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全网因为孩子吵起来,最令人担心的事在中国发生了……

全网因为孩子吵起来,最令人担心的事在中国发生了……

社会



最近有不少新闻媒体、社评号都在讨论同一个现象:


厌童


话题讨论度很高,我也挑着看了几篇,感觉槽点略多——有的是把一个严肃议题娱乐化,隔靴搔痒;有的避重就轻,对屋子里的大象避而不谈;有的则将消极现象合理正当化,“舔”人的态度难以言表。


就比如某蓝V长篇大论的洗白文《“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用“熊”替换“童”,表示年轻人并不厌童啊,只是厌熊孩子。


但没想到,真厌童的,人家根本不买账:


我认我认,我就是厌童!

我看见小孩就烦,不管乖不乖。

小孩都不能算是人!

我平等地讨厌世界上的每一个小孩。

管不住的小孩就不该出生。

……

(“我平等地讨厌世界上的每一个小孩。”)



你给人家递台阶,人家直接掀桌子,就问你尴尬不?


不喜欢孩子的人什么时代都有,但如果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有那么一群人正在无差别地讨厌小孩子,整个社会的厌童情绪日渐高涨——为什么?怎么办?


我想,这才是媒体大V们该去严肃分析讨论的东西。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早在“厌童”这个新词出现之前,社会上对于“熊孩子”的批评声就已经越来越大,芝麻大点事都能上个热搜,引一波争议


我之前被忽悠的还以为这是个好现象,认为社会对家长的要求越严苛,就越能倒逼家长去严格管束孩子,长此以往,懂事的娃多了,熊孩子少了,骂得好呀!


起初我也当过“理客中”,跟过风,站过队,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你跟人家就事论事,论的是对错,但话题流量的操控者,想要的却是对立

(层出不穷的熊孩子新闻)



上周我约闺蜜去海边溜娃,高铁四个小时就到的车程,闺蜜非要开车,带着两个娃走走停停,路上折腾了一整天。


她不坐高铁,源于上个月她在飞机上的见闻:


一个怀抱婴儿的女士,怕孩子在飞行中会哭闹,提前给周边乘客致歉,并发耳塞。结果直接被一个乘客怼:为什么要我戴耳塞,而不是你管住你的孩子不哭呢?


女士解释,如果孩子哭我会管的,但婴儿哭闹有时是生理性的不受控。对方并不买账,表示:如果你无法控制就别带出门。


闺蜜怕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尚不能包容,两个活蹦乱跳的娃她更不敢想了。


闺蜜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之前的确也在高铁上目睹过类似情况,一个一岁左右的婴儿刚一叫闹,就有乘务员上来提醒孩子母亲:您的宝宝吵闹,要带到车厢连接处。


那个年轻的妈妈就抱着孩子去了车厢连接处,期间不断有人接开水、丢垃圾,贩售车来来回回还嫌她碍事。她站了两站路,累得不行,回座位拿了腰凳绑上,又回到车厢连接处。


其实她孩子只是对什么都好奇,咿咿呀呀的儿语,也并不是车厢里最吵的那一个,旅途中时不时有人接打语音,没见任何一位成年人自觉走去车厢连接处。


很多家长反应,在高铁上,他们经常受到令人难堪的“特别关照”,仿佛坐在那儿不是家长和儿童,而是什么易燃易爆危险品。



而这种“格外针对”的待遇,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落在大声交谈、高声打电话、手机外放、脱鞋释放生化武器的成年人身上。


你看,谁能说互联网上的对立没有侵蚀到我们的生活呢?





说完表象,我想聊聊更深层次的东西。


有人说厌童厌的是吵闹,是无秩序状态,这话就和“不是厌童,是讨厌熊孩子”一样掩耳盗铃


从直立人到智人,人类幼崽一向是吵闹和无秩序的,怎么以前没这风气,偏偏现在来了?


随着家长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孩子的家教明明是一茬比一茬好,怎么反倒越来越“招人厌”?


如果“厌童现象”仅仅与家长和儿童的素质挂钩,你会发现这一点儿也不科学。


我认为讨论厌童,一定离不开一个数字——总和生育率


八普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仅为956万人,跌破1000万人的大关,是自1943年以来中国全年出生人口的最低值,生育率仅为1.175,排名全球倒数第五。2023上半年更是跌破1的大关。


去年我们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催生,真不是你们这样催的,里面提到:


“2021年,1062万个婴儿在中国降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数最少的一年,不知道会不会是未来N年内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现在看来,真是一语成谶。


而我们的邻居,把“no kids”喊得最响的、把厌童情绪付诸到“禁童”行动中的韩国,这次不偷不抢凭实力拿下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数字是0.78,意思是他们的人口会以每代减少一半以上的速度萎缩。



数字是最直观的解释,厌童,只能说是一个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社会必然产生的现象。


这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因为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秉承着“我就是最后一代”的自我放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反正我只需要为我自己负责,我这辈子都不需要别人来体谅我家孩子,因为我家没孩子,以后也不可能有,那我为什么要容忍你家孩子?

(互联网厌童者言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也根本不会把熊孩子和孩子分清楚。


说白了,什么叫熊?定义权本身也不在孩子和家长手里。


一般0到3岁的孩子是没有自控能力的,可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哭泣,短时间内就算父母去安慰他,也不可能让他们迅速不哭,他们的声音过于尖锐,确实是很多人难以忍受的,但在大家都有孩子的情况下,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大多数人不会说什么。


但厌童者不会因为孩子还小就不骂了。这就是一个社会包容度下降的表现,我比较悲观,如果未来生育率连年降低,那么对孩子和家长的舆论环境还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具攻击性。


不生孩子,就不用担心一个苛待儿童的环境对自己能有什么影响,反正跟我没关系,我管什么幼吾幼,我又没有幼。


我996,我007,我面临35岁被优化的生存危机,我压力大担子重,我都决定不要“软肋”了,你家孩子比我轻松那么多,凭什么要我包容你?



写到这里,我作为一个孩子母亲,只能说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产生“厌童”情绪。





但理解不代表支持。


如果你有诸多不满,你能否都像对待婴幼儿这般零容忍的口诛笔伐?如果不能,如果你只敢对孩子发作,那你挺怂的


我小的时候,有一个词叫“愤青”。是指当时的青年对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和丑恶充满愤怒,他们会用诗词,音乐,影视,甚至更激烈的形式去表达和控诉,不吝代价。


这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但至少好过厌男厌女,厌爹厌妈,厌老厌弱,厌邻居,厌同事,厌朋友圈,把全世界都讨厌完了之后,发现还是厌童最安全,就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婴幼儿身上。


车厢里发出声音的或许是婴幼儿,但网络上最喧嚣刺耳的却是这些浑身敏感肌的人,他们在键盘后面进行舆论霸凌,逼得很多像我闺蜜那样温和的妈妈,带孩子出个门战战兢兢,生怕孩子稍微冒失一点儿都会被盯上,然后拍照挂到网上。


试问哪一个年轻妈妈没有或多或少感受到这种不友好?


但是大家不敢抗议啊,厌童者一副“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我在乎的人了”的凶相,可这世界上,妈妈们有软肋,豁不出去。



有人说,那我就是讨厌小孩子啊,不行吗?


这样想的人,我想请你们先读一遍下面四句话:

“我就是讨厌黄种人。”

“我就是讨厌中国人。”

“我就是讨厌老人。”

“我就是讨厌女人/男人。”


你什么感觉?


如果你也被刺痛了,如果你也觉得说这些话的人很不体面,那么推己及人,就请你不要轻易地把讨厌小孩子挂在嘴边。


我并不是说不喜欢小孩是罪过。不喜欢很正常,远离,不生,也是自由但单纯的不喜欢孩子,和公开表达对儿童的恶意,是两回事。


《乌合之众》中说道:人们在群体中,负罪感会减小。虽然厌童仇童不是社会主流,但当厌童的声音大到让大众听见的地步,当厌童者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情况就很严峻了。


欧美也生育率不足,但没有出现群体性的厌童现象,当然,他们也有厌童的个体,但并没有社会范围内的公开表达。所以欧美社会对儿童的整体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近两年有些国家生育率还出现反弹了,何尝不是一种对高童权的“奖励”?


而像韩国,基本上已经无药可救。厌童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的公众情绪,生育意愿将受到灾难性的抑制。厌童和低生育率,互为因果



要娃的有娃的没娃的不要娃的分成两个敌对的阵营,这样做的人,非蠢即坏。


其实儿童释放天性,成人需要安静,都是合理的需求。厌童现象的内核是资源的匮乏,导致空间的相互挤占,无法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但这不是儿童的错,怪也怪不到孩子头上。


有些人把社会当成了八角笼,对着儿童怒吼:咱俩只能活一个!


只是因为其他人他也打不过。

他们以为赶走了孩子,就能独享公园的秋千,却不知,如果没有了儿童,可能也不会有秋千。


社会这部大车,谁也无法单独驱动。


有娃和没娃,青年和儿童,并不是敌人


说到底,年轻人就算不生孩子,但他们工作,纳税,创造财富,宏观上也在为孩子们未来的生存环境打基础,那些月月缴纳生育险却一辈子用不到报销的人们,不也是为社会化育儿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么?而等他们老去,如今的孩子们长大,也会用自己的劳动价值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


你可以没有下一代,但只要你有后半生,你就无法切断与下一代的动态互惠关系。


不管你想不想,愿意不愿意,孩子和青年、生育者和不育者已经在互相帮助了,这是最浅显的事实道理,可惜很多人至今看不明白,还在你骂我来我骂你。




儿童不仅不该被针对,还应该享受一定的优待。在权益的天平上,文明社会天然赋予儿童多一重砝码,正如带娃在高铁站可以优先检票进站,在机场可以走VIP通道,飞机餐会先发给儿童,万一出了个事故,儿童将最先得到营救疏散。


社会给予儿童更多关照才是正常的。


发泄情绪、制造对立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割裂社会产生更多的矛盾,最后大家均摊伤害,谁也不能幸免。


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做好健康的舆论引导和知识普及。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有时婴儿的哭闹是生理性的,不是孩子熊,也不是家长不作为;比如两三岁的小男孩可能会犯错,但真的不会性骚扰。那些吃流量饭的新闻媒体,请你们做个人;官方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麻烦干点事。


我们需要更多的静音车厢或儿童友好车厢,提供更多的母婴室、游乐区、第三卫生间、第三影院等儿童友好设施。


当然,这都需要时间,在这些设施完善之前,每个人都要有所付出,不能靠一味地责难家长儿童,或一味地要求他人忍耐来解决。


跑来跑去的,家长多管管,抱在怀里的,大家多包容,彼此多一份体谅,共同为打造儿童友好型社会出一份力。


我希望今后不再有婴幼儿的家长以“低人一等”的心态带娃出行,不再需要卑微地为没有发生的纷争先道歉,我希望家长不仅能坦然行使自己应有的权益,在有额外需求时也敢于求助,不再遭人嫌弃。



社会的原子化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每个人却可以选择让社会变得更冷漠还是更温暖


最后我想说,我会做一个合格家长该做的,一直以来我也做到了。但如果某一天,我尽力了但你还是觉得孩子对你造成了打扰,那我也没有办法,请你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大家都要有空间生活。



撰文:羊羊;编辑:晨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崩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乌俄: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刚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崩了!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新闻学当选“最令人后悔的专业”第一名,这几个专业的同学笑了…今年,担心的还是发生了!“莫须拍”和“指鼠为鸭”背后,我们每一个人担心的是什么?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建议大家不要一门心思只搞钱问题明确?微软总裁称目前人工智能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深度造假突然涨价10倍,这款"保命药"发生了什么?有人担心:下架更要命“崩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时装杂志的摄影师这么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男子理发时被剪掉……正经科普:为什么越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福州老板网聊10分钟被骗430万,这个诈骗手段成功率近100%,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崩了,咱设计人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喜讯!加拿大回国直飞再次增航!这两地之间一天一班!但加国华人吵起来了……代糖到底能减肥吗?世卫组织和热量控制协会吵起来了……震惊!因嫌孩子吵,澳校车司机将他们全赶下车!丢在半路!最小孩子才5岁!还差点被车撞到!地中海邮轮行之三因为中国,德总理与内阁吵起来了知名女星遭裙底偷拍,超100万人围观!更令人恶心的事发生了......崩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该如何应对与我的人造飞碟文章相关的花絮部长们刚见完面!这件大事就发生了!在维州政府商务大厦近200人聚起来,操心2023年的这件事……一夜之间全部涨价?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开始发生了……70%澳洲人担心的这个问题,明天出结果!但很可能是坏消息……亚麻Manage,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龚俊的笑容—来自520的雪花马尔斯绿突发!上千人死亡,路面直接热化,最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了……因为一场屠杀,这国与乌克兰吵起来了汉堡王和麦当劳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因为AI?上天不公平重创!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每日原则: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