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所谓“人生亲历”,不妨都当做文学作品来看,我是这么认为的。在知乎还没有出现之前很久,情况就已然是这样了,互联网世界里很早就写满了“人在哈佛,刚下航母”的故事。在互联网流量学说还没有成为显学的年代,有另外一个词,叫做:眼球经济。意思是互联网上的创作者以吸引其它网友的注意力为能事。套用眼球经济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人们在干什么。互联网出现之后,它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故事会》。每天都有人在写各种故事,冠以各种名义:社会纪实、人世揭秘、个人亲历。然后这些故事彼此竞争,争夺读者。最后就形成了故事模式,也就是说,故事按照某种特定套路来讲,就一定有人愿意去看。
其中有一种历史悠久的故事模式,我称之为“研究生文学”。从我刚开始上网一直到今天,这种类型的故事就始终在产出。它的核心永远只有一个:一个善良的、天真的、热情的年轻人,好容易考上研究生之后如何被残酷的、冷血的、奸诈的、反复无常的导师不断利用、压榨和摧残。手法也永远是同一种:以个人亲历的口吻,讲述痛苦异常的三年时光,最终导师夺去了自己的青春、尊严、毕业证书以及论文上的作者署名。如果没有看过类似的故事,请参考一部电影《爆裂鼓手》。怨恨由来已久,我念大学的时候,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们就已经取得了“老板”的尊号。很自然的,我听过师兄师姐们形容自己,要不就是在老板手下“打工”,要不就是在老板手下“打杂”。极少听见谁会说自己是在做研究,搞科研,弄课题,基本都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干脏活累活,为了导师获得课题费和论文第一作者而努力奋斗。非常奇特的心态,非常统一的描述,所以出现研究生文学也并不奇怪。这里存在着一条分界线:在22岁考入研究生之前的任意一个时间点,假若这个人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作为新员工为老板端茶送水扫地买奶茶不会成为一种文学,人们会认为这很正常。90后当初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曾经微弱地嚷嚷了几句,2016年之后经济疲软,就业难度提升,这种声音也就消失了。
但是,如果这个人22岁考入研究生,那么他为自己的导师端茶送水扫地干脏活累活,这就会成为研究生文学,变成了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得到人们的区别对待。大专生本科生为自己公司老板擦鞋不是事,研究生就不行,要擦那就是压榨,就是霸凌,就是在浪费人才。在我看来这其实没任何区别。公司员工和老板之间,是一种单纯的权力关系。在这种权力关系之外,人们可以涂抹各种颜料:为改变世界而创业,为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水平而创造,为打造永续存在基业长青的传奇企业而努力......诸如此类。不管涂抹什么颜料,都没有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员工需要服从老板的指令,老板决定员工的职位和薪水,以及下个月的有无。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同样是单纯的权力关系,学生三年的努力成果,个人的学术成就完全由导师一言而决。这一点连公司都不如,老板大可以直接开除员工,但员工也可以立即发起劳动仲裁反制,搞不好老板还要蒙受极大的损失。员工对老板不爽,可以立即辞职选择另外一家公司,很多时候跳槽还可以带来更高的薪酬。研究生有什么手段可以反制导师?能跳到哪里去?这种关系上涂抹再多教育、学术、科研、重大课题、人类进步之类的颜料,也遮掩不住下面赤裸裸的权力关系。而且不单有权力关系,更有一层人身依附关系---你是因为有你的导师,而你的导师搞到了课题,所以才有你读研究生的机会。所以研究生文学写得越是凄苦,越是悲惨,我就越发觉得它是在装傻。本来就是赤裸裸的权力关系,研究生文学要把它包装成一个象牙塔内的黑暗故事。问题是,象牙塔从来就是不是白色的。并不是因为某个导师存在,所以象牙塔就黑了一块,就像是那些故事里写的一样。也许,整体上象牙塔是灰色的呢,是褐色的呢,是咖啡色的呢?里面夹杂着一些金线。另外一种装傻是捏造出一个异于社会生活的存在。研究生文学隐藏了两重假设:1、高等学府和你们社会生活是不一样的,那是个圣洁的地方,于是“我”所遭遇的不公就更值得关注和同情;2、接受高等教育和你们直接参与社会生活是不一样的,你们给老板擦鞋没问题,但是“我”不可以,我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不是为了这个而继续研修的,所以“我”本不该遭受这样的命运。哪一重假设是成立的?如果都不成立,研究生文学从基础上就崩解了。这远远不如职场文学,职场文学起码诚实地承认了职场中的金字塔阶梯结构,承认了存在看不见的透明天花板,承认了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承认了每一个成员内心的不灭欲望。所以,它有所谓的文学深度。哪怕是一个写员工之间勾心斗角的小故事,员工和老板之间斗智斗勇的小段子,它也有基于现实主义的文学深度,它们反映了某种真实。今年考研究生的人创下新纪录,未来可能年年都会更新纪录。这就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研究生文学作品在网络上出现,但相同的故事模式我已经看了20年,觉得实在是有些倦了。厌倦和故事模式的关系并不大,我所在意的是:一个人用什么模式去讲故事,对应了他对某种现实的理解深度。20年无寸进,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一点。想一想《西游记》里写每个妖精后面的主人,想一想《金瓶梅》里所写的西门大官人肆无忌惮而又自然无比的生活吧。你们起码写个半夜去实验室,发现导师是个矗立在黑暗之中的克苏鲁怪物,触手插入每个师兄师姐的顶门,不单要控制他们的肉身,还要控制他们如何去思考的故事啊!
题图:《花园》
题图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题图AI算法提供:Disco Diffusion v5.4
prompts: A serene landscape of a garden by Sherree Valentine Daines.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原生家庭不幸的故事模式同样如此,第一是重复太多次,相当于是一种重复洗脑:你成长之后所有的不幸,都可以和你不幸的童年家庭生活相联系。第二同样是不诚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明明存在许多摆脱了过去影响,追求到自己人生幸福的人,真实世界的情形很复杂。恰恰是因为写太多,写太滥,所以成就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样的作品。当一帮人还在谈遥远的过去对现在的侵蚀,塔拉·韦斯特弗让她的女主人公直接振翅而飞。人家写的照样是爽文,但人们就是更加喜欢。南派三叔专区
π,我总结了一下,你写的怪物之所以恐怖,不是因为造型,不是因为行为,而是它们的存在合乎本性。合乎本性就有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就可以透过小说降临到人间。就像是动画片《黑猫警长》里螳螂的故事,让小朋友大感震撼的不是某一只特定的母螳螂吃掉了特定的老公,而是故事揭示了这是螳螂的本性,每一只螳螂都会那么去做。