2023年一季度,平安车险保费收入500.25亿元,同比增长6.2%。即使在车险行业普遍负增长的2022年,平安的车险业务都保持着6.6%的增速,行业领先。 有人说,平安车险这么能赚钱,是因为以平安、人保、太保为首的大型保险公司,形成了市场垄断。 车险综合改革后,业务利润下滑,中小型保险企业只能提价保利润。 而大型保险公司手头钱多,没那么多顾虑,反而借着机会打起价格战,争抢地盘。 什么车险打折、组合优惠包,签约返点、退红包,明着暗着降保费。 更有部分财产险公司为了抢市场,给下面的代理商承诺一单业务超30%的手续费率,帮着他们做“活动”。 截至2022年底,以“老三家”为首的大型保险公司,在车险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90%。 也有人说,平安车险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成本控制”到位。 在平安车险想要正常出险太困难了,不出险利润自然就高。 今年的3月,有网友在知乎上吐槽: 自己是平安车险8年老客户,前段时间上班路上和前车追尾,第一时间报了警,平安也来人定了损。 本以为平安那边正常出险,4S店维修,事情简单就结束了。 结果,平安以没有《事故认定书》为由拒绝理赔,之后网友急忙去办理了认定书,但平安方面依旧找了各种理由拖延出险。 转眼60天过去了,车还在4S店里停着。 还有网友反映,自己碰到情况更离谱。上面的例子,好歹已经到出险阶段了,而自己的车发生剐蹭快一个星期了,连平安定损员的面都没见过。 他打电话过去询问,不是公司系统维护,就是定损员太忙,而且白天打电话没人接,非得晚上才有回复,网友怀疑: 平安的定损员是夜行动物? 最让他难受的是,剐蹭事故发生时,对方车辆保险公司的定损员,花了不到30分钟就到达了现场。 有人问他当初为什么选择平安车险,网友也挺无奈: 平安车险的网点多,价格相对较低,考虑到这几点,国内还有别的选择吗? 2019年,银保监会曾发布过一份财险公司“服务评价”指标评级榜单,分为AAA级到C级多个档次。 包括平安在内的多家大型保险公司,无一家达到最高评级。 有人说,国内的保险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服务越做越烂。 有人可能会问,狗蛋为什么不用最新的数据榜单?其实是因为从2019年之后,这个榜单就不排了。 据传言,榜单取消是因为有一部分股民在论坛反映,评级影响了保险公司在大A的融资能力。 他们认为: 服务的好坏,不能完全决定一家保险公司未来。 按这个道理,一家公司有没有未来,与服务口碑、产品质量等方面就没啥关系了。只要资本够雄厚,砸钱堆市场份额就完事了。 狗蛋说,只要消费者没得选,什么样的公司都能有未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